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奇美部落草藥營。酒麴|是個神祕的小東西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原民部落自己用古法製作酒麴這件事情,之前在旅行途中略有耳聞,據說因為每個人手上的菌群不同、體溫不同,有些人做出來的酒麴就是可以釀出好喝的酒,有些人就是會失敗。這次,我們終於有機會親身體驗。

從部落開始

蒐集、採摘

我在奇美部落草藥營的時候,看到有另一場做阿美族傳統酒麴的活動也在進行著,細節有些微的不同,但共同使用且做為主角的都是「大葉田香」,大葉田香的葉子揉捻開來有股非常熟悉的味道飄散。
「啊!不知為什麼突然好想吃茶葉蛋或滷豆干?」
原來是八角!大葉田香有八角的香氣,所以讓我們聯想到了滷製品。
部落自己種植的大葉田香
奇美部落放入酒麴裡面的植物除了大葉田香還有:刺蔥、毛柿葉、橘子葉、竹葉、蓮霧葉、紅梗九層塔、紫蘇、鳳梨皮
因此我們展開第一波部落巡禮尋找這些植物。
學員認真做筆記 (事後發現不做筆記真的不行,太多要記了)
本以為會進什麼深山林內尋找,結果就是採摘路旁或別人院子裡的葉子(笑)。除了做酒麴所需要的材料,大家看到什麼問什麼,就順手掰一片葉子下來聞看看。臥虎藏龍的同班同學們,紛紛貢獻所學,提供草藥知識、或者是在其他部落文化裡頭這些植物又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太大棵以至於讓大家誤會是香椿的刺蔥,雖然長得像但味道相當不同,而且樹幹、葉子都會有刺
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跟著美英ina 和蔣媽漫步,逐漸地分成兩群,所以有一些我沒聽到也是很合理的。(這麼理所當然是怎樣?)
Ina 是媽媽的意思,在南島語系裡面有很多族都可以通。這次主要帶著我們的兩位女性長輩一位是蔣金英 (蔣媽)、一位是謝美英,兩位的族名都是Lisin。但平常大家都很自然直接喊 Ina~~~~~~,頗有晚輩跟長輩撒嬌的感覺。
80幾歲的美英 ina依然身手矯健

