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兩周年紀念篇》:聊聊閱讀的危險!?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開門見山,這篇文就是要紀念我寫部落格滿兩周年了(灑花)!曾在〈一周年特輯〉中分享過我寫作的5個心法。這次兩周年特輯,我想來聊個特別的主題:閱讀的危險
什麼?閱讀這麼「正向」的事居然會有危險?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會寫這主題是受到Podcaster星樺的啟發(節目名稱是〈衣櫥裡的讀者〉)。他在聽眾問答集裡提到閱讀對他來說是件「危險」的事,讓我非常有共鳴。於是乎決定趁這值得紀念的時間點來致敬一波,說說為什麼我也認為閱讀是危險的。

【被過度正向的閱讀?】

星樺說,台灣社會雖然相當鼓勵閱讀,但往往都只強調其「有用」的面向。比如很多人會說:「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因此,市面上主流的總是那些自我成長、商管、理財類的書籍。簡單說,就是能讓你變「更好」的書。很多人都希望透過閱讀,讓自己更有觀點、更有能力,或直白些:賺更多錢。
但星樺說,如果大家都都只強調閱讀「好」的一面,他覺得這是種「馴化」過的閱讀。在這狀況下,閱讀會變成是種可預期的事。也就是說,你會期待閱讀對你帶來的好處。
但對他來說,閱讀更多時候是充滿野性的,像場冒險般不可預期,充滿著「危險」氣息。聽到這段話時整個雞皮疙瘩直接起來,因為這與我的閱讀經驗實在太符合。
那究竟閱讀是怎麼個危險法呢?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閱讀難道不是件正向美好的事嗎?

【閱讀會顛覆自我】

很多人以為讀書能幫自己飽足知識,建立獨特觀點。但星樺卻說,閱讀並不一定都能幫你建立觀點,很多時候它會挑戰,甚至拆毀你的觀點。
而在我的閱讀旅程中,這樣舊有想法被顛、打臉的經驗可說是相當豐富。
比如《世界觀》這本書,就大大改變了我對何謂「真實」的認知,讓我了解眼見未必為憑。書中那句:「為什麼我相信地球繞著太陽轉,我有什麼證據?」可說狠狠敲響心中的警鐘,驚覺過去思考的僵固(別擔心,地球繞太陽轉仍是目前比較「正確」的解釋)。
而塔雷伯的隨機系列則顛覆我對「知識」的認知,讓我意識到人對世界的理解有多不牢靠。《黑天鵝效應》中多次強調「不知道的事更重要」。在這個複雜世界中,隨機性扮演極重要的因素。但人們卻總以為自己「知道」很多,等受黑天鵝重擊才損失慘重。
在《反脆弱》中,他更進一步批評那些有理論、善於預測的東西(比如很多經濟學的理論)大都很脆弱,面對黑天鵝不堪一擊。做為一個習慣數式理論的理工宅,這實在大大撥攪了我的思維。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太多太多。這樣衝擊認知的閱讀體驗絕對稱不上愉快。因為你得不斷懷疑過去的認知,逼自己反芻重整。
在閱讀中,我常發現本來很有把握,「答案」很清楚的事,竟變得模糊了,不再那麼理所當然。如星樺說的,閱讀可能會讓你發現原本熟悉的世界,竟然變陌生了;原本的篤定的你,居然變得游移不定。
書讀得越多,越感到自己有多麼無知。
閱讀很多時候會推倒你原本的認知

【閱讀會讓人悲苦】

上面那種顛覆過程雖不輕鬆,但多少還帶有學習的喜悅。然而很多時候,閱讀是會實實在在地讓你感到痛苦。
部落格100篇特輯》中提到在318學運後,原本只讀小說的我,趁服替代役的人生小空檔,開始讀更多不同種類的書。我形容這狀況為「開眼」,但這過程其實常常很難受。
還記得有次趁空檔在總務處看《安妮的日記》時猛然被情節打到,眼淚竟不小心滑下。直到主任叫我印東西,我才回神,匆匆揮掉眼淚,應聲說好。
讀這類描述歷史傷痕的書常讓我很難過。像那時讀了《百年追求》和《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等台灣史書籍,進而更理解殖民的辛酸、228的血腥、白色恐怖的肅殺。這些本無太多感受的「歷史事件」,經由閱讀鑽進了我的心。常常眼在讀字,心在淌血。
《百年追求》和《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而那時讀到的《Justice》(中譯為《正義》)則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社會。自己在偏鄉服役,常看到許多底層的無力。對照書中內容,可說是感觸更深。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讀《刻意練習》時,我看到得不是許多人眼中的正向學習心,而是階級複製的更大可能。
《Justice》
閱讀的痛苦,很多時候是來自發現他者的不幸。這些原本不在你視野中的慘事,透過書本打進你的內心。像讀《房思琪初戀樂園》時,看到「螃蟹思琪」的噁心感;讀《您已登入N號房》時,看到Telegram留言的刺痛;讀《我是金智恩》時,看到女性被甩巴掌時的無力,在在都是超不「好」的感受。
星樺說得極為妥貼,閱讀可能會讓原本充滿快樂的人,變得憂慮。完全懂那種感覺。時常在閱讀時覺得很多問題都太難太難,似乎只能問天。
書讀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是多麼無力。
閱讀時常讓人感到痛苦無力

