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他們在島嶼創作──再訪《柏格曼的島》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蘇蔚婧
2022 年 5 月,坎城影展與會外影展陸續揭獎,導演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øve)新作《One Fine Morning》獲導演雙週最大獎「歐洲電影獎」(Europa Cinemas Label)。同一時間,她的上一部作品,角逐 2021 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柏格曼的島》(Bergman Island)也在台灣上映,加上之前在台上映發行《我孩子的爸爸》(The Father of My Children)、《巴黎電幻世代》(Eden)、《愛情未來》(Things to Come)等作品,逐漸被台灣影迷所認識。然而,比導演本人還有存在感的,應該就是片名提到的那個男人──英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1918-2007)。
在台灣,關於柏格曼的紀錄片與經典重映從來沒有間斷。
《柏格曼的繆思情緣》(Liv & Ingmar)揭露柏格曼與麗芙烏嫚(Liv Ullmann)千絲萬縷的交集;《柏格曼:大師狂想》(Bergman:A Year in a Life)聚焦 1957 年,這年柏格曼交出《第七封印》與《野草莓》兩部風格迥異的代表作,預示他成為頂尖電影作者的天賦與同時並存的生活挫敗。《柏格曼:光影封印》(Trespassing Bergman)則曾在 2015 年嘉義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紀錄片訪談許多重量級影人,如果你同時熟悉柏格曼與受訪的大導演們,或許能隱約察覺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充滿挑釁的發言其實有愛,而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可能只有稀薄的電影印象,然而,當導演們親自造訪法羅島,影片才從大量的訪談堆砌找到出路,變得更加生動: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在柏格曼蒐藏的影片中發現自己的作品、阿利安卓(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迫不及待奔向拍攝《假面》的海岸、克萊爾丹尼(Claire Denis)不斷直呼柏格曼的私人故居讓她感覺太多太滿,無法用言語形容……法羅島變成窺探柏格曼內在世界的入口,法羅島成為柏格曼的島。
其實,瑞典電視台在 2004 年就曾經訪問柏格曼,系統整理他的藝術成就,推出《完全柏格曼》(Ingmar Bergman Complete),共包含〈Bergman and The Cinema〉〈Bergman and The Theatre〉與〈Bergman and Faro Island)三部紀錄片。影片貼身訪問柏格曼,穿插保存完整的劇照、劇本、筆記、幕後影像等私人檔案,在法羅島的篇幅,柏格曼直接對攝影機開放他的私人住宅,娓娓道出童年的幻想、恐懼與初次接觸電影的難忘經驗,這幾乎是柏格曼過世前最完整的訪談,他把自己與法羅島疊合起來,讓法羅與他電影裡充滿才華的演員一樣,成為無可取代的標記、永恆的場景。
柏格曼的現身說法,讓這系列紀錄片成為珍貴的文獻,卻同時向更極端的作者論傾斜。柏格曼太會講了,他總是在評述自己的電影,精闢的設喻與分析幾乎接近專業水準,作者與作品變得更加密不可分,以至於前述的紀錄片縱使想在柏格曼留下的巨大遺產中切入不同主題,拍攝策略卻大同小異,令人不禁想問:致敬大師是否還有別的進路,是否還有新的問題意識?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卻在《柏格曼的島》看到另一種風景。
2016 年開始,米雅來到法羅島進行劇本創作,住在柏格曼的故居,並參加夏季舉辦的柏格曼周,她的創作靈感很大一部分來自對法羅的複訪,卻在那些被柏格曼轉化為心靈景觀的海島地景上,透疊自己的生活經驗:一個女性導演的婚姻與創作。因此,《柏格曼的島》不只是影迷的場景巡禮,反而是將柏格曼電影人物那些幽微、難以名狀、令人痛苦卻又慰藉的內心活動,通過虛實交錯的編劇與演員表演,再度提問:
為什麼女主角戴上墨鏡後就變得滔滔不絕?
為什麼青梅竹馬的戀人在海邊度過縱情夜晚後突然變得冷漠疏離?
為什麼性愛會混雜愉悅與羞辱、為什麼在創作中投入自身既是困局又是解脫?