動手做酒麴

回來以後把所有的葉子都清洗一下,讓大家重新確認種類,便要開始體力活囉!
藥草植物要先切碎再用臼去搗爛,當然如果有果汁機用果汁機也可以。也有看到一些文章寫先把藥草拿去煮水,直接倒入藥草水,不過這樣如果要運用藥草上面的活菌或酵素,是否就會被破壞了呢?而且有些萃取物不見得可以水萃?
轉頭發現好大的木臼
大家開始兩兩一組拿杵搗起藥草,等到藥草都出汁變成近似泥狀之後,ina 拿出泡過水的生糯米倒進臼中,接著.......我們發現苦差事現在才開始啊。
原本粒狀的糯米要搗到看不出米粒形狀,大家輪了幾輪,ina 還是搖頭笑說看來還要很久囉~
看到一些課程是直接用糯米粉來做,感覺輕鬆很多,不過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有趣些。大家輪流使勁,慢慢的看到被敲碎的米吸收了草汁,漸漸的結成糰狀,有點像麻糬、開始產生黏性,於是搗米的人又更辛苦了,肉眼可見大家拉起搗杵的動作變緩慢也更耗力。
木臼上有很美的圖案
過程中看不下去的兩位 ina ,動手示範該如何做,就看到剛剛在我們手上好像千斤重的杵被高高舉起,以輕快的節奏互相配合落下,「咚!咚!咚!咚!」順暢的敲奏著。
逐漸成糰,但這樣還不夠唷!
白色的米粒漸漸變成淺綠色的米糰,終於 ina 說可以挖起來做酒麴了~
把整糰分開,像搓湯圓一樣搓成圓球狀,將這些小圓球蓋上棉布後放到陰涼處,待三天後若長出白色細毛,就是成功。據說上一梯第三天打開變黑了,那就是長了壞黴菌,以失敗做收。
ina 建議我們不要揉太大顆,於是變成了一盤可愛小小的圓球
整個流程下來,是否有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中間沒有放麴種耶!
不論是我看網路上分享的原民酒麴做法,或者是之前去學做米麴,大概都會放麴種,可能是市售已經分離精煉(?)的麴種,或者是拿之前做成功的酒麴放入,大概都會有種菌。依照平常操作微生物的經驗來看,這應該是要增加強勢菌種,畢竟空氣中的菌這麼多種,不小心養出錯誤的菌就整鍋壞掉。
也因為沒有放麴種,因此從古至今釀酒跟做酒麴變成一件很不得了的事情,每年這個季節最適合做麴 (合理推斷因為溫度夠熱,根本自然界的培養箱),以往一年一度的製酒會關係到後續祭祖、敬拜神靈,馬虎不得,也因此衍伸一些禁忌與限制。如:生理期不可以做、心情好壞會影響。
「早期的酒麴製作是件神聖的事,因為酒與祭典、儀式密切相關,任何人在過程中都一定要全神貫注、進入到儀式的境界中,用心地製作才行。」
—《工藝誌》敬意與感恩 阿美族的釀酒文化
原本我對於為何要放入這些藥草覺得困惑,就只有增添香氣的作用嗎?或者是葉子上面有自然的菌種?畢竟這些葉子應該不是麴菌生長的主要營養吧?養分跟甜度應當是來自於糯米吧?
隨手搜尋了一下那其他族群使用的酒麴,在台灣俗稱「白殼」,通常用來釀米酒或甜酒釀,而這個白殼原來也有部分是有添加中草藥進去的!(另有紅殼大概就是指紅麴,可以做紅槽或紅露酒。) 台灣跟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配方,為什麼要添加中草藥在白殼裡面呢?主要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1. 增加酒的香氣
  2. 提供特殊營養源
  3. 草藥上有特殊的菌種
  4. 疏鬆組織
  5. 殺菌和抑菌:從配方可知道,用量重的藥草本身在藥性上,都具有殺菌或抑菌的能力,如辣蓼草、桂皮 、橘葉、大青、而植物中的草酸也可提供酸性環境抑制雜菌生長。
  6. 噱頭
(以上資訊出自《苗栗區農業專訊 》民間傳統酒麴(白殼)的製作與討論 ,若要看細節請點連結。)
看了第五點我突然覺得這一切開始合理了起來!有些對大葉田香萃取物的研究確實指出,大葉田香萃取物有抑菌、抗氧化效果,因此在酒麴中加入了大量的大葉田香,最主要就是為了抑制雜菌的生長吧!不知道當年釀酒的人是怎麼發現的呢?是因為用了大葉田香不容易失敗嗎?
Ina 往年製作的酒麴,要給我們做甜酒的。(為什麼 Ina 的這麼大顆!)

甜酒

方才的酒麴是用生糯米所做,接下來製作甜酒要用熟糯米。
蒸熟的糯米經過降溫散熱,涼了以後才能加入搗成粉末的酒麴。這個步驟就跟之前去學做甜酒釀差不多,差異是之前學習的時候用的是商業配置好的麴粉。
麴粉有什麼差別呢?之前去上課的老師本身是研究食品微生物起家,解釋的tone 調非常的合我意,老師細細解釋不同麴菌特點,喜愛的溫度不同,把米吃進去消化以後有些會產出較多的糖、有的會產出較多的酒精,喜歡吃的養分也不同,達到菌量高峰的時間也不同。了解麴菌的特點,挑選適合的菌種去做產品,才可以達到穩定的生產。(例如適合做甜酒釀的菌就希望它多產糖而非酒精,也不要太多酸。)
但很明顯的,這種自然生成的酒麴,大概就是要看老天保佑......,於是乎對於會做出什麼樣的甜酒,我也是覺得很好奇。
蒸煮糯米用的木桶
把搗散的麴粉混入少量的水,跟糯米混合在一起,然後大家戴起手套,慢慢將結成塊的米飯搓開。
圖片載入中,請稍候
一切憑 ina 的經驗,大家不太敢隨便加水,但似乎沒這麼嚴格啦。後來蔣媽提到覺得很佩服美英ina,所有的製程深深刻印在腦海裡面,不用寫下來,自然而然的就知道。
但我想這也是缺點,因為這樣就真的只有 ina 才知道啊!相信大家應該都有問媽媽說料理某道菜到底什麼東西要加多少,然後得到「適量」這樣的答案覺得崩潰的時候吧!不易擴散及複製,實驗容易失敗、文化容易有斷層。所以當我後來問到兩斤四兩的米配我們那一顆小酒麴時,不禁感到萬分感動,天啊!有計量了!但問題又來了,如果我今天搓一顆大酒麴呢?
混合均勻的熟米及酒麴,連著水份一起倒入鍋內後用布封起來,跟酒麴一樣等三天再來看結果。

