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上的知識家:董啟章的《刺蝟讀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董啟章這個名字比較熟,大概是從2005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出版之後,很明顯標題取自於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陸續出版的自然史第二部與第三部:《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董啟章將宇宙開展到不可思議、同時難以理解的程度,甚至第三部的《學習年代:下篇》至今仍未出版,他的宇宙也許還在某個空間持續擴張。
他在《刺蝟讀書》這本專欄集結成冊的書籍裡提到,自然史三部曲是他消化吸收「上溯至布封(Comte de Buffon)和林奈(Carl Limaeus),下及當代的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威爾遜(E.O. Wilson)和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等等」(頁82)科普書籍的成果。而這只是他創作生涯的一小部分閱讀,《刺蝟讀書》裡的專欄文章記錄他廣泛的閱讀軌跡,涵蓋日本文學、中外哲學、量子力學等領域。
《刺蝟讀書》分成四個章節:「移動的思考」、「文學的發現」、「趣味的遺傳」、以及「自我的告白」,這些專欄文章混著東西方不同學門的思考邏輯,到結尾回到作家自身的剖析。董啟章閱讀並消化的每部作品,最終都成為刺蝟身體的尖刺,凝煉成武器。
乍看之下,《刺蝟讀書》是一部比他自己的小說更難消化的作品,但董啟章也談論著現代閱讀的熱門話題:「紙本書與電子書之爭」。在〈唐吉軻德與尿片〉一文,他並非從銷量或產量著手,而是將人類翻閱紙本書的習慣動作或當下的狀況,連結到大腦記憶,這似乎是電子書很難企及的部分。看似嚴肅的話題,結尾卻是他閱讀《唐吉軻德》的午後,連結兒子哭鬧的動作,以及他趕著換尿片與餵奶的記憶。
對董啟章作品有一定了解的讀者,應該不難發現他作品標題通常都源於另一部作品。除了上述的自然史三部曲以外,近年出版的《心》、《神》、《愛妻》等,也與夏目漱石、陶淵明、以及鍾曉陽有關。這讓他在〈剽竊者的告白〉,細數過往的作品,並告解自己的「小偷行為」。
董啟章揭示自己閱讀、創作的歷程,讀者透過文字瞭解作家的心境。如果閱讀是一場降靈會,那麼作家便是巫師,讀者是圍成一圈的參與者,共同加入召喚並見證亡靈的時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201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人透過媒體、社群網站窺探且羨慕別人的生活,感嘆這些機會從不屬於我,手機螢幕發送各種羨慕的語氣,卻鮮少行動,於是繼續過著寂寞的日子。
台灣是座島嶼,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原本就與海洋互相依存。只是長期受到陸地中心主義影響,海洋成為阻絕島嶼連結的屏障,但對於大洋洲的島民來說,海洋反而是通往另一座島的路。
〈一紙相思〉則是七等生面對愛情的掙扎,他一邊自信一邊自卑等待對方回應,就像他第二封信所表明的:「我想問:你看到我的信會覺得負擔很重嗎?我是否太瑣碎?你明白我寫信的方法嗎?最後你懂得我對你的準備嗎?」(頁72-73)
作者蕭麗紅在序言寫道:「小說寫好時,已經三十歲了。前後三年,白天上班,晚上和假日才得空。大概年輕才有那種體力,接近尾聲時,更是寫好已經天亮,又要準備上班。」
《我的少爺時代》記錄陳銘磻從學生時期、退伍、初出社會、一直到七十歲的生活,一路走來交錯轉折,經歷戰後窮苦困乏、見證經濟起飛與藝文發達、近兩年肺炎疫情幾乎全世界停擺的年代。這23篇生命書寫代表他曾留下的軌跡,無論台灣或國外,以及工作與生活留下的痕跡。
初讀《發光白鳥的洞穴》,有些相似吳明益老師的《複眼人》,說著生態平衡的故事,只是姚若潔的小說並未讓末日預言成真,垃圾渦流存在主角們的記憶裡,如魅影緊緊跟隨。然而,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萊特島就像一座桃花源:沒有網路的生活、自給自足的社會、甚至存在著尚未界定物種的白鳥。
現代人透過媒體、社群網站窺探且羨慕別人的生活,感嘆這些機會從不屬於我,手機螢幕發送各種羨慕的語氣,卻鮮少行動,於是繼續過著寂寞的日子。
台灣是座島嶼,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原本就與海洋互相依存。只是長期受到陸地中心主義影響,海洋成為阻絕島嶼連結的屏障,但對於大洋洲的島民來說,海洋反而是通往另一座島的路。
〈一紙相思〉則是七等生面對愛情的掙扎,他一邊自信一邊自卑等待對方回應,就像他第二封信所表明的:「我想問:你看到我的信會覺得負擔很重嗎?我是否太瑣碎?你明白我寫信的方法嗎?最後你懂得我對你的準備嗎?」(頁72-73)
作者蕭麗紅在序言寫道:「小說寫好時,已經三十歲了。前後三年,白天上班,晚上和假日才得空。大概年輕才有那種體力,接近尾聲時,更是寫好已經天亮,又要準備上班。」
《我的少爺時代》記錄陳銘磻從學生時期、退伍、初出社會、一直到七十歲的生活,一路走來交錯轉折,經歷戰後窮苦困乏、見證經濟起飛與藝文發達、近兩年肺炎疫情幾乎全世界停擺的年代。這23篇生命書寫代表他曾留下的軌跡,無論台灣或國外,以及工作與生活留下的痕跡。