這是對柏格曼真正的重返,將柏格曼一系列作品裡的刺點轉化成新的故事,顯見對其電影的深度理解與觀點。米雅也試圖褪去大師標籤、重返更真實的柏格曼,備受尊崇的導演有五任老婆、九個兒女,卻荒廢家庭、不聞不問;無數影評影迷將法羅視為柏格曼之島,當地居民卻陌生、毫不關心、甚至印象惡劣,米雅特別深入「場景之外」的法羅,那是柏格曼的幽魂未至之境,讓人意識到偉大藝術家同時也是人。
或許因為導演米雅曾經擔任《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影評,影片也可見對柏格曼電影的評價,譬如沉默三部曲是否真正成立、《哭泣與耳語》藏在絕美演員與攝影下的恐怖片體質等,這些見解被織入角色對話,雖然有些刻意,卻無形傳遞導演內在的訊息:儘管被視作藝術電影的代表人物,柏格曼的作品幾乎都在處理親密關係,並有濃厚的自傳色彩。要拍一部關於柏格曼的電影,就是要拍關於自己的電影。
影片最後,虛實交錯的雙軌歸於生活,女導演的伴侶帶著孩子前往法羅重聚的船上,突然出現一張凝視鏡頭的臉,那是影評人史汀比約克曼(Stig Björkman, 1938–)。比約克曼是最早訪問柏格曼並出版專書的作者,他同時是一名電影導演,並拍攝柏格曼、拉斯馮提爾、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等影人的紀錄片,是研究柏格曼與北歐電影的代表人物。 可能是身兼導演與影評的共通點,或是長期關注柏格曼的尊敬與相惜,米雅將柏格曼從《莫妮卡》、《假面》到《薩拉邦德》以來最有代表性的臉部特寫交予他,以凝視鏡頭的後設性預示兩位女導演(電影女主角與米雅)的電影即將結束,更是對柏格曼與書寫柏格曼的人最深的致敬。
於是,米雅回應法羅島的召喚,同時創造自己的電影,在影迷之愛、評論之眼與自我書寫間來回調節又不失創意與感性,反而創造更寬闊的觀影空間。法羅島是柏格曼的島,也是米雅的島,更是電影的島,顯影無數創作者與影迷的內心風景。
全文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然而,高畑勳的《平成貍合戰》反其道而行,即使同樣是以悲劇啟程,學會變身術的狸貓們,終究無法奪回森林,甚至一度絕跡,要不是因為覓食而被車輛路殺,就是偽裝成人類壓抑度日。所謂平成貍合戰,自始至終,不過就是一場必敗之戰,至於和諧共處的願景,更只存在萬物有靈的時代。 全文圖片來自:吉卜力官網
離開「聲色盒子」,等待捷運時念起為數不多與父親相處的記憶,他駕駛著那台黑頭老 BMW,車上連播著伍佰的歌,搖下車窗抽菸,我想起那顆阿國、阿兜仔與美美在天橋上的長鏡頭,阿國跳上天橋跑著,看似永遠少年。 三十年後,乘願再來,願你仍是少年。
《輝耀姬物語》也是自由的不可得,她的不同是她的美麗是階級的點綴,她難以擺脫被這世界收藏的宿命,於是這些女生如何在這樣的人生中長出翅膀,擁有他人無法干涉的天空,各有生存之道。只是輝耀姬的意義更不同,她是人想像的美好;她一入他人眼就被虛構成月亮一般,這是過於美麗的宿命。
單論劇本,《分手的決心》雖沒有如前作般張狂或野心十足,然劇情張力與情感密度未必較弱,在外放風格中內收的嘗試更讓人耳目一新。六年過去,朴贊郁大師功力依舊,依然懂得如何創造氛圍,寫著慾望的凝視,說著復仇的故事,這便造就朴贊郁作品如此令人癡迷,帶領觀眾往迷霧更深處奔去。
每一個年代,都有人唱著相似精神的歌曲,但你深知有些歌曲不會被取代。《少年吔,安啦!》便是如此一張作品,它是原聲帶,也是電影音樂概念專輯。其語彙與再次問世的修復電影又一次吻合,也傳遞了搖滾樂、電子樂所代表的前進意義。它既唱出幻滅,也唱出熱血。每一次穿越隧道,總還有另一個更難以見光的隧道
相較《親切的金子》全是冷冽冬天,《復仇母親》幾乎總是陽光正好,然而心痛的母親卻似乎總背對,背光的眼睛全是淚水。李英愛收起金子的無情的放大的面孔,演技更內斂,蒼白的表情底下是碎開的、千瘡百孔的心,像壁癌附身的水泥白牆。看起來好好的,但誰都知道她再也好不了了。
