(不)一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當我得知我母親在那天離開我時,我還是不敢相信,雖然當時並沒有哭泣,可是想到她時,還是會落淚,甚至泣不成聲。當然,當我想到的其實不只是我媽離世的那一刻,還有我生活上的連結,關於女性與同性之間的往來這件事,都讓我此生此刻很難真正想到:為什麼我們的連結這麼困難?
  親人的連結多半是了解你的人,你的心;朋友的連結是了解你的喜好,你的相處,而情侶的連結則是多了親密之間的連結,包括最內心的事情都可以分享給對方聽,以上的——除了家人相處外,我都沒有。我不知道說給誰聽,因為「朋友」一句你還好嗎並沒有打動我的心,或是你目前怎麼樣並只是表面上問候,並沒有時時刻刻來關心我,因此心裡的寂寞一直在堆積,而且還是隱性的,我了解,經歷這種悲傷五階段,我大概會歷經每一刻打擊,然後走不出來,但實在去想想社會的連結狀態,喔!原來我不是第一人這樣。
  很多人都這樣,只是是否有真正的人去看見,去關心,我的內心受傷是需要有一個知己進入我靈魂中給我安慰,可惜並沒有。很多人都當你陌生人,甚至只有一句話,並沒有讓我振作精神,當然有人提議我說,你應該去治療,去忙工作上的事情,就可以讓自己分心,轉向,甚至可以從這些中學到什麼,但我看得太多事情的表面了!這些表面通常讓我見識到人心的第三層,是有一種同溫層在彼此取暖,卻好像少了什麼(你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朋友的連結應該是從關心開始,可是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你多少都有些退縮,你多少有些害怕,你多少有些懷疑。這些猜忌、懷疑以及害怕都會讓社會雖然快速發展連結,也導致連結變成像夾心酥一樣,薄薄一層就瞬間裂掉,我很想要珍惜這樣的關係,修補這樣的裂痕,可是大家好像都不當一回事,因為對這些人來說,忙於自己的三享生活比較有意義,忙於自己的生活全部,比較有感知,畢竟我也有家庭,為何要「多」關心你這個人?這個我都可以理解,因為說真的,各自在各自的連結中,因為在各自的發展所了解的並沒有自己來得多,來得熟悉,所以這樣的領域也多少限制自己的發展思想,好讓自己的舒適圈是往自己放大出去,而不是透過單一連結去思考放大之後的層層連結。
  你當然對我沒有多大的感覺,畢竟,感覺不是一天的相處就可以發展出來,因此,層層的每一層感覺中,要怎麼碰到感覺去了解不只是感覺,多少也是在感覺中去讓意義變成泛化的原因,所以當我提到泛意義的同時,我也讓你去思考當我們的生活感覺全面變成有意義的此刻,我們是怎麼吸收感覺的?並且成為我們對於感覺的強力興奮劑?
  我們每一天的相處,即使很平凡都應該珍惜,但朋友間不是這樣,你什麼時候記得你每天朋友的連結是如此清晰,而且很讓你有感覺?看看你的好友名單,有感覺的是哪幾個?同性的多,還是異性的多?是群組的話題多,還是每天碎碎念你的家人多?這些關心——我知道你可能覺得很煩,但少了這些,你才會懷念。可是當我們習慣於平凡的出發點時,卻只是想著特別的美好有多特別,只是因為感覺在使然,推動你前進,而當你習慣於感覺的慣性時,你也才知道意義的並不是那意義,而是把意義已經全面泛化,你還在認為那不是意義,或是所謂的「有個意義」。
  你還記得「一撇意義」嗎?一撇意義是說明只要有一個美好,我們就會把這個美好視為美好的真正生活全部——至少佔有你生活中心的某個全部,因此,當我們活在一撇意義的情節中,就容易認為一撇就是某種樂觀,甚至是幫助我們站起來,能夠堅強的生命中心,而讓感覺沈溺其中,因為在生活中,不是感覺讓你快樂,讓你悲傷,讓你痛苦,讓你生氣與懊惱嗎?因此,回過頭來,看看你心目中的感覺佔據的份量,大概也知道情緒上的每一天——的那種感覺會有多少寫在生命的意義中,在進行式中,被我們真正看見,且回顧著。
  我當然需要一個「好朋友」,只不過那個人一直沒出現過,當我去羨慕有人可以順利交到女友時,新聞卻爆出渣男交了多少女友慘遭報復,讓我覺得好氣又好笑。因為,我們都知道要如和交到女友的方式,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讓女生可以被你吸引,產生愛戀的效應,我不知道嘗試多少次,讓我一直搖搖頭,我總覺得我幹嘛提升自己的價值就是為了讓女生來被我吸引?女生的特質也同樣在性別中去扮演女生,卻很難吸引我去了解這個女生——我是說,人際往來是互動,一來一往的,不是我推敲你才回應,但是這種關係卻一直保持存在,我應該學那些網美一樣,到處瘋狂打卡,說我自己哪裡玩,哪些享樂,過自己的「三享」生活的模樣,才是我生命的意義?
