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悶,輕忽症狀恐中風,心房顫動專家圖解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哎呀!」正在散步的陳先生突然摀住胸口。
「你怎麼了?」陳太太憂心地問。
「有點胸悶,心臟突然跳很快。最近偶而會這樣,應該休息一下就會好…」話還沒說完,陳先生便感到頭暈、眼睛黑曚。
看到先生坐倒在地,陳太太嚇壞了,連忙打電話求救。
忽然心悸、頭暈、胸悶,不能別輕忽
正常時候心臟會持續不斷地跳動,但是我們通常不會有明顯的感覺。倘若突然感到心臟快速跳動、或跳動不規則,很可能是出現心律不整。有的人會伴隨胸悶、胸痛、頭暈、無力等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會低血壓、肺水腫、休克、昏倒。
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江承鴻醫師指出,心律不整有很多種,其中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
有很多種原因可能導致心房顫動,不過江承鴻醫師直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年紀!到65歲附近,有5%到7%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到75歲的話,則高達10%以上的人有心房顫動,根據統計男性罹患心房顫動的機會比女性高。因為心房顫動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所以部分患者可能毫不自覺。」
平常有抽菸、酗酒習慣的人較容易出現心房顫動,而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心臟瓣膜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也與心房顫動的出現有關。
心臟胡亂跳,中風跟著來
心房顫動的併發症中,最受到重視的就是腦梗塞,也就是俗稱的中風。
「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江承鴻醫師強調,「因為當心房快速且不規則收縮時,便無法有效率地推動血液前進,流動緩慢、滯留的血液會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可能隨著心臟搏動進入血液循環,若血栓流向腦部,阻塞腦部血管便會造成腦中風。」
心房顫動不但會大幅提高中風的機率,而且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的患者其嚴重度和預後都會比沒有心房顫動的中風患者還要差。
除了腦中風之外,血栓也可能塞住腎臟血管造成腎臟中風、塞住腸子的血管造成腸中風、塞住肢體的血管造成肢體中風。
無論是腦中風、腸中風、肢體中風,皆是可能致命的急症,猝然發作,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即使沒有中風,心房顫動也可能漸漸導致心臟衰竭,影響生活品質、增加住院機會及死亡風險。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心房顫動只是偶爾發作或沒有症狀就掉以輕心。
心房顫動該吃什麼藥?
了解心房顫動的嚴重性之後,患者都會很關心:「心房顫動該吃什麼藥?
「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有兩個重點目標,一個是預防腦梗塞中風,另一個是控制症狀。」江承鴻醫師表示,由於每位患者的年齡、體重、及各種身體狀況的不同,腦中風的機率並不一樣,臨床上醫師會用「中風之風險評估量表(CHA2DS2-VASc score)」來評估腦梗塞中風的危險性,得分愈高,代表患者因心房顫動而腦中風的機率愈高。
目前建議得分大於或等於2分時,就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讓血液比較不會凝集,降低血栓形成、塞住血管的機會。
江承鴻醫師解釋,如果要用藥物控制心房顫動帶來的心悸症狀,醫師會嘗試使用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毛地黃等藥物將心跳速率控制在理想範圍內。
針對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還可以考慮使用改善心臟節律的藥物,讓心臟跳回正常心律。不過,控制心臟節律的藥物可能有些潛在副作用,包括誘發其他心律不整、低血壓、或者心搏過緩等。
治療心房顫動的微創導管手術
江承鴻醫師說,根據2020年歐洲心臟協會心房顫動的治療指引,針對有症狀的心房顫動患者,無論是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可以先嘗試以藥物控制心臟節律,也可以直接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另外近期發表在權威性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文章顯示,若陣發性心房顫動病人第一線接受冷凍球囊消融療法,與第一線接受藥物治療做比較,更能有效控制心房顫動,而副作用則是兩者沒有差異。
針對使用藥物控制但效果不佳的患者,應該考慮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
針對心房顫動合併收縮功能缺損的心臟衰竭病患,如果心臟衰竭的原因是因為心搏過速所導致,則應該接受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以改善症狀,增進存活率及降低住院的機會。