【閱讀有用?】

看到這邊,你應該能理解閱讀「危險」的原因。但難道讀書只會讓人更加自我懷疑,更加痛苦無力嗎?
別擔心,如果只是這樣,我就不會在這邊一直分享閱讀了。
我很喜歡星樺說的,在閱讀中建立觀點,其實可能很危險。他引了一位愛閱讀,更愛用書中知識建立觀點名人所說的話:
有些人沒完沒了的大量閱讀,一本接著一本,一個字接著一個字,但我不會稱他們為『博學』。他們固然擁有許多知識,可是大腦無法組織和登錄所有吸收到的材料,他們缺乏一種藝術,他們不曉得如何從書中沒有價值的東西裡面,篩選出對他們有價值的東西,並且永遠記在腦中。
說這話的人是希特勒。 
事實上,就是這樣太有觀點,過度主觀串聯的閱讀,建構了他對猶太人紮實的仇恨基礎,造就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屠殺悲劇。
所以在閱讀中感到無知並不可怕。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樣的體驗,讓我變成一個有彈性的人。學會用更開放的觀點,看待身邊的人事物。用更虛心的態度,面對不同的意見,找尋溝通可能。
而在閱讀中感到無力,其實也是件很好的事。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我變成一個更柔軟的人。學會苦他人之苦,同理弱勢他者的不幸。正因為現在社會存在太多問題,才需要我們努力去改變。
從這角度來說,閱讀當然是很有「用」的。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閱讀充滿危險,我還是在讀完一本書後,又毫不猶豫邁向下一段旅程的原因。
明知道有危險卻又一次次踏上新的閱讀旅程