初讀《發光白鳥的洞穴》,有些相似吳明益老師的《複眼人》,說著生態平衡的故事,只是姚若潔的小說並未讓末日預言成真,垃圾渦流存在主角們的記憶裡,如魅影緊緊跟隨。然而,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萊特島就像一座桃花源:沒有網路的生活、自給自足的社會、甚至存在著尚未界定物種的白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時候與作品大概也還是需要一些緣分,過去唸書的時候一直很想拜讀吳明益老師的小說作品,終於在幾個月前到圖書館的小說區時,從眾多的小說中拿起了《單車失竊記》這本小說借回家。如果說主角因為找尋一部腳踏車而進入了一個時代,而我則是因為讀了這部小說而進入了一個時代。 置身其中,感受人物的命運 在讀這部小說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什麼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答案。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Archilochus)曾講過一則寓言:「狐狸懂很多事,刺猬則只知道一件大事。」當這兩種動物面臨威脅時,狐狸會據他所知,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但刺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只會把自己捲成一顆球。
Thumbnail
說到小說家的末日,一般人直接能想到的就是靈感枯竭?書名是推理小說家的末日,讓不瞭解小說家的我燃起了一絲探究的好奇心。 ▇ 三個角色,作家、出版社主編及實習編輯,擔任本書平行時空的故事主角 看了作者的前言得知,本書主要登場人物為推理小說家太刀田、主編柄刀、實習編輯小Q,而書中舉出推理作家於創作過程
Thumbnail
再度掀起篇章 先說說作者的第一本書{真正的整理 不是丟東西},與以往自己看過的整理書大為不同,提到許多自然與內心的循環與對話,又帶有哲思,好吧!現在想想還蠻符合自己的偏好,對心理與哲理的探詢。 接觸的起源 某天去台北參加一場{致富金鑰書籍分享會}當天作者-文君老師剛好是嘉賓,身體下意識地拿起手
Thumbnail
在這場討論裡,所有與談者都有提出各自的看法,大抵上大家都認為目前AI的發展,還做不到代勞這個程度,但未來很難說。會中也討論了ChatGPT & AI在未來創作的各種可能性,與主從等問題。林新惠以半玩笑的方式說,也許以後創作者的角色就變成Prompt ( 提示者),意思是我們對AI提示,讓它寫出…。
Thumbnail
「吶,你說伏黑哥的精神動物會是什麼呢?」 伏黑可以聽到教室後方的交談聲,雖說幾個少年壓低了聲音,但是對於近期聽力突飛猛進的伏黑來說,依然聽得清清楚楚。 這代表自己的分化要到了吧?指尖摩挲著書頁,伏黑的注意力又被後方的交談拉走。
Thumbnail
董啟章出道三十年紀念版的《安卓珍尼》,除了收錄一九九六年三篇中短篇小說,亦增加一篇自序,說明此書 「將會是我最後的一本傳統形式的實體書」。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有時候與作品大概也還是需要一些緣分,過去唸書的時候一直很想拜讀吳明益老師的小說作品,終於在幾個月前到圖書館的小說區時,從眾多的小說中拿起了《單車失竊記》這本小說借回家。如果說主角因為找尋一部腳踏車而進入了一個時代,而我則是因為讀了這部小說而進入了一個時代。 置身其中,感受人物的命運 在讀這部小說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倪匡的科幻小說<規律>,描寫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生活的軌跡和昆蟲幾乎一模一樣時,無法接受而自殺。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是多麼自傲的人格,才會無法接受自己個昆蟲活出相同的軌跡?若是純粹的知識和科學的熱情學者,不是應該兩眼發亮,興奮的說:「什麼,竟然
什麼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答案。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Archilochus)曾講過一則寓言:「狐狸懂很多事,刺猬則只知道一件大事。」當這兩種動物面臨威脅時,狐狸會據他所知,找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但刺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只會把自己捲成一顆球。
Thumbnail
說到小說家的末日,一般人直接能想到的就是靈感枯竭?書名是推理小說家的末日,讓不瞭解小說家的我燃起了一絲探究的好奇心。 ▇ 三個角色,作家、出版社主編及實習編輯,擔任本書平行時空的故事主角 看了作者的前言得知,本書主要登場人物為推理小說家太刀田、主編柄刀、實習編輯小Q,而書中舉出推理作家於創作過程
Thumbnail
再度掀起篇章 先說說作者的第一本書{真正的整理 不是丟東西},與以往自己看過的整理書大為不同,提到許多自然與內心的循環與對話,又帶有哲思,好吧!現在想想還蠻符合自己的偏好,對心理與哲理的探詢。 接觸的起源 某天去台北參加一場{致富金鑰書籍分享會}當天作者-文君老師剛好是嘉賓,身體下意識地拿起手
Thumbnail
在這場討論裡,所有與談者都有提出各自的看法,大抵上大家都認為目前AI的發展,還做不到代勞這個程度,但未來很難說。會中也討論了ChatGPT & AI在未來創作的各種可能性,與主從等問題。林新惠以半玩笑的方式說,也許以後創作者的角色就變成Prompt ( 提示者),意思是我們對AI提示,讓它寫出…。
Thumbnail
「吶,你說伏黑哥的精神動物會是什麼呢?」 伏黑可以聽到教室後方的交談聲,雖說幾個少年壓低了聲音,但是對於近期聽力突飛猛進的伏黑來說,依然聽得清清楚楚。 這代表自己的分化要到了吧?指尖摩挲著書頁,伏黑的注意力又被後方的交談拉走。
Thumbnail
董啟章出道三十年紀念版的《安卓珍尼》,除了收錄一九九六年三篇中短篇小說,亦增加一篇自序,說明此書 「將會是我最後的一本傳統形式的實體書」。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