江承鴻醫師解釋,「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的原理是減少異常電氣訊號影響心肌收縮,因為心房顫動導因於異常電氣訊號,若能隔絕這些異常電氣訊號,心房就不會紊亂收縮了。
研究發現,大部分心房顫動的異常電氣訊號源自於肺靜脈,因此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的目標就是隔離肺靜脈與左心房之間的電氣活動。目前有兩種隔離心房顫動訊號的微創導管手術,一種是傳統的點對點熱能燒灼,另一種是環狀冷凍消融療法。
醫師會從腹股溝處穿入導管,延伸至心臟。傳統熱能燒灼術是利用導管尖端在肺靜脈外圍一點、一點地進行電燒;冷凍球囊消融術是將冷凍消融球囊導管放入肺靜脈中,然後將液態氧化二氮(N2O)灌入球囊中,脹大的球囊便能接觸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的組織,利用攝氏零下30到60度之間的低溫冷凍細胞,形成一圈連續性環狀疤痕組織,隔離異常電氣訊號。
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可改善症狀、減少復發
江承鴻醫師說,採用導管心房顫動消融術來治療心房顫動的效果,通常比藥物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一般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在接受一次導管消融術治療後,就有七成到八成的機會能維持正常的心跳節奏與頻率;經過兩次導管消融術治療後,則有九成機會維持在正常心律。
整體而言,導管消融術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因心血管問題住院的機會,也能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假使患者發作的時候較年輕,接受導管消融術的效益更大。
江承鴻醫師指出,比較兩種隔絕異常電氣訊號方式的研究發現,以冷凍球囊消融術對比傳統點對點熱能消融術時,兩者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差不多,約在1%到2%之間,但冷凍球囊消融術的手術時間較短,可在2個小時內完成,而傳統點對點熱能燒灼術則需要4到6個小時才能完成。手術過程中,冷凍球囊消融術的疼痛感較低,熱能消融術的疼痛感較為明顯。
相較於傳統熱能點對點熱能消融術,冷凍球囊消融術可以減少大約三分之一再次接受消融手術的機率,以及降低病患因心血管因素住院的機率。
「曾經有個患者是遠洋漁業的船員,每次出海都要兩、三年後才能回到台灣。他在海上偶爾會突然發作陣發性心房顫動,卻難以就醫,對工作造成極大的困擾,」江承鴻醫師回憶:「他曾經嘗試過藥物治療,但成效不彰。後來經過討論後,決定用冷凍球囊消融術治療,術後症狀就明顯改善,經過一陣子的休息,又重新出海工作了。」
貼心小提醒
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沒有症狀,也可能自行恢復正常心律,然而心房顫動會大幅增加腦中風機會,也可能因為心肌快速、不規則收縮而漸漸導致心臟衰竭。江承鴻醫師叮嚀,即使沒有症狀,還是建議積極治療,才能減少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2019年底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未見趨緩的跡象。台灣民眾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相較於疫情嚴重的國外,對於日常生活及醫療資源的使用影響較小。即便如此民眾仍會擔心,頻繁的進出醫院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而延誤或是自行中斷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當一個人心搏過緩時,出現頭暈、無力等不適,代表心臟沒辦法推動足夠的含氧血到身體各處,使大腦與其他身體器官沒有獲得足夠氧氣、養分,便需要趕緊就醫。
醫師、病人及家屬要有完整的三方溝通,由於大家對「生物相似性藥品」較陌生,因此更需要醫師詳細的說明與分析,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 褚乃銘醫師提醒,乳癌容易復發、轉移,病人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改善預後。
「醫師,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心悸,頭昏眼花,整個人很虛弱。」老先生撫著胸口抱怨道。 聽到這樣的症狀,醫師一定會將「心房顫動」列入鑑別診斷,因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65歲以上,約4%的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約10%的人有心房顫動。
炎炎夏日,民眾偏好吃冷食、喝涼飲,容易因為食物保存不佳,急性腸胃炎患者跟著增加,常見上吐下瀉典型症狀,多數患者經休養治療後,約在2-3天內症狀可獲得緩解。面對偶發性腹瀉,容易被認為是一時吃壞肚子不以為意,倘若經常腹瀉、腹痛頻率突增加,甚至伴隨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可就不能輕忽,務必就醫檢查。
