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3|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城市散步】現地創作|Must die of something──跨界藝術工作坊|Day 3 轉變

我們互相面對一種生存/的急迫/......我們被逼。到小路盡頭/互相糾纏。......以為/只活這一次。/但我們還是/互相溜跑。跑過對方的/界線......
──節錄,零雨〈與蛇相遇〉
......我們那麼願意理解又那麼願意敞開,以至於甚至跟對方完全交換、抵達一個新的理解。

:2022年6月17日,電影的筆記

今天放映的電影,是裘安娜霍格《我們的相愛時光》,同樣也對工作坊以外的學員開放,看完電影、一起討論 ,並閱讀詩作:零雨〈與蛇相遇〉。
⊝電影討論
(本段記錄涉及電影內容討論,防雷讀者可跳至下一小節:詩的解析。)
故事的開始,女聲旁白,描述出聲者預計拍攝的電影,一些剪輯成碎片的記錄性畫面,像是搭配聲音描述的計畫說明,隨意黏合的影像草稿。不久,我們走進一位電影系女大學生新學期的開始,也走進她和朋友合租的房子,在室友舉辦的周末派對中走動:我們看見她跟派對上的賓客討論自己預計拍攝的主題、也跟教授討論自己預計拍攝的主題,以及跟一位特定的男子描述計畫的時候,稍微重疊了我們前面聽到的女聲旁白:她想像、聲稱自己要拍攝的內容,這時的她,還在反覆強調這些。而她無法肯定方向的生活,卻即將真正成為我們看的這部電影。
今天的電影《我們的相愛時光》和昨天的電影《光》,兩者呼應的地方是,我們看見一位嘗試創作的創作者,以及,被生活改變她工作內容的各種層次的影響和過程。電影持續穿插線性時間生活場景之外,帶有女聲旁白的靜止影像,不過,畫面已由最一開始拼貼的街道、工作生產線的碎片,逐漸改變為面對一片草地遠望的視野,遠方有幾個矮樹叢、天空雲影有一些變化。搭配的女聲也不再是旁白描述,而更像唸著一封寫給自己,如同情書的信,內容是描述對感情的勸慰和觀察。例如,聲音會說:❝​​......他越是這樣,就是愛你的表現❞......電影中有一幅具象徵意義的Jean-Honore Fragonard 畫作「樹下的仕女」,畫中女人正在樹身刻下一些字,而片名 Souvenir 代表的既是「紀念品」,也是「記憶」。就像在解釋,當我們要創造新的事物,必須先創造並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記憶,有能力意識到什麼是自己真正重視的事物,才能把電影以銘刻的動作,正式的串起來。
回饋與討論的時候,學員提出印象深刻的場景,女主角租屋處的客廳,正中央有一面窗戶,她總是透過那道窗戶,踮起腳尖觀察外面發生了什麼事,那道窗戶成為一道狹窄的縫,讓她窺見外界。可是,電影的最後,她似乎已成為一位掌控拍攝的導演,結束一段拍攝,她起身,拉開一道頗具重量,像是工廠的大門,緩緩推開,而外面就是那個草原的場景。如此,通往世界的大門由她親自開啟。
放映結束時,吳俞萱要我們先在紙上框出一個範圍,並且在裡面寫上「你這一生曾擁有過,所有不合理,而卻繼續待在其中的事物/情境」清單。
吳俞萱:......不要馬上讓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去阻絕我們與她共情的能力。她必須選擇自己有什麼感覺?什麼會痛苦,什麼不會?他們之間,什麼不談?什麼談?我的認同和我的難以忍受,是為什麼?電影有幫我追蹤一條新的路嗎?我有沒有足夠的開放性去理解讓我不舒服的東西?我有沒有足夠的待在電影裡面,待在她的24歲?我的觀察是否完整,得以進入她的角色並發現,後來的承擔怎麼出現?
主角走完一段感情的過程,就像是某一種狹窄而曲折的巷弄,電影呈現人如何從無知走向有知,也揭示創作者如何找到「我的經驗」和「我的創造物」的連結。
⊝詩的解析
我們互相面對一種生存/的急迫。呼吸。喘氣//(牠不因我的喘氣而存在)/牠蛻皮。腹部蠕動/嚙咬。分泌毒液//我將用新的手杖撩撥牠/知道牠為何激動。/以及/行進的方向//並注意牠的頭型。斑紋/為牠取名。跟蹤牠的窩//預估牠冬眠時變成一個/詩人。並想起關於死亡/倖存或處方。這些/語言的問題//新的手杖。出現一些結構/的改變。味道轉換。還有/宇宙的軸心傾斜。或平衡//(我不因新的手杖而存在)/我們被逼。到小路盡頭/互相糾纏。使盡手/臂。其他/肢體。以為宇宙就那麼大//大到時常互相碰撞。以為/只活這一次。但我們還是/互相溜跑。跑過對方的/界線//最後。宇宙顛覆/我溜進草叢。牠丟掉/手杖。最後。語言的問題。並不/存在
──零雨〈與蛇相遇〉
我們用自己依賴的事物,建構我們的美學,但如果我們不想讓作品只是意識的魁儡,我要怎麼突破自己的邊界?思考「想要擺脫卻還是待在其中」的情境,是邊界感最明顯的時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邊緣之外的「無緣」。所以,能夠交疊的,已經是我們透過他人而抵達的邊境,因為和他人相遇,使我們有能力透過理解而發生轉變。如同零雨這首詩中,詩人和蛇奇異的相遇,從最初的好奇到「宇宙顛覆」,牠們交換、成為對方。或者,更實際的說,始於嘗試理解對方,終於攜帶對方的部份與自己交換而離去。
對著零雨〈與蛇相遇〉,我們再次回望電影《我們的相愛時光》。