然而,高畑勳的《平成貍合戰》反其道而行,即使同樣是以悲劇啟程,學會變身術的狸貓們,終究無法奪回森林,甚至一度絕跡,要不是因為覓食而被車輛路殺,就是偽裝成人類壓抑度日。所謂平成貍合戰,自始至終,不過就是一場必敗之戰,至於和諧共處的願景,更只存在萬物有靈的時代。 全文圖片來自:吉卜力官網
離開「聲色盒子」,等待捷運時念起為數不多與父親相處的記憶,他駕駛著那台黑頭老 BMW,車上連播著伍佰的歌,搖下車窗抽菸,我想起那顆阿國、阿兜仔與美美在天橋上的長鏡頭,阿國跳上天橋跑著,看似永遠少年。 三十年後,乘願再來,願你仍是少年。
《輝耀姬物語》也是自由的不可得,她的不同是她的美麗是階級的點綴,她難以擺脫被這世界收藏的宿命,於是這些女生如何在這樣的人生中長出翅膀,擁有他人無法干涉的天空,各有生存之道。只是輝耀姬的意義更不同,她是人想像的美好;她一入他人眼就被虛構成月亮一般,這是過於美麗的宿命。
單論劇本,《分手的決心》雖沒有如前作般張狂或野心十足,然劇情張力與情感密度未必較弱,在外放風格中內收的嘗試更讓人耳目一新。六年過去,朴贊郁大師功力依舊,依然懂得如何創造氛圍,寫著慾望的凝視,說著復仇的故事,這便造就朴贊郁作品如此令人癡迷,帶領觀眾往迷霧更深處奔去。
每一個年代,都有人唱著相似精神的歌曲,但你深知有些歌曲不會被取代。《少年吔,安啦!》便是如此一張作品,它是原聲帶,也是電影音樂概念專輯。其語彙與再次問世的修復電影又一次吻合,也傳遞了搖滾樂、電子樂所代表的前進意義。它既唱出幻滅,也唱出熱血。每一次穿越隧道,總還有另一個更難以見光的隧道
相較《親切的金子》全是冷冽冬天,《復仇母親》幾乎總是陽光正好,然而心痛的母親卻似乎總背對,背光的眼睛全是淚水。李英愛收起金子的無情的放大的面孔,演技更內斂,蒼白的表情底下是碎開的、千瘡百孔的心,像壁癌附身的水泥白牆。看起來好好的,但誰都知道她再也好不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次影展看到第17片才看到褒曼,雖然她跟費雯麗一樣都是屬於已經接觸過得,但還是很期待她的得獎作品。在影展之前,我已經看過她主演的《義大利之旅》、《歐洲51年》跟《北非諜影》,比起有時令人困惑的羅賽里尼、跟她自己都不愛的北非諜影,最令我印象深刻其實是歐洲51年中喪子的母親,最後她身後發出的聖光簡直可以
Thumbnail
22023年獲得金獅獎的《可憐的東西》,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精采電影,這部片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拍過時長最長的電影,最終讓艾瑪史東在35歲的年紀二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关于这部电影《火山边缘之恋》,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1947年,好莱坞第一夫人英格丽褒曼在看了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立刻写信给他,表明想要一起合作的意向。就这样,两个人一见面就迅速陷入热恋,爱的那叫一个天雷勾地火,难舍难分。可惜的是当时双方都有家庭,他们的感情饱受外界争议和诟
Thumbnail
《神選之地》是冰島導演海納爾帕瑪頌(Hlynur Pálmason)的長片作品,講述19世紀丹麥牧師在冰島建教堂的艱辛過程,並以宗教角度展現文化衝突。作品透過拍攝照片呈現冰島風土人情,並隱喻丹麥與冰島的歷史關係,是一部值得省思的影片。
Thumbnail
導演的創作脈絡是如此清晰可見,喜愛度也累積疊加直抵電影當中的那道「石門」,推開了石牆之後,觀眾或許將迎來擁抱女性的新世界。特別崇拜黃驥和大塚龍治導演夫妻如此浪漫的創作精神,我由衷敬佩黃驥導演,願意在故事裡侃侃而談自己作為女性相對傷感的生命經驗,大塚龍治導演則在傾聽妻子的話之後透過攝影機將內容具象化。
