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剛過,應景的題目來了!此篇囊括我如何從迷惘的商管碩畢生,殺出自己一條路,到目前任職的夢想產業IC設計的經驗傳承(Lessons learnt)。整理為:找工作(上篇)及工作後(下篇)的十項建議,過來人最懂!這不僅限於新鮮人,而是身為求職者都要知道,課本沒教的事。
「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就好了。」完全抱持著這當年的痛點跟大家分享。
1.職涯是選擇題+積分賽,學霸也不一定拿得好
例如,在物料管理領域工作中,即使你面對不同的物料,管理庫存水位的邏輯會是相同的,在財務崗位上的你不可能看不懂財務報表,對於科技業PM (Product Manager)你所管理的產品,你也會使用相通的方法來管理。
2.距離建立專業
「職場的同事,可以當朋友嗎?」這題在朋友間討論熱烈,我個人的看法是,沒有工作上的往來,就看緣分,但大多的同事,都是因為有工作往來才會認識,因此,如果工作上有大量重疊,最多就是「職場上的朋友」。
因為爸媽都有負責人事管理,處理過大大小小,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時常對我「教戰守則」,在踏入職場就很清楚,適當的距離及界線是必要的。
試想,你今天哭訴你同事說你失戀了,那他要繼續跟你講公事還是不說?除此之外,人與人的人際關係,是雙向的,不論性別,你無法控制對方怎麼解讀,甚至,你並不知道對方工作以外的狀態為何(如果對方是正在離婚的階段,你因此介入,你不就成為對方家庭最好利用的武器?)。
明確畫立界線能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情感誤解,不讓公事以外的情緒影響到你的判斷,增加別人對你的專業認同,這裡也想提醒好女孩們,建立穩定的狀態、成熟及獨立的心態,更能幫助你做更好的判斷。
3.「屎缺」=好缺,危機才是機會
找出我洋洋灑灑寫的第一份工作心得,抱怨起自己的工作是「屎缺」,現在的我,只會想問當時的自己一句話:你憑什麼覺得,你可以是贏得好缺的那位?人人都希望進入好的環境、好的職缺(當然每人對於好的定義不盡相同)
“There is always someone out there working harder than you.” — Robert Cheeke
請別忘記,你今天是在找工作,不是在選餐廳,哪間好吃才進去吃,求職,資方是要付你薪水的,那你在這個求職市場中,你有什麼技能、經歷、專業,是讓對方不用別人,而用你的?
回到這份「屎缺」,這間公司會用我其一原因,新人,能幫公司節省成本,我是白紙,可塑性高,其實,這些便是資方的「痛點」。
新鮮人找工作,手上籌碼相對少,你反而應該想,何謂資方的「痛點」。找工作是「互取所需」,因為你是新人,你可以花更多時間上手;因為新人價,當你在為該崗位創造更多價值時,你的功勞就可以更快被看見。
立刻停止往外的抱怨,總說你怎麼都找到「屎缺」,你要讓資方看到的是你的價值、貢獻,那麼你在「屎缺」當中,不就有更多地方可以發揮嗎?危機,你能創造成為轉機,這就像在談判時,對方受情緒牽動,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和弱點,這不就反而成為你談判成功最大的突破口嗎?甚至說穿了,原本就被賦予「屎缺」的位子,做得不夠好,也不太會受到指責,反之,做得好,功勞都是你的。
4.關於長輩說的誤打誤撞
每次問長輩一路怎麼到現在位子的?他們都回答「誤打誤撞」,思考和觀察了很久,到底什麼是誤打誤撞?
其實你我都一樣,在第一份工作拿到錄取通知掩不住的興奮,工作了一年的茫然與困惑,每個人都會歷經這個階段,而要告訴自己,這樣的狀態是很正常的,邊做邊尋找,邊釐清,但要記得,這樣的狀態不一定是因為「這份工作」,而是因為你「開始工作了」。
年輕人,迷惘才是你最大的本錢,你是新人你「更應該」摸索及犯錯,鼓勵大家主動積極、爭取自己想要的,即使到最後不一定是答案,但是,任何經驗都會成為養分 。
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機會是要主動出擊、積極爭取,這是我在動盪、快節奏的科技業大環境,最深的體會。
就業的環境,其實是有隱形的金三角,曾待在晶圓廠的同事告訴我,因為一線外商往找IC設計廠找新血,IC設計就往晶圓廠找,當時是這樣進來的,既然大家都想去好的環境、好的缺,必須了解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優劣勢,並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目標的最佳捷徑。
5.職涯像打怪 打倒關主才會升級
這題要來說離職。
如前說到的觀念:「換工作,不如先把工作做好」、「你的迷惘不是來自這份工作,而是因為你開始工作了」,其實,不適應工作是正常的,畢竟,它與我們過去十六年的求學階段的模式很不一樣。
「 再怎麼不喜歡的工作,至少先做個一年再說。」—「負責任的工作態度」、「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關乎一輩子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該文章也指出,新鮮人若目前已經成功就業,請在關鍵的第一年打好基礎,對未來職涯發展將會大有幫助。
我在第一份工作,真正離職的原因,是因為不喜歡主管的管理方式,直到第二份工作,因為職位調動,又遇上風格迥異的主管,這才發現,原來我在前一關的魔王根本沒有打倒,因此自我本身根本無能力去面對,捫心自問,難道每遇到一個不喜歡的人、事、時、地、物,就要以離職來「逃避」嗎?
職涯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再好的工作,任誰都有可能遇到不合拍的同事、想法迥異的主管,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轉換自己,和這些情境和平地相處下去,而後再遇到相同的狀況,你也不再卡住,你無法控制別人怎麼做、檢討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再者,若你都以自己「不喜歡就換」的角度出發,你有換位思考想過,資方憑什麼錄取你嗎?
離職應該來自拉力,而不是推力,如該文章指出:你應該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環境、更好的目標,而不是為了逃避現職的問題。甚至在外商時,主管也跟我說過:他鼓勵組員們離開,去追求更好的,因為「有本事」離開,一定代表著在現職有所成長及收穫,且在就業市場是贏過其他求職者的。
總結
這十點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去理解及消化,也是我花了整整兩個禮拜的時間思考,所有可能碰上的狀況,無非希望給正在求職的你一點方向。
附上的連結的文章、書籍(這比列出生硬的書單更加強印象),這些都是在面對職涯的十字路口,曾經幫助過我的工具,其實找到實質幫助的文章並不多,更多的是聳動的標題,卻是不知所云的內容,因此我更要寫下來我的彙整。職涯是一條漫長的路,有幸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也想將我所經歷的,在這裡毫不保留地告訴你。
後記—自我成長筆記
關於開始寫之後,發布的那天,我突然能想起,當時為何花費三小時的時間在Instagram上,我重新看見那份分享的初衷,便是一切的起頭。
既然我有寫作上的能力,我也有更大的責任,將一切寫下來,「我寫,故我在」,即使不一定能幫助到他人,透過創作,雕琢我的寫作能力,更是推進自己,將過去的經驗,融合實際案例及大量閱讀後,有條有理地彙整及釐清,只要寫下來,夢想就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