:2022年6月17日,理解的練習

⊝練習用不同事物產生連結(用偶然重新定義自己)
晚餐回來,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用彩色筆畫畫。
吳俞萱要我們把A4紙對摺一半,在對摺的邊緣,畫上兩個連通兩邊的點,需要注意確定兩點都分別可以接通紙張的兩邊。之後,選其中一面,用線條任意延伸這兩個點,自由填繪紙張的這半面。之後,全部的人把繪製好的半面翻面交出。這時,我們仍看到還是空白的、有著兩個點另外半面,隨機再分配到一張,不偷看背面是什麼的前提下,同樣對兩點進行連接、填繪。完成後,我們把成果攤開。
攤開之後的畫紙,紙的兩半分別有看似無關的圖像,構成一張整體圖像。
這時,我們看到許多紙張,都用兩種顏色的筆,畫上彷彿完全無關的兩半圖案,這兩半圖案之間,以兩點相連。面對這些看起來不連貫的圖像,俞萱卻要我們選一張感覺可以用來描述自己的,分享理由。選擇的時候,大家顯得非常猶豫,因為這些圖像不是以一致的邏輯創作出來的,有人終於決定要拿某一張,也有人因為慢了一步,需要在剩下的圖像中重新考慮。
吳俞萱:我知道有些人沒有選到自己想要的圖案,但是沒有關係。其實,無論拿到哪一張,都可以找到詮釋的方式。例如,我等到大家選剩下的,所以我得到的是這一張......
像這樣,我們用新的眼光,連結圖像與自己之間,同時,也透過描述連結彼此,就像眼光是我們的「手杖」,而語言和構思,會為我們打造「新的手杖」。當我們使用原有工具,就像是在以手杖觸探外部的世界,當舊的工具不足以支持我們理解、表達更多,我們又再創造新的「手杖」。這個練習,讓我們知道,我們的樣貌,不一定全然是由我們選擇,處在我們被分配到的處境和素材之中,無論是新的環境、顏色或空間,都可以嘗試使用新的語言系統重新定義自己。
我們看見自己剛才隨手畫的圖案和另一個圖銜接,又以他人描述自己的全新意義現身。
聆聽別人描述圖像跟他的關係時,也在重新定義自己最初觀察圖像的角度。
⊝練習感覺承受事物的身體
接下來,我們開始肢體練習。
吳俞萱教給我們一人一張衛生紙,她給我們不同層次的指示,我們用身體與衛生紙互動。第一個指示是這樣的:它是一個不能落地的生命,試著在它掉落的過程中,不斷用身體接住、抬起它。第二個指示,則像是回到第一天的練習,當時是感受另一個有意識的成員身體局部,怎麼引領我們改變行動,而現在我們剛剛把衛生紙當成生命,所以要嘗試讓它領著自己動作,再換我們領著它移動。
習慣衛生紙的材質、重量、移動情況之後,吳俞萱跟我們分享一則舊聞,一頭虎鯨媽媽的故事。虎鯨的懷孕週期需要15 – 18 個月,2018年研究人員觀察到一隻「南方居民虎鯨」海域的虎鯨,生下寶寶之後,虎鯨寶寶只活了半小時就夭折。但是,虎鯨媽媽仍選擇用身體前端頂著寶寶的屍體共游,同時繼續跟著她所屬的群落移動,這樣的舉動維持了1,600公里才終於放棄。
