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上了義式冰淇淋》或許我們都會變成跟父母一樣的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我愛上了義式冰淇淋

我愛上了義式冰淇淋介紹
女主角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在暑假來到了羅馬,原本在美國看似平凡的生活,到了異國彷彿也開啟自己新的世界,從體驗各種美食,到擁有一段爛漫的愛情,好像我們到了新的城市或是國家都會更有動機去認識新朋友或是做出平時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不會做的事情。女主角跟隨著母親留下的日記,追尋著裡面的內容,彷彿也複製了當時母親的生活。還記得小時候我都會跟朋友討論,長大後要成為哪一種大人,或是不要成為哪一種大人。父母是我們一出生就接觸到的社會化角色,即使父母的形象並不是我們都會想追尋的榜樣,然而卻好像都會默默遵循,或是反其道而行?
圖片取自Netflix
長大會變成什麼樣-依附理論簡介
John Bowlby所提出的依附理論,是指當我們出生時與主要照顧者形成的依附關係,而這份關係除了會影響到孩童幼時的發展之外,還會進而導致往後的人格形成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依附類型主要分為四種。
  1. 安全感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有超過半數的小孩屬於安全型依附,孩子會將主要照護者當作是安全堡壘,若有照護者的陪同能夠自在地探索陌生環境,照護者離開會緊張或哭泣,當照護者回來可以被安撫,當照護者在時也能與陌生人互動,在成人階段較能與他人建立健康且穩定的關係。
  2. 抗拒型依附/焦慮矛盾型依附 (resistant /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不會將照護者當作安全堡壘,雖然當照護者離開會表現沮喪,但當照護者回來卻會表現出矛盾的行為,同時出現憤怒與沮喪。成人建立關係時會很害怕被遺棄。
  3. 逃避型依附 (Avoidant Attachment):不太會與照護者互動,較多會自己玩耍,對於照護者的離開與回來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情緒或是與照護者的肢體互動,情緒與行為的表現都是較為平淡。成人建立關係時較會與他人保持距離。
  4. 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分類上不屬於以上三種,當和照護者重聚時,這些嬰孩可能會表現愣呆甚至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又或者會尋求照護者安撫卻又突然抗拒媽媽的接近。他們對於照護者可能抱有驚恐的心態,想接近照護者的同時卻又想逃避。在成人的關係中也容易出現混亂的情緒,想要被愛,卻又會害怕太過親密的關係。
圖片取自Netflix
最後
可以看到成人的行為、人格特質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模式,並不是成為成人才形成的,而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開始經由模仿我們的主要照護者,到了能與同儕互動的年齡,同儕將會超越照護者對我們的影響,不過人格的形成其實在很早的時候便已經形塑,如果沒有意識做出改變,其實我們很常都會照著主要照護者的行為與人格發展。但另一方面,若童年遭受到不好的對待,我們也將會有意識地想要去改變,不要成為自己不喜歡大人的模樣。
圖片取自Netflix
https://medium.com/los-psychology/依附理論-attachment-theory-5cb91ce79b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mie.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 N號房事件是2018~2020在網路社群中發生的數位性暴力案件,受害者有些甚至都還沒成年。網路上討論的風向一開始還將矛頭指向為什麼這些女性要拍清涼照。本文將從數位性暴力、責備受害者現象、如何防範以及從暴力事件中恢復心理健康等面向來介紹。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 老片新看!躁鬱症也是精神科中相當常見的心理疾患,電影中描述了會出現的行為,像是晚上不睡覺,精力特別旺盛等。在醫療體系中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電影中主角一起練習舞蹈,透過運動治療其實也是提供了很好的緩解症狀的方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The Tinder Swindler》Tinder 大騙徒 真心換得到真愛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 N號房事件是2018~2020在網路社群中發生的數位性暴力案件,受害者有些甚至都還沒成年。網路上討論的風向一開始還將矛頭指向為什麼這些女性要拍清涼照。本文將從數位性暴力、責備受害者現象、如何防範以及從暴力事件中恢復心理健康等面向來介紹。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 老片新看!躁鬱症也是精神科中相當常見的心理疾患,電影中描述了會出現的行為,像是晚上不睡覺,精力特別旺盛等。在醫療體系中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電影中主角一起練習舞蹈,透過運動治療其實也是提供了很好的緩解症狀的方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The Tinder Swindler》Tinder 大騙徒 真心換得到真愛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