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安慰他說:「法師是出家人,自然與俗人不同;更何況此去冒著生命危險,志在普度眾生,令朕非常欽佩。以後就不必再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師出家與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朕甚嘉焉。亦不煩為愧)」
接著太宗又詢問西域以及印度的風土民情、政教法令,奘師都一一詳細的回答,太宗很高興的說:「從前苻堅說釋道安是法器,全國上下沒有人不尊敬他的。可是我看奘師您詞論典雅,風節貞峻,不下於古人,可能還超過他們呢!」
最後奘師提出希望可以在少林寺把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翻譯成中文,但太宗卻說:「不必到嵩山去了,朕為穆太后在西京建了一座弘福寺,寺裡的禪院幽靜,很適合在那裡譯經。」可是奘師又顧慮京城太過繁華熱鬧,恐怕會影響譯經工作,便說:「京城的百姓知我從西域回來,都很好奇想見我。如此一來,恐怕影響安寧,妨礙了譯經的工作,還請皇上能派人守門,防止閒雜人員進出!」太宗很高興,馬上就允許奘師的請求。
譯經事業
三月法師自洛陽還至長安,即居弘福寺,專心從事翻譯工作。首先他具疏請求皇上委派協助翻譯的人員。那時太宗已出發東征,因此由留守的司空梁國公房玄齡奏請皇上,為其準備一切譯經所需事物。夏六月,計徵選了京都弘福寺的靈潤法師等十二人為證義大德,個個均為諳解大小乘經論,為當代所推崇的碩學俊彥;此外還有綴文的大德九人,字學大德一人,證梵文大德一人,其餘筆受、書寫手不計其數。
譯經的順序是先由奘師依照梵文口譯,由筆受記錄,接著再由證梵文之沙門過目無訛,然後交由證義沙門審查不違原義,再請綴文將文字潤色,最後交書手抄寫。奘師首先譯《大菩薩經》二十卷,《佛地經》一卷,《六門陀羅尼經》一卷,《顯揚聖教論》二十卷等四部。二十年春又譯出《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十六卷,至二月又譯《瑜伽師地論》。至秋間進表皇上報告譯經經過,並請賜序。當時面見太宗時,太宗希望法師把西域所見所聞寫成一本書,因此奉敕修《西域記》十二卷,這就是《大唐西域記》,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依此創作出來。
譯經的組織分工,包括以下十個腳色
1.譯主︰譯場主持人,統籌譯經工作,解決問題與爭端,由玄奘大師擔任。 2.證義︰與譯主一同評量譯文,發現譯文與梵本原文有異,向譯主提出。 3.證文:確認譯主在宣讀梵文本時有無錯誤。
4.書手︰把梵文的讀音寫成漢字。 5.筆受:把梵文的字義翻譯成對應的漢文。 6.綴文︰根據梵漢不同語言結構轉譯經典,連綴為通順的漢語。 7.參譯︰將譯為漢文之經典回譯為梵文相互對照,確保正確。 8.刊定︰校訂經文,刪修冗字,令譯文準確流暢。 9.潤文:潤色文辭。 10.梵唄︰將譯好的經典仿照梵音唱唸一遍,修改音節,使人聽來和諧悅耳。
貞觀二十二年(西元648年),奘師四十九歲,《瑜伽師地論》翻譯完成。同年六月,唐太宗離開長安,來到坊州宜君縣鳳凰谷玉華宮(今延安附近),玉華宮後改建爲玉華寺(玄奘法師之後就是在這座寺廟圓寂)。唐太宗到達玉華宮後,詔令玄奘前往。玄奘還在路上,唐太宗就多次派人傳令,請法師不必趕路,以免勞累。
太宗問師說:「現在正在翻譯哪部經論呢?」
師答:「近正譯好瑜伽師地論,共一百卷。」
帝說:「此論甚大,但不知是何聖所說,內容說些什麼?」
師告帝說:「此論是彌勒菩薩說明十七地義。」
帝又問何謂十七地?奘師便將十七地之大義,為帝舉其鋼目,逐一說明。帝聞後深愛此論,即遣人向京取隃伽論,復詳閱覽,感歎不已,對左右侍臣說:「朕觀佛經,猶瞻天望海,莫測高深。法師能於異域,得此深法,而今觀之,若以儒道九流比之,猶小池與渤海耳。世云三教齊致,此妄談也。」因此,帝敕所司的官吏手鈔新譯經論為九部,發布九州,輾轉流通。
同年,慈恩寺落成,玄奘法師爲住持,這也是後來奘師的稱號「大慈恩寺三藏法師」。
貞觀二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奘師陪同唐太宗到了翠微宮,政務之餘,常和奘師談經論道,請示因果報應的問題,也常問到西域先聖遺芳故跡。奘師引經據典,詳加講述,太宗深信不疑,常嘆相逢恨晚。太宗此行離京時,身體已稍感不適,但精神言談絲毫沒有影響。至五月時,輕微頭痛,就留奘師在宮中,但哪知從此一病不起,第二天就在含風殿駕崩了。太子含悲即位,是為高宗。自從唐太宗駕崩以後,奘師全心全意專務翻譯,「每日自立程課,若畫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續之。」