三天後。成果

吃早餐前的空檔,美英 ina 開獎給我們看囉。
甜酒已經變得糊糊的粥狀啦,ina 說很成功,大家偷挖來吃,甜甜酸酸酒味不重。
甜酒開鍋啦!
如要做米酒,可用甜酒做基底再加水稀釋。兩位 ina 說的有點些微不同,一位說稀釋後要再補麴、一位說不用。有製酒經驗的另一位學員則說,這個甜酒若繼續讓它發酵過幾個月,也會再產出更多水,而米飯的型態會逐漸消失。
看到白白的細毛了嗎?那代表的是我們成功啦!
最讓眾人緊張的是酒麴到底有沒有成功呢?
哇!一打開就看到真的在原本的綠糰子上長出一層白白細毛啦!還有一股淡淡發酵香氣撲鼻而來。Ina 表示成功囉~
然後成功長菌的糰子要拿去太陽底下曬,不用曬太久,大概一天一小時,曬個七天。
不知道是否因為滾動過,在太陽下的酒麴糰子細毛不見了,但靠近還是有股穀物的發酵香氣,甜甜暖暖的。
雖然裝在紅標米酒的玻璃瓶中,但裡面是部落自己蒸餾的米酒。
最後大家都分到酒麴跟甜酒可以帶回家。
酒麴回去還是要繼續通風曬太陽,甜酒也是持續在發酵,ina 提醒我們要記得幫玻璃瓶開蓋洩氣。
兌水兌冰塊喝甜酒
我必須說......,我真的不太確定大家說甜酒很甜是為什麼?(台南人表示困惑)
是跟甜酒釀比嗎?但我吃過比這還香甜很多的甜酒釀,我之前去上課帶回來的甜酒釀也是甜吱吱,幾乎沒有酒味也不酸,這就是有挑菌種的威力啊!
或者是跟米酒相比?那確實是甜甜的沒錯,不過比我預期的還要酸,而且酒精濃度也比我預期的還高,喝了一小杯的我竟然覺得有點微醺。
期待甜甜的我最後加了一匙冰淇淋進去,啊~迸出新滋味!好好吃XD。
好奇每一批酒麴會不會釀出不同的味道,是否有時候酸有時候甜呢?自己實際體驗還是覺得這樣子就可以做出酒麴很神奇,究竟當年是怎樣測試出這些方法的呢?在參加完草藥營沒多久,看到一則新聞,是中研院有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台灣很有可能是釀酒酵母的原鄉之一,具調查台灣野生酵母的多樣性高,研究基因演化發現台灣的釀酒酵母可能在演化樹的滿前端的唷!(新聞連結在下面,paper 我就不附了.......)

Reference

我還沒認真到寫文章寫到去翻碩博士論文,就是簡單的利用辜狗大神,以下放上寫文時用到的資料來源。
  1. 《工藝誌》敬意與感恩 阿美族的釀酒文化
  2. 《苗栗區農業專訊 》民間傳統酒麴(白殼)的製作與討論
  3. 『田』中奇蹟 飄『香』四溢說明書 (大葉田香的運用)
  4. 原生野花圖鑑-大葉田香
  5. 中研院研究發現 台灣是釀酒酵母的原鄉之一