現在,我們要面對這張衛生紙,重新想著:「在我的生命中,哪一件事物,無論如何我都要頂著它前進,它對我來說的重要性,就像虎鯨寶寶之於虎鯨媽媽」。回顧自己的生命過往,選擇要承接的是什麼,決定好之後,把衛生紙當作那個物件,放在自己的頭上,頂著它前進。
一張衛生紙,怎麼成為引領我們和可以互動的對象?
當我們決定好要扛起的事物,會走出怎樣的身體姿態?
在這個階段,每位成員消化的速度都不相同。決定好之後,大家用不同的腳步、速度出發,也在空間中走出不同的路徑,即使帶著它,也有人仍會選擇走出高低曲折;當然,也有成員慎重思考,自始至終,都沒有決定好它要代表什麼。
結束行動練習,我們拿掉衛生紙(這張看似輕薄的衛生紙,對我們來說,是不是已然成為,轉化成重要事物的紀念品呢?)。吳俞萱要我們帶著,剛剛承受它的心理而行動的身體,重新感受,只為自己紮根而站立、屬於自己的重量。感受現在站立的方式,並記得這樣的感覺,這才是,擁抱著重要事物而活的身體感。
接著,是這階段的最後一個練習,兩人一組輪流,帶著剛剛喚起的身體感,趴在地上,嘗試用全身的力量,先撐起自己,還要再撐起另一個人。
⊝練習觀察作為種子的身體
這個階段結束,我們開始一段完整的練習。吳俞萱要我們專心把整個身體當作是一顆種子,在不特別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情況下,僅搭配音樂啟動轉換。
在音樂中,每個人都有把自己想像成一顆種子,各自需要的速度,過了比預期久的時間,吳俞萱才繼續:你的哪裡是芽?你從哪裡開始發芽?哪裡是你的根?
植物的各個部位,漸漸的伸長出來,終於成為你想成為的植物。
作為一棵你所是的植物,你在這樣的深夜中緩緩前進。
你和另一朵植物互相相偎,度過即將到來的風暴。
後來,漸漸枯萎,你以自己所是的植物身份慢慢死去。
結束之後,吳俞萱請大家把這段舞踏練習「種子,發芽,開花,風暴中遇見另一株花,自己凋零」的感想,再用文字分享給大家......幾位同學寫下文字,也有成員將種子心情融於成果演出,已是第四天的事了。
完成今日的身體練習過後,成員彼此之間似乎打開了不同的狀態。原來,針對昨天最後一個練習,有成員悉心把描述寫成小卡片,今天帶來交給其他人。收到卡片的王瀴芳覺得很感動,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也回應她回頭省思,自己寫下作業文字的時候,受限於一種過往框架,只想著完成,沒有深入挖掘,更加重視自己在其中的停頓和改變,而這種停留,是她對工作坊的自我期許。
明天,就是工作坊的最後一天。我們將要在中央公園創作一段自己的肢體作品。回家之後,吳俞萱要選一個對我們重要的物件,明天帶來。
今日課程已畢,我們依靠在階梯旁邊說話。