自2019年底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未見趨緩的跡象。台灣民眾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相較於疫情嚴重的國外,對於日常生活及醫療資源的使用影響較小。即便如此民眾仍會擔心,頻繁的進出醫院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而延誤或是自行中斷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當一個人心搏過緩時,出現頭暈、無力等不適,代表心臟沒辦法推動足夠的含氧血到身體各處,使大腦與其他身體器官沒有獲得足夠氧氣、養分,便需要趕緊就醫。
醫師、病人及家屬要有完整的三方溝通,由於大家對「生物相似性藥品」較陌生,因此更需要醫師詳細的說明與分析,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 褚乃銘醫師提醒,乳癌容易復發、轉移,病人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改善預後。
「醫師,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心悸,頭昏眼花,整個人很虛弱。」老先生撫著胸口抱怨道。 聽到這樣的症狀,醫師一定會將「心房顫動」列入鑑別診斷,因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65歲以上,約4%的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約10%的人有心房顫動。
炎炎夏日,民眾偏好吃冷食、喝涼飲,容易因為食物保存不佳,急性腸胃炎患者跟著增加,常見上吐下瀉典型症狀,多數患者經休養治療後,約在2-3天內症狀可獲得緩解。面對偶發性腹瀉,容易被認為是一時吃壞肚子不以為意,倘若經常腹瀉、腹痛頻率突增加,甚至伴隨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可就不能輕忽,務必就醫檢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腦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甚至致命。預防腦中風至關重要。瞭解腦中風的五大警訊症狀及如何預防腦中風的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中風的發生多數屬於突發性,這與個人血管狀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逐漸老化並失去彈性,尤其是患有三高、吸菸、缺乏運動、有心房顫動及腦中風家族史的人,更是腦中風高危險群體,中風機率比一般人要高出許多,應更加小心,積極預防。想知道中風前兆如何判斷?出現哪些症狀要儘快就醫?萬芳醫院神經科謝瑞瑜醫師特別與您
Thumbnail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心跳是伟大的。心跳是维护生命的践行者。心跳着人就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心跳是整个生命的总指挥,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晴雨表。 周一早上,赤城城市医院急诊室。 “乔医生,陈伯伯六十六岁,三个星期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过度疲惫与下肢水肿。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心脏超音波确认心脏衰竭,“何美婷医生拿了病历,递给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腦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甚至致命。預防腦中風至關重要。瞭解腦中風的五大警訊症狀及如何預防腦中風的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中風的發生多數屬於突發性,這與個人血管狀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逐漸老化並失去彈性,尤其是患有三高、吸菸、缺乏運動、有心房顫動及腦中風家族史的人,更是腦中風高危險群體,中風機率比一般人要高出許多,應更加小心,積極預防。想知道中風前兆如何判斷?出現哪些症狀要儘快就醫?萬芳醫院神經科謝瑞瑜醫師特別與您
Thumbnail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心跳是伟大的。心跳是维护生命的践行者。心跳着人就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心跳是整个生命的总指挥,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晴雨表。 周一早上,赤城城市医院急诊室。 “乔医生,陈伯伯六十六岁,三个星期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过度疲惫与下肢水肿。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心脏超音波确认心脏衰竭,“何美婷医生拿了病历,递给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