  那就是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啊!我一直覺得,始終覺得,人際關係的互動不是來來往往的某種基本模式嗎?尤其是兩性的了解,但現實並不是,我要替女生著想,我要體貼女生,我要主動投球,我要做男生的角色,我要扮演這個本分,才能抱得美人歸。因此,性別角色對我是不適應的,所以當我提到我受夠了男生的角色時,我都在談人連結上的每層連結上的關係,不過多數人都不會放在眼裡,因為對他們而言,有一個這樣的人每天來關心你才覺得「奇怪」,你又不感興趣,你只會封鎖我,甚至恨我。
  可是當連結存在時,例如朋友,例如第二層連結時,你無法真正去了解彼此,那就表示這層關係其實可以說是沒有的,甚至不應該發生。可是該發生時,或是連結要存在時,那就表示對等關係是一邊向左,一邊向右的保持不對等的協調溝通連結才有問題。我如果有女友,我當然會去關心這個人生活大小事,可是朋友的存在卻是你的生活基礎面都跟我沒有關係,因為我沒有辦法了解你的為人,只知道你的表層生活,還有每一天是怎麼讓我們連結與互動與關心的。
  這就好比我只知道你臉書的生活,卻從來沒有跟你說過很多話,深入了解你,這層關係基本上只是點頭之交的連結,甚至不能稱為「朋友」。現在的朋友就是這樣不懂得真正交朋友,每一個人都說要愛自己,往自己靠攏,雖然不會很「自私」,但一部分無形也會變得自私,因為每一個人都「渴望」被關心,只要那個人可以吸引到你,這種被比主動式參與來得更好,無形讓被與主動式形成某種奇特的對比。
  不過要你跟像我這樣的人認識,就像有些人要去認識野獸一樣,很難有勇氣面對。我們多半憑著第一印象來決定這個人是朋友,還有情人,或是長久相處的對象,這種第一印象多半是「錯」的,因為表面並不能決定什麼,如果第一印象是對的,那麼在反向的例子中,你多半的看到的是不對的人,所以沒有人真正從認識到長久是永遠不會變。而現在的老夫老妻,都是在爾後的日子中才真正了解這個人,我很多長輩都這樣告訴我。你永遠都有選擇的機會,只是你還要選擇什麼?是愛你的多,還是你愛的多?
  現代分手的情侶的原因多半都很妙,大多就是沒有受到尊重而分手,尊重這件事,不是光靠金錢的價值觀而去了解該計較什麼,而尊重的彼此,在兩方都應該去了解什麼,不單單只是長輩本身而已,還有各種形成的連結。你當然可以覺得有免費的房子住很好,只是你要把房子掛在對方女兒的名下,而你不願意(我是很願意),或是為了結婚的程序該怎麼辦理,該注重哪些讓你煩心,該邀請哪些人而讓你有面子(我覺得後續的相處比較重要)。婚姻是長遠的,而不是看排場的,婚姻是看兩家人的連結,尤其是男女雙方的溝通與協調,而沒必要為了小孩子該去公立的或是私立的托兒所而煩惱,或是教育費誰出而吵架,或是公婆介入了多少而掛心。
我們每一天的相處,即使很平凡都應該珍惜,但朋友間不是這樣,你什麼時候記得你每天朋友的連結是如此清晰,而且很讓你有感覺?