:2022年6月17日,種子的心情

趙珈娸 種子/在土裏 也在池塘中/靜待 吸足養份/慢慢的藴育 藴育/還來不急 發芽/就結束了/哭泣 我的夭折
王素茹 一顆海漂種子/隨波逐流/魚群上下穿梭嬉遊/浪濤湧躍沖刷着陸/使盡能量全力紮根/緩緩透出第一片芽葉/開展第二片扭轉第三片/枝條繁衍綠葉茂密榮華/綻放綻放開花開花開花/眾多男友環伺一夜魂銷/落地落地落地落地落地/依戀美麗依戀寛廣沃土/蜷縮擁抱心眼微微笑著/逐漸軟弱低迷垂下沈沒
林妡芮 我的眼睛一直都是濕潤的,在海中我一直飄,很輕,但海水在我身上,讓我感覺有一種重量,我一直晃,沒有辦法把握任何東西,海上的陽光來了,我的身體生長起來,從我的手開始,延伸出去我的手指,更細長的,更細長的,變成另一邊的根,我的背,我的支幹被陽光抓起來,朝著太陽所在的地方離我遙遠,我一直都在向下。風暴,我碰到另一株植物,她是生動的,一直朝上盛開,順著風一直搖動,我往下,讓她貼在我的背後,我的支幹突然離我好近,我的手指貼上她的,好像細長的枝椏上面有烏鴉的腳。暴風雨停止,我們分離,我漸漸離開生命,漸漸老去,老往下往下壓垮我,像崩塌的建築,最後一根柱子,轟然的聲音在我耳邊,像耳鳴。我蜷曲,手跟腳在這裡相遇,枝椏乾枯在這裡相遇,我眼睛濕潤,我掙扎,我渴望
  • 延伸閱讀|陪了 17天終於放手 虎鯨媽媽和死去的孩子道別https://dq.yam.com/post/9785
  • 延伸閱讀|曾伴屍17天 悲傷虎鯨媽媽Tahlequah 時隔兩年再次懷孕https://animal-friendly.co/wild/23534/

講師 吳俞萱
情願自己是啞的,被所有事物和情感穿過,不置一詞。然而,沒有什麼會走進我如果我不走向它們,於是不得不成為各種容器,承接小孩的心、洞穴的回音、春雷初響的土地香氣、人們欲言又止的沉默、藝術揭示的繁複人性……。寫詩的我是一種容器,跳舞踏的我是另一種,成為母親的我也是一種容器。著有詩集《交換愛人的肋骨》、《沒有名字的世界》;攝影詩文集《居無》、《逃生》、《忘形──聖塔菲駐村碎筆》、《死亡在消逝》、《暮落焚田》;文集《隨地腐朽──小影迷的99封情書》、《對無限的鄉愁》。曾在2010年和2016年赴日本橫濱「大野一雄舞踏研究所」學舞。2022年夏天從花蓮的阿美族部落移居美國,就讀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
記錄 藍念初
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高雄人,1988年出生,2014年以「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研究,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所,長期從事文字與手繪形式的觀察記錄、跨領域藝術與聯覺的解讀和互譯,嘗試將文本分析技術轉化成藝文參與的基礎,現於高雄文學館從事文學跨藝人體實驗。
企劃 城市散步.現地創作工作坊
工作坊為一梯次活動,學員四天全程參與,內容包含肢體開發、電影討論、書寫練習。從散步公園開始,我們先用身體尋找自己喜歡的角落;再透過兩部電影與選詩對應,用身體記憶書寫經驗。最後,在中央公園嘗試現地創作,彼此交流。
  • 06/15㊂
15:00-17:00高雄文學館門口集合,散步後討論,以身體和文字重構存在。
  • 06/16㊃
14:00-16:00觀看電影:日本.河瀨直美《光》
16:00-18:00討論電影,閱讀詩作:美國.詹姆斯迪基〈在山間帳篷中〉
18:00-19:00休息一小時,各自用餐
19:00-21:00書寫與舞踏引導
  • 06/17㊄
14:00-16:00觀看電影:英國.裘安娜霍格《我們的相愛時光》
16:00-18:00討論電影,閱讀詩作:台灣.零雨〈與蛇相遇〉
18:00-19:00休息一小時,各自用餐
19:00-21:00書寫與舞踏引導
  • 06/18㊅
10:00-12:00書寫與舞踏引導
12:00-13:00休息一小時,各自用餐
13:00-15:00創作時間(包含公園選景、書寫與練習)
15:00-17:00成果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文學的地方想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