題外話

在部落逛的時候,也看到了一些其他跟做酒麴無關的植物。最讓我驚訝的莫過於原來構樹果實可以吃啊!
構樹果實
我對構樹果實的印象是地板上會有一圈一圈被踩爛的痕跡,糊糊黏黏黑黑的,沒想到可以吃,而且據聞很甜很好吃。
除此之外也順便看到了包檳榔的荖葉、苦瓜葉等等植物。討論功效的同時,Ina 順從民意(?)採了一些苦瓜葉,也因此造就了讓我當晚欲哭無淚的苦苦相逼湯。
紀錄旅行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來對於這幾天的伙食並沒有特別的期許,有想過或許可以吃到一些部落特殊的料理,但卻沒想到每頓都好好吃,即使一直被"苦苦"相逼,也是吃得滿開心的(是M嗎?) 用心烹調 第一餐一端上桌我就忍不住讚嘆:太美了吧!看似簡單的蒸南瓜,切塊後擺上苜蓿芽、沙拉醬,再撒點洛神花作點綴。 吃草喝茶 苦苦相逼 石頭火鍋
奇美部落位在花蓮瑞穗,是一個阿美族部落。奇美部落的由來是因為這個地區自古生長了很多「Kiwit」,學名海金沙的這個植物讀音就類似奇異果的英文kiwi,日本人來了也就此音譯取名為「奇秘社」,國民政府來台以後也用此音而將此處取為奇美部落。 其實就是愛吃而已 高手在民間,資訊量爆棚 動腦也動手,收穫滿溢
本來對於這幾天的伙食並沒有特別的期許,有想過或許可以吃到一些部落特殊的料理,但卻沒想到每頓都好好吃,即使一直被"苦苦"相逼,也是吃得滿開心的(是M嗎?) 用心烹調 第一餐一端上桌我就忍不住讚嘆:太美了吧!看似簡單的蒸南瓜,切塊後擺上苜蓿芽、沙拉醬,再撒點洛神花作點綴。 吃草喝茶 苦苦相逼 石頭火鍋
奇美部落位在花蓮瑞穗,是一個阿美族部落。奇美部落的由來是因為這個地區自古生長了很多「Kiwit」,學名海金沙的這個植物讀音就類似奇異果的英文kiwi,日本人來了也就此音譯取名為「奇秘社」,國民政府來台以後也用此音而將此處取為奇美部落。 其實就是愛吃而已 高手在民間,資訊量爆棚 動腦也動手,收穫滿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往製作西點時(如:奶酪、布丁、慕斯、戚風蛋糕 ..... 等等),有時會需要用到一點香草粉或香草精來提味,雖然用的量不多,但畢竟大多成份不是那麼天然,所以興起自製香草酒的念頭,香草酒可當成西點的提味劑或是加入飲品中,別有一番風味。
Thumbnail
六月是構樹結果的季節,看到樹上結滿紅彤彤的漿果,躍躍欲試實驗起釀構樹果酒,名之為「楮桃紅」。發現透過釀酒頗能引出漿果天然的果香!只是構樹果屬於果膠多、容易爛熟的水果,必須快釀快喝,否則容易產生甲醇。另外在搜尋文獻過程中發現用構樹果釀製的酒,竟然是傳說中夜郎古國釀製的枸醬酒,因而引起一番探索的興致!
Thumbnail
香茅的故事是有點難找..  香茅位於東南亞無論在料理,或是精油都是具有代表的 香茅的故事源於印度神話,傳說再有一天一名在天上的聖女雪檬到人間的草原中尋視 可能是替酒織女神伐樓尼尋找蘇摩的原材料(這邊科普一下大概就是鼠鼠夷汁,或天神版快樂肥宅水吧~) 就這樣子找著找著,她就一個不小心遇到了人間
Thumbnail
今天去學校志工們一手打點的空中菜園幫忙除草,回家之前順手剪了一些香草,上星期日園遊會喝到志工們準備的花茶,入口香甜溫潤,在炎炎夏日裡不僅解渴,還可解酷暑帶來的煩躁,問清楚配方和比例,打算自己也來做做看。 內容物有迷迭香、檸檬香蜂草、甜菊、萬壽芳香菊、薄荷,比例為1:2:2:2:2 成品出爐了,先
Thumbnail
在土地上收集到的青草,包含月桃、艾草、廣藿香...等等,還有一些有特殊香氣植物:肉桂、樟樹、七葉埔姜...等等,曬乾備用,然後綜合所有植物包裹進布行的樣品布裡面,綁在去皮的樹枝上,就成了好用又療癒的「青草鎚」!✨️
Thumbnail
「新竹走走」又有新路線啦!這次跟著「尖石走走:香草部落,山谷間的療癒小徑」來趟尖石景點一日遊,走訪以香草聞名的「那羅部落」,其中部落裡頭種植了超過40種香草,被譽為「全台最香的原鄉部落」,以香草佐菜,改觀對於原住民「馬告、刺蔥、山豬肉」的味道印象,品嚐不一樣的尖石美食,走訪全新尖石步道,探索尖石秘境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Thumbnail