唐高宗顯慶元年(西元656年)二月,奘師爲唐高宗的婕妤薛夫人落髮受戒。三月,唐高宗親自爲慈恩寺撰寫碑文,四月御書碑落成。十二月初五,武則天生子滿月,請奘師進宮爲皇子(佛光王)剃度,奘師為慶祝佛光王太子滿月,並進呈法服及金字般若心經一卷。
譯經瑞象
為了專心翻譯大般若經,奘師請求移居玉華寺(即前玉華宮),這是一部大經典,梵本原文就有二十萬頌,內容很多,翻譯起來自然不容易,參譯的人常常建議採取節譯的方式。奘師考慮了很久,也想採納大家的意見,效法鳩摩羅什著重意譯,去繁從簡。不料才作了這樣的決定,當天夜裡就有惡夢,非常恐怖:或經歷危險,孤獨無助;或遇猛虎追逐,不能脫身,常常在汗流浹背中驚醒,這種異常現象,好像在對奘師的決定提出警誡。奘師審自思維後,即重新向大眾宣布,仍採廣譯不刪略。
果然,宣告當晚,奘師就夢見諸菩薩眉間放光照在自己身上,有說不出的舒暢;又見自己持著花、燈,供養諸佛,或者上昇高座為大眾說法,受大眾圍繞讚歎,恭敬供養。從此以後,奘師在翻譯大般若經時,不敢刪略一字,完全按照梵文原本翻譯。當時玉華寺的維那寂照法師,為了慶般若經譯成而設齋供養,並將經文從肅誠殿請到嘉壽殿齋堂,當眾宣講讀頌。正當迎經時,經卷忽然大放光明,異香遠播,奘師更加歡喜的說:「這部經中說:『此方有樂大乘者,國王大臣、四部徒眾,書寫受持,讀誦流布,皆得生天,究竟解脫。』既然有這段經文。不可不宣告大眾週知。」並令弟子窺基奉表奏聞,請求皇帝賜寫經序獲准。
奘師譯完般若經後,覺得自己身體大不如前,知道無常將至,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就向弟子交代後事說:「我到玉華寺來是因為翻譯般若經,如今經已譯完,我生命也快要結束了。我死了以後,你們要簡單儉省處理,只要用一張粗的竹蓆將我捲好埋在偏僻的山水邊即可。」
在座的弟子聽了,都流著眼淚說:「和尚您氣力很好,尊顏也和以前一樣,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呢?」奘師回答:「我自己知道,你們不必安慰我。」
法師圓寂
麟德元年(西元664年)正月初九傍晚,奘師不慎摔了一跤,雖然只是一點皮肉傷,卻病勢沉重,昏迷不醒。直至十六日才醒,說他眼前有白蓮花像大盤一樣鮮潔可愛。十七日又夢見百千人外形魁偉,相貌莊嚴,全穿著錦衣華服,先以綺繡妙華珍寶裝飾病房,接著是譯經院內外,最後在後山森林裡豎起五彩繽紛的幢幡,還有音樂伴奏;門外還有無數寶輿,裝滿百千種各式各樣的香食珍果,都不是世間有的東西,他們各自捧著這些供品供養奘師,奘師辭謝說:「這些珍味只有證得神通的人才有資格吃,玄奘還沒達到這種境界,怎麼能夠接受這樣高貴的珍味呢?」
奘師雖然推辭,一面卻不停的吃。後來被侍者的咳聲驚醒,曾將夢中的情景告訴慧德法師:「我一生修的福慧,依這樣看來功德是存在的,可見佛教說的因果,半點也不假。」接著他喊弟子:「嘉尚,你把我譯的經論抄錄過來,看看有多少部?多少卷?」嘉尚法師統計總共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二十二日奘師又告訴弟子:「我的無常已經來到,速幫我集合有緣人。」奘師將所有衣資清點,準備布施結緣,又造像請僧眾舉行迴向法會,發願上生。
說完繼續默念靜坐。二十三日設齋供眾,一切圓滿後向大眾辭別:「我這毒身深可厭患,應該做的事也已經做了,既不能久住塵世,願以所修福慧迴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覩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當夜住持慧德法師,夢見千尊金像自東方降臨,進入譯經院內,並且花香滿室。
二月初四日半夜,侍疾的明藏禪師親眼看到兩個身高一丈多的人共捧一朵白蓮花,如小車輪般大,三重花瓣,葉子長一尺多,光淨鮮潔,直到奘師床前恭謹的說:「法師您從無始以來所有煩惱和有情的各種惡業,都藉這小小的病苦全部消除,應該高興。」奘師向四周看了一下,再合掌相視一會兒,就右脅而臥,不再說話,也不再動作。
初五三更時分,弟子大乘光等含悲啟問:「和尚決定得生彌勒內院否?」奘師回答:「得生。」說完呼吸逐漸微弱,不久就圓寂了。奘師捨報之時,侍者並沒有馬上察覺,直到想起該為奘師換件法服時,才發現已氣絕。足部雖已漸冷,頂骨卻是暖的,而且面色紅潤,面帶笑容,宛若安祥入夢。
高宗聽到奘師圓寂的消息,哀慟的說:「朕失國寶矣。」時文武百寮,莫不悲哽流涕,為之罷朝。翌日又謂群臣曰:「惜哉朕國內失奘師一人。可謂釋眾梁摧矣。四生無導矣。亦何異於苦海方闊舟檝遽沈。暗室猶昏燈炬斯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