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愛看書,跟時下的女孩們愛逛百貨公司不同,我的興趣就是逛書店買書。每次提著大包小包踏出書店時的那種滿足感,就像是瞬間已將書本裡的知識都裝進腦子裡般的充實,還記得自己曾經就職某公司的理由是因為新公司旁有我最愛的政大書局就覺得好笑,那時的想法很簡單,總幻想著每天下班後可以去裡面蹓躂蹓躂,想想就覺得美滋滋的,但在那個公司工作三年多,其實真正下班後還有餘力去逛書店的機會不只寥寥無幾、根本是屈指可數!我想這就是人家說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吧!
雖然下班逛書店這個美夢沒能延續下去,但絲毫不減我愛買書的嗜好,記得當時還一度被媽媽警告,再買就搬出去,因為她幫我添置的大書櫃,總被我光速般填滿,連自己的床都不放過,曾經一度我過著與書共眠的日子:),但沒辦法!我那該死的購書慾總是在看到博客來、誠品、圓神...網路書店的折扣活動時升到最高點,跟女孩們對百貨公司周年慶魔咒一般,有那種不買好像會對不起自己的感覺,但到底是對不起自己什麼又說不太上來,直到我看到羅輯思維的創辦人羅振宇出了一本【羅輯思維-我懂你的知識焦慮】,真相終於大白,原來,我這不是單純的購書慾,而是更深層次、更內在對於知識產生焦慮的補償機制,透過買書,來平衡自己的焦慮,但,書是買了,焦慮減了嗎?很顯然的沒有!
出身在不太富裕的家庭裡,父母親總是忙於掙錢,雖然疼愛不減、關心未少,但因為家裡的經濟,大概只能提供基本的學習環境,勉強國中時針對自已的弱科上上輔導班,僅此而以,更別說是要參加什麼才藝班簡直天方夜談,每每聽到女同學抱怨下課時要去上鋼琴課、學芭蕾覺得煩,在當時小小的我心中滿是不解,那些只有千金、公主般才有的待遇,自已是求而不得的,但為什麼卻有人如此不知珍惜呢?!大概也是因為這樣,出社會自已開始賺錢後,投資自已上課、買書、學習成了我的首要目標。曾經有朋友跟同事問:妳每天這麼累幹嘛?下班回家追追劇、和朋友吃吃喝喝、逛逛街不是更好嗎?花那麼多錢去上課,妳圖的到底是什麼啊?對啊!我圖得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也曾經深深困擾我許久,最後,我只得到一個結論,就是我希望今天的我比昨天多進步一點點!但真是這樣嗎?我捫心自問,或許,我有的不只是知識焦慮,而是有更深層的生存焦慮,所以在我的人生裡,總是不斷地向前奔跑、用盡全力的過生活,我以為,或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是真的,也許,閱讀是可以幫助我翻轉人生的唯一方法跟機會。
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像,表像容易讓人迷惑,讓你以為的其實很多都不是你以為的,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每個人都有自已排解壓力的方法,不論好壞,都一定會有一個內在動機趨使你無意識的去做某件事,甚至成癮,試著跟自己的內在連結、認真且坦誠的正視你的欲望,深究其背後的原因,或許你看到會是一個陌生、瑟瑟發抖,極需要您安撫的內在小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曾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你遇見的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所以,如果你常常看別人不順眼,其實,你真正不順眼的人,只有你自已。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曾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你遇見的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所以,如果你常常看別人不順眼,其實,你真正不順眼的人,只有你自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關於面對未來人生未知困難的建議,以及如何藉由讀書來磨練智慧、獲得工作力和變現力。書中也結合了企劃書的概念,探討暢銷書的心理狀態和經濟活動的關聯,提供了富有洞見的資訊。這些內容對於關注個人成長和商業領域的讀者來說都非常有價值。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你是否擔心自己讀得不夠? 擔心自己準備的書寫的不夠完整? 常常上網刷心得文,看有沒有還沒買的書? 這些都是資訊焦慮的典型症狀。 人擁有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如果時間都花在資訊的收集上,不但使我們更加焦慮,還會讓自己的認知負擔加重,進而降低專注力。 「專注力」是考生最
Thumbnail
話說最近我的閱讀意欲十分低迷,就連每月一書這般簡單的目標都嚴重落後😢 可怕在我購買新書的慾望仍然高漲,早陣子就用消費券又買了兩本書🤦🏻‍♀️啊~我根本就是喜愛購物🛒 陷入閱讀疲憊期,大家總會問到我是如何重拾閲讀的興致。其實我也説不出明確的方法,倒不如藉著這次閒話探討一下。 話說我自小學開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關於面對未來人生未知困難的建議,以及如何藉由讀書來磨練智慧、獲得工作力和變現力。書中也結合了企劃書的概念,探討暢銷書的心理狀態和經濟活動的關聯,提供了富有洞見的資訊。這些內容對於關注個人成長和商業領域的讀者來說都非常有價值。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你是否擔心自己讀得不夠? 擔心自己準備的書寫的不夠完整? 常常上網刷心得文,看有沒有還沒買的書? 這些都是資訊焦慮的典型症狀。 人擁有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如果時間都花在資訊的收集上,不但使我們更加焦慮,還會讓自己的認知負擔加重,進而降低專注力。 「專注力」是考生最
Thumbnail
話說最近我的閱讀意欲十分低迷,就連每月一書這般簡單的目標都嚴重落後😢 可怕在我購買新書的慾望仍然高漲,早陣子就用消費券又買了兩本書🤦🏻‍♀️啊~我根本就是喜愛購物🛒 陷入閱讀疲憊期,大家總會問到我是如何重拾閲讀的興致。其實我也説不出明確的方法,倒不如藉著這次閒話探討一下。 話說我自小學開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