  這些都不是該煩惱的項目,或是意義,以上這些,你都有理由反駁我,我都沒意見。因為我不是你們家庭的介入者,甚至是主導者。但是我看在教育本質的路上,我其實是看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連結模式,或是教養的關係模式才去思考。現代的教育書籍仍然很多,很多都是寫給新手爸媽看的,因為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怎麼當父母,但教育思想在進步的同時,尤其是從人權去著手時,我們也可能為了讓溝通保持通順,把自己搞得不像是父母,而是某一種的照顧者,或是某一的疼愛者,陷入了父母非父母,而男性非男性,女性非女性的某一個框架的範圍內。
  所以螢幕兒童才顯得很普及。當然撇開教育,人際的連結也同樣微弱,教育是從小到大的文化影響,這當然也包括兒童的關係連結,一個男孩或是女孩如果在學校都沒人關心,可能就會過於被動,影響社交的參與能力,還有他們內心的自我身心發展,而產生自卑或是自貶心理,而一個兒童如果處處太過參與社交生活,是因為他們本身是需要對方去關心,去讓自己有一個焦點所在,這也不太好。嬰兒的「參與」很重要,一個嬰兒的依附心理應該如何,研究都有說明,我就不闡述,然而,當每一個階段都無法落實,整個連結就會出狀況,成為某一個問題影響者,讓家庭出現各種大小不斷的問題。
  教育是從小到大的扎根,然而,社會上的人們,包括大人與兒童,還有大人與大人,兒童與兒童之間的連結,都出現了不少的問題(problem)。現在的霸凌程度如何,我不知道細節,但肯定有,大人之間的比較心態如何,我不知道,但學生之間肯定都影響大人去較勁,或是去讓大人之間去模仿,或是對照什麼。誰考上名校,第一學府重不重要,我不關心這個,不過從醫病關係中,其實反而更是需要這個。我媽就是在醫病關係中無法了解醫病關係背後的其中的一位病人。醫生無法去了解你生活的全部,他們只知道要找到病症,對症下藥,直到病除為止,但生活處處的影響才是生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的身心連結都出了問題時,真正關係的才是生理告訴我們什麼,讓心理是怎麼接收每層關係的發展全部。
  不過,很難了解到全部,人際關係,是全方位的,從小到大,從小地方到大發展,都有關係,社會連結已經夠脆弱了!為何我們無法處處看見下層呢?只想要經營好自己的生活發展,就像朋友這回事,這不是「朋友」,而是追蹤名單,而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表面清單,了解你的薄層之冰,無法真正給你擁抱,無法真正讓你們去促膝長談,讓我們「一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過好像不是這樣,而話也說回來,當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人際連結,而通常只是在關心自己的三享生活,所代表的意義,我們通常都陷入三享思考的範疇中,而只要有意義存在,就像現在生活中的所看見的美麗光點——宛如天空的花火,只想要有這個永恆意義,留存心中,代表著意義就在生活中體驗完畢,卻很難思考。
  就像精神疾病的論點,我們或許真的沒有病,因為沒有發作,但不代表我們有多麽正常。或者疾病的這個論點是被醫生說出一個意義出來,卻沒有想過疾病的背後的論點,就像你不會深入了解一個病人的生活,你只是對症下藥,卻沒有想過環境與心理,還有生理是影響疾病與情緒的真正重點(這也是我幾乎不聽醫生的話)。
  所謂的簡單,應該是我跟你的這層連結下來所看到的那樣,而所謂的很好理解應指我們——也就是我跟你這層建立的連結所產生的關係應該是一種平等或是某種雙向思考上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沒有分階級與位階之類的差別,甚至哪有想到什麼性別這樣的二分法之分。
現代人都如此忙碌,以至於生活的連結往自己靠攏得更多,現代人也如此想到連結關係模式是那種不對等的水平,如果社會關係要更好,我們當然不必去連結所有人,但至少在連結關係中,不要那麼弱化,或是水平關係模式中,那麼鮮明令人難以接受,畢竟,連結或是不需要公平,但至少不必那麼強硬,造成更大的極端對等。