【後記:更好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姆斯的閱讀空間〉的板標是:10分鐘為你介紹一本好書;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不過這個「更好」可能與你想的不大一樣。
〈姆斯的閱讀空間〉版標
別誤會,我不是說主流社會對閱讀會的期待就是錯的。我也分享過非常多「有用」的書。像教你怎麼學習的《大腦喜歡這樣學》;告訴你如何投資的《漫步華爾街》;幫助你管理時間的《搞定》。而它們也真的都是很棒、很有用的書。
但我想說的是,「閱讀」不只有這些面向。
對我來說,閱讀不單是精進自己的工具,而更像是探測這個世界的觸角,讓我學會我對自己的認知謙卑,對他者的不幸懂得同情。而這樣的認知,在現今這資訊爆炸卻又極化對立的世界,可說更加的重要。
如果大家都用更開放的心來面對各種觀點,願意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同理,或許,就能一起創造所謂更好的社會吧。這是我對推廣閱讀的終極想像。或許有點太理想化,但正是這樣的想像,支持我這兩年不間斷地分享。
說了不少次,我希望〈姆斯的閱讀空間〉能成為一個大家都能自由進入、遊蕩沉思的場域。藉由這些閱讀分享,讓大家能看到更多面向的知識,並以此為支點,開啟更多元的溝通交流。這是我分享閱讀的初衷。
最後,作為周年紀念文,不免俗地要來個感謝時間。這兩年真的受到很多人的鼓勵。一直都不是太有自信的人,也常會懷疑自己的分享是否有價值。如果不是大家的支持,我絕對無法走到今天。覺得非常非常幸運,由衷感恩!
願我們都能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人。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avatar-img
192會員
238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姆斯的閱讀空間〉開張以來,不知不覺已寫下近百篇文章。在《大腦喜歡這樣學》曾分享過,身為理工宅,求學時最糟的科目就是國文,作文分數更是屢屢在大考扮演拖油瓶腳色。這樣的我居然會開始寫東西,還有人賞光閱讀,想來真的挺不可思議。
會知道《女傭浮生錄》,是因看到志祺七七在與飽妮拍的2021票選最佳影集介紹。在飽妮大力推薦下,才看了這部從未聽聞,且片名毫不吸引人的美劇。沒想到一看就無法自拔,超乎預期地好看。覺得一定要來介紹這部被中翻片名耽誤的神劇。
《茶金》是我去年最期待的台劇,最近總算完食,很是喜歡。它有時代下的醇厚底蘊,而眾角色勾動,讓情節迭起波濤,畫面更不愧被稱為台劇美學新高度,讓人深深入戲。
2021將入尾聲,又迎來年末儀式時間。這是我順著方格子徵文而訂下的規矩,希望每年可以用一篇文章總結〈姆斯的閱讀空間〉這一年經歷的種種,並開啟新一年的展望。 好的,廢話不多說,馬上開始吧!
又到了寫Matters年度問券的時候。用這份高難度問券為2021做個結,應是很不錯的。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姆斯的閱讀空間〉開張以來,不知不覺已寫下近百篇文章。在《大腦喜歡這樣學》曾分享過,身為理工宅,求學時最糟的科目就是國文,作文分數更是屢屢在大考扮演拖油瓶腳色。這樣的我居然會開始寫東西,還有人賞光閱讀,想來真的挺不可思議。
會知道《女傭浮生錄》,是因看到志祺七七在與飽妮拍的2021票選最佳影集介紹。在飽妮大力推薦下,才看了這部從未聽聞,且片名毫不吸引人的美劇。沒想到一看就無法自拔,超乎預期地好看。覺得一定要來介紹這部被中翻片名耽誤的神劇。
《茶金》是我去年最期待的台劇,最近總算完食,很是喜歡。它有時代下的醇厚底蘊,而眾角色勾動,讓情節迭起波濤,畫面更不愧被稱為台劇美學新高度,讓人深深入戲。
2021將入尾聲,又迎來年末儀式時間。這是我順著方格子徵文而訂下的規矩,希望每年可以用一篇文章總結〈姆斯的閱讀空間〉這一年經歷的種種,並開啟新一年的展望。 好的,廢話不多說,馬上開始吧!
又到了寫Matters年度問券的時候。用這份高難度問券為2021做個結,應是很不錯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曾經我也是個對生命很倔強的人…直到我撞到南牆才知道自己已經迷失了。 為何我會提起對於生命的態度呢?為何我會再次提起閱讀的重要呢?最近閒下來翻開我停滯已久的書,這樣的感動又重新向我撲來,讓我想起願意再次接受閱讀最初的原因莫過於感受到自己已經迷失方向,當我感到疲憊無力向前時正是閱讀再次進入我生命中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讀書最應該問的,是自己改變了嗎?」 我在收聽得到的播客節目《大望局》於2024年4月20日上架的第8期節目, 聽到了這句金玉良言。 我十分討厭那些什麼類型的書都讀, 然後用公式拆解成各種垃圾摘要的日更帳號。 這些垃圾帳號的內容看不到總結者的經驗, 感受不到總結者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讀到有人推薦一本書,是教人如何「以閱讀變現」的書。 閱讀如何變現?好奇一讀,但讀來讀去還是不明所以。 於我,閱讀向來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因為喜歡而讀。儘管讀的多半是很多人都認為沒什麼用的小說,但我總覺得閱讀最重要的是開心,實不實用,見仁見智,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定義,說不得準。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曾經我也是個對生命很倔強的人…直到我撞到南牆才知道自己已經迷失了。 為何我會提起對於生命的態度呢?為何我會再次提起閱讀的重要呢?最近閒下來翻開我停滯已久的書,這樣的感動又重新向我撲來,讓我想起願意再次接受閱讀最初的原因莫過於感受到自己已經迷失方向,當我感到疲憊無力向前時正是閱讀再次進入我生命中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讀書最應該問的,是自己改變了嗎?」 我在收聽得到的播客節目《大望局》於2024年4月20日上架的第8期節目, 聽到了這句金玉良言。 我十分討厭那些什麼類型的書都讀, 然後用公式拆解成各種垃圾摘要的日更帳號。 這些垃圾帳號的內容看不到總結者的經驗, 感受不到總結者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讀到有人推薦一本書,是教人如何「以閱讀變現」的書。 閱讀如何變現?好奇一讀,但讀來讀去還是不明所以。 於我,閱讀向來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因為喜歡而讀。儘管讀的多半是很多人都認為沒什麼用的小說,但我總覺得閱讀最重要的是開心,實不實用,見仁見智,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定義,說不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