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住民身分法辯論引起世代對立與認同焦慮: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原住民身分法辯論引起世代對立與認同焦慮: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Ispalakan Umav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我是布農族與泰雅族的孩子Umav,約15年前我就在身分證上回復使用布農族的族文傳統姓名並按照布農族文化繼承登記祖母的名字。這次關於原住民身分法言詞辯論案,關鍵要素與原住民族姓名與身分的繼承有關。我身邊有很多原漢通婚後代的家人,我很遺憾這場言詞辯論聲請者的訴求,將原住民身分的集體自決權的層級拉低至交由政府/殖民體系來認定,並且又有部分輿論用穿鑿附會解釋法案的方式,塑造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多元通婚血統的對立。
    身為當代原住民青年,我很清楚只強調血緣為正統是愚蠢荒謬的說詞,所以血緣之外,你要用什麼方式來實踐身為原住民族一分子的自覺?原住民青年應該有更廣闊的對話空間,而非勢不兩立的互貼標籤。
    名字聯繫著我與社群家族的關係,身為長女而繼承布農族祖母的名字。妳會知道這不僅是妳個人的自我認同的問題,也牽涉到一個早於妳自我意識之前已然存在的群體文化和集體記憶。這從來不是我自己一個人要耍特別、耍特權,而是以「姓名的呈現」作為族群主體性和傳承文化的倡議,是最具體也責無旁貸的行動。原住民族權利是集體性的權利,原住民族群與歷史轉型正義追求的也是集體性的權利恢復,在考慮你個人的「原住民」身分這件事的同時,你也是無可避免的處在族群集體的接納與否之辯證中。
    「妳是布農族,妳本來就有這個名字,Umav本來就是妳的名字」,父親這句「本來就是」,我一直到了很久以後才逐漸理解,這是一段多麼充滿解殖意味的告白。回復族名那年,我是個在都市生活念書的青少年。在正值青春脆弱敏感的年紀,不管是國小老師嫌棄的一句「你們原住民會拉低我們班平均」,或是怯生生問我「你為什麼要說出你是原住民?你不知道他們怎麼看我們的嗎?」的原住民同學,或者是學校行政人員困擾的說「妳的名字這麼長,我們很不方便」,或從小往返於父親與母親的部落時,親戚鄰居討論「妳長得比較像布農族還是泰雅族」,以及求學過程中同學們有心無心的探問「妳有加分?」以及每次回部落時心底羨慕的聽著那些孩子們純熟自然的母語口音,還有不可或缺的、社會從古至今沒少過的所有對原住民的歧視誤解言論⋯⋯ 這些事是我的童年,我的成長經驗,那些尷尬或衝突的感受,如海浪重複拍打激盪著認同的召喚上岸。
    法定身分是基於歷史事實與政策發展,而原住民身分的依據之一便是血統。但認同這件事就不是法律可以左右你的。即使你不是原住民血統,你可以認同原住民,做出所有實踐認同的舉措,群體也會接納你是一份子。有很多例子是這樣,包括原住民的媳婦、女婿等等,說穿了,你想要加入一個家庭成為一分子,當然一開始的阻隔是血緣,但後來會有更多事情使你們成為真正的家人。反之,有的人就算是阿美族他也是邀請大家去「祖國」中國「回家」看一看啊。
    事實是 ,的確會有人將原住民身分當作工具,跳進來又跳出去。但根據原住民身分法第九條這在法律上面是可以成立的。但我們沒有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檢視一個人在成為原住民的旅途上面的認同的掙扎。我曾在數場演講的講座中擁抱原漢通婚背景的孩子,他們的故事往往是,一開始被動的為了升學體制而申請成為原住民,但對文化並不了解,族群認同感不深,卻同時迎來排山倒海的標籤與汙名。原漢孩子還外加一層壓力,是發現這些汙名的來源確實來自漢人群體——那種裡外不是人的感受,急於搖頭喊著「我沒有加分!」「我不是原住民!我媽媽才是!」試圖隱藏自己的臉孔與身分,因為沒有力氣面對這些殘忍的指控。然而,當你感受到這些標籤與歧視,我必須說,歡迎你正式登入原住民的日常。
    大學中的原住民社團或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正應該致力於提供塑造認同和接納的環境。每個人家庭養成的背景情況不一樣,混血與身分認同的困境,並不一定發生在每個原住民孩子身上。關於成為一個原住民,或正確的說「minBunun」(布農語:成為人)、或成為「Tayal balay 」(泰雅語:真正的人),從來就不是只有理想與浪漫情懷的自我宣稱,而是一個集體性、政治性的身分和政策的回應。這也意味著你可能要面對成為這個身分帶來的重量和傷痛,不管是一起去對抗現在社會仍然存在著歧視與剝奪,或者是你的自我接納和被你所嚮往群體接納與否的挑戰。身為原住民族群權利倡議者,我們有機會去陪伴這樣子陷入認同困境的朋友走一段路。
    在更理想的法律建置完成、更理想的世界來到之前,身為一位也正走在回家路上的青年,我想對所有努力認同自己身為原住民一分子的你說,「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沒有什麼比接住一個穿過這社會多數群體霸權機制、穿過層層歧視與偏見,勇敢認同自己是原住民的孩子更美麗的事情。呼籲無論任何血統背景的朋友,共同為存續原住民族群文化和族群主體性自決權來努力,別讓世代以來普世與你我所倡議的原住民族姓名正義、轉型正義淪為笑柄。
    (照片來源:噙著淚擁抱彼此的我們)(在台北商業大學參加原民社團展覽「歧點」時的側拍)
    #原住民身分法 #言詞辯論 #漢父原母 #原母漢父 #原住民 #原住民族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自由廣場投書版本 https://reurl.cc/9O6MjO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朋友可先看留言處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