Thumbnail
高手創作了畫面配合了歌曲,筆者順接創作出「文字」的演繹,1964年法國歌曲 Alain Barrière《Ma Vie》,帶出一個浪漫故事。
Thumbnail
2024年02月15日是第74屆柏林影展的開幕式,我在影展開始前幾天才突然發現這個歐洲三大影展之一即將開始的,所以就興沖沖的與朋友約好一起去參加這個就算沒有興趣但是既然身在柏林也應該要體驗一下的活動。
Thumbnail
黑暗中不間斷的鈴聲,女子穿過了走廊來到房間接起這通電話,電話另一頭發出了男子的笑聲,他反覆說著:「太可怕了,你還在笑。」男人的回應帶來了駭人的驚恐,對比女主角無法出聲的處境,這場夢正是女主角現實中經歷的惡夢。這名女子是奧地利女詩人英格褒巴赫曼,她和瑞士劇作家馬克斯弗里施發展出遠距離戀愛,分隔兩地的眷
Thumbnail
這次影展看到第17片才看到褒曼,雖然她跟費雯麗一樣都是屬於已經接觸過得,但還是很期待她的得獎作品。在影展之前,我已經看過她主演的《義大利之旅》、《歐洲51年》跟《北非諜影》,比起有時令人困惑的羅賽里尼、跟她自己都不愛的北非諜影,最令我印象深刻其實是歐洲51年中喪子的母親,最後她身後發出的聖光簡直可以
Thumbnail
22023年獲得金獅獎的《可憐的東西》,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精采電影,這部片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拍過時長最長的電影,最終讓艾瑪史東在35歲的年紀二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关于这部电影《火山边缘之恋》,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1947年,好莱坞第一夫人英格丽褒曼在看了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立刻写信给他,表明想要一起合作的意向。就这样,两个人一见面就迅速陷入热恋,爱的那叫一个天雷勾地火,难舍难分。可惜的是当时双方都有家庭,他们的感情饱受外界争议和诟
Thumbnail
《神選之地》是冰島導演海納爾帕瑪頌(Hlynur Pálmason)的長片作品,講述19世紀丹麥牧師在冰島建教堂的艱辛過程,並以宗教角度展現文化衝突。作品透過拍攝照片呈現冰島風土人情,並隱喻丹麥與冰島的歷史關係,是一部值得省思的影片。
Thumbnail
導演的創作脈絡是如此清晰可見,喜愛度也累積疊加直抵電影當中的那道「石門」,推開了石牆之後,觀眾或許將迎來擁抱女性的新世界。特別崇拜黃驥和大塚龍治導演夫妻如此浪漫的創作精神,我由衷敬佩黃驥導演,願意在故事裡侃侃而談自己作為女性相對傷感的生命經驗,大塚龍治導演則在傾聽妻子的話之後透過攝影機將內容具象化。
Thumbnail
高手創作了畫面配合了歌曲,筆者順接創作出「文字」的演繹,1964年法國歌曲 Alain Barrière《Ma Vie》,帶出一個浪漫故事。
Thumbnail
2024年02月15日是第74屆柏林影展的開幕式,我在影展開始前幾天才突然發現這個歐洲三大影展之一即將開始的,所以就興沖沖的與朋友約好一起去參加這個就算沒有興趣但是既然身在柏林也應該要體驗一下的活動。
Thumbnail
黑暗中不間斷的鈴聲,女子穿過了走廊來到房間接起這通電話,電話另一頭發出了男子的笑聲,他反覆說著:「太可怕了,你還在笑。」男人的回應帶來了駭人的驚恐,對比女主角無法出聲的處境,這場夢正是女主角現實中經歷的惡夢。這名女子是奧地利女詩人英格褒巴赫曼,她和瑞士劇作家馬克斯弗里施發展出遠距離戀愛,分隔兩地的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