收到一把山當歸 打工的老闆送大家一人一大把新鮮的山當歸 說是跟山上的農民訂的,跟我們分享 以前如果有到清境農場走走時,都會順便帶一把回家燉雞湯 這次賺到了,不用上山也有山當歸 上次有分享過山當歸花,這次分享作法 山當歸雞湯作法 把山當歸的根用刷子刷乾淨 根莖葉全部放進大鍋裡慢慢煮
Thumbnail
岩蘭草,又稱為香根草,岩蘭草精油算是我滿早就接觸到的精油,因為在禪修中除了沉香、檀香這類的精油以外,岩蘭草精油是古印度就有在使用的精油,是很好帶領禪修者入定很好的媒界。
Thumbnail
難怪有所謂的「芳香療法」,以前很少接觸香草和精油,如今種了香草,才親身體驗到天然植物的香氣,是多麼療癒,聞了會馬上感受到暖暖的幸福感,實在很特別。
Thumbnail
以往製作西點時(如:奶酪、布丁、慕斯、戚風蛋糕 ..... 等等),有時會需要用到一點香草粉或香草精來提味,雖然用的量不多,但畢竟大多成份不是那麼天然,所以興起自製香草酒的念頭,香草酒可當成西點的提味劑或是加入飲品中,別有一番風味。
Thumbnail
六月是構樹結果的季節,看到樹上結滿紅彤彤的漿果,躍躍欲試實驗起釀構樹果酒,名之為「楮桃紅」。發現透過釀酒頗能引出漿果天然的果香!只是構樹果屬於果膠多、容易爛熟的水果,必須快釀快喝,否則容易產生甲醇。另外在搜尋文獻過程中發現用構樹果釀製的酒,竟然是傳說中夜郎古國釀製的枸醬酒,因而引起一番探索的興致!
Thumbnail
香茅的故事是有點難找..  香茅位於東南亞無論在料理,或是精油都是具有代表的 香茅的故事源於印度神話,傳說再有一天一名在天上的聖女雪檬到人間的草原中尋視 可能是替酒織女神伐樓尼尋找蘇摩的原材料(這邊科普一下大概就是鼠鼠夷汁,或天神版快樂肥宅水吧~) 就這樣子找著找著,她就一個不小心遇到了人間
Thumbnail
今天去學校志工們一手打點的空中菜園幫忙除草,回家之前順手剪了一些香草,上星期日園遊會喝到志工們準備的花茶,入口香甜溫潤,在炎炎夏日裡不僅解渴,還可解酷暑帶來的煩躁,問清楚配方和比例,打算自己也來做做看。 內容物有迷迭香、檸檬香蜂草、甜菊、萬壽芳香菊、薄荷,比例為1:2:2:2:2 成品出爐了,先
Thumbnail
在土地上收集到的青草,包含月桃、艾草、廣藿香...等等,還有一些有特殊香氣植物:肉桂、樟樹、七葉埔姜...等等,曬乾備用,然後綜合所有植物包裹進布行的樣品布裡面,綁在去皮的樹枝上,就成了好用又療癒的「青草鎚」!✨️
Thumbnail
「新竹走走」又有新路線啦!這次跟著「尖石走走:香草部落,山谷間的療癒小徑」來趟尖石景點一日遊,走訪以香草聞名的「那羅部落」,其中部落裡頭種植了超過40種香草,被譽為「全台最香的原鄉部落」,以香草佐菜,改觀對於原住民「馬告、刺蔥、山豬肉」的味道印象,品嚐不一樣的尖石美食,走訪全新尖石步道,探索尖石秘境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Thumbnail
收到一把山當歸 打工的老闆送大家一人一大把新鮮的山當歸 說是跟山上的農民訂的,跟我們分享 以前如果有到清境農場走走時,都會順便帶一把回家燉雞湯 這次賺到了,不用上山也有山當歸 上次有分享過山當歸花,這次分享作法 山當歸雞湯作法 把山當歸的根用刷子刷乾淨 根莖葉全部放進大鍋裡慢慢煮
Thumbnail
岩蘭草,又稱為香根草,岩蘭草精油算是我滿早就接觸到的精油,因為在禪修中除了沉香、檀香這類的精油以外,岩蘭草精油是古印度就有在使用的精油,是很好帶領禪修者入定很好的媒界。
Thumbnail
難怪有所謂的「芳香療法」,以前很少接觸香草和精油,如今種了香草,才親身體驗到天然植物的香氣,是多麼療癒,聞了會馬上感受到暖暖的幸福感,實在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