  我們都會害怕,這次的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既有的生活做了什麼改變,我們被迫失業,在家生活,依賴能夠在街上趴趴走的工作人員,一些員工幫我們送餐,只能准許一個人出門,保持與對方的距離,連擁抱都變成了奢侈。
你當然情願多愛你自己一點,勝於努力去愛別人,關心別人較多,除非是你本性,否則愛你自己的快樂,大概沒有整天關心別人的生活來得居多,畢竟我們有大愛裡的小愛——而大愛,就是以眾生皆為平等為原則,處處擺在一個中間界線,畫出一個「人」,而非身份地位的象徵,例如位階。
  不過好像不是這樣,而話也說回來,當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人際連結,而通常只是在關心自己的三享生活,所代表的意義,我們通常都陷入三享思考的範疇中,而只要有意義存在,就像現在生活中的所看見的美麗光點——宛如天空的花火,只想要有這個永恆意義,留存心中,代表著意義就在生活中體驗完畢,卻很難思考。
  就像精神疾病的論點,我們或許真的沒有病,因為沒有發作,但不代表我們有多麽正常。或者疾病的這個論點是被醫生說出一個意義出來,卻沒有想過疾病的背後的論點,就像你不會深入了解一個病人的生活,你只是對症下藥,卻沒有想過環境與心理,還有生理是影響疾病與情緒的真正重點(這也是我幾乎不聽醫生的話)。
  所謂的簡單,應該是我跟你的這層連結下來所看到的那樣,而所謂的很好理解應指我們——也就是我跟你這層建立的連結所產生的關係應該是一種平等或是某種雙向思考上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沒有分階級與位階之類的差別,甚至哪有想到什麼性別這樣的二分法之分。
現代人都如此忙碌,以至於生活的連結往自己靠攏得更多,現代人也如此想到連結關係模式是那種不對等的水平,如果社會關係要更好,我們當然不必去連結所有人,但至少在連結關係中,不要那麼弱化,或是水平關係模式中,那麼鮮明令人難以接受,畢竟,連結或是不需要公平,但至少不必那麼強硬,造成更大的極端對等。
  我們都會害怕,這次的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既有的生活做了什麼改變,我們被迫失業,在家生活,依賴能夠在街上趴趴走的工作人員,一些員工幫我們送餐,只能准許一個人出門,保持與對方的距離,連擁抱都變成了奢侈。
你當然情願多愛你自己一點,勝於努力去愛別人,關心別人較多,除非是你本性,否則愛你自己的快樂,大概沒有整天關心別人的生活來得居多,畢竟我們有大愛裡的小愛——而大愛,就是以眾生皆為平等為原則,處處擺在一個中間界線,畫出一個「人」,而非身份地位的象徵,例如位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記憶裡,開始想找到能一起牽手到老的另一半,是在國中的時候。 小時候父母幾乎每天都在吵架,在他們眼中看不到對彼此的愛,只是單純維持所謂的家,一個讓我不想回去的家。當然在那個年紀,不會想到怎麼談戀愛,結婚後彼此如何維持,其實就一個念頭「不會和他們一樣」,想擺脫內心感受「孤獨」。 你呢?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不是每個階段都需要朋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記憶裡,開始想找到能一起牽手到老的另一半,是在國中的時候。 小時候父母幾乎每天都在吵架,在他們眼中看不到對彼此的愛,只是單純維持所謂的家,一個讓我不想回去的家。當然在那個年紀,不會想到怎麼談戀愛,結婚後彼此如何維持,其實就一個念頭「不會和他們一樣」,想擺脫內心感受「孤獨」。 你呢?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不是每個階段都需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