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LOVE.家庭與愛情(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愛情中的互動與應對,真的只是我與生俱來的「個性」嗎?

每個人都像一片拼圖,在尋覓著自己的「另一半」。但是,要能遇見另一片能與自己吻合的拼圖真的很困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七十多億的人口,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此,在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時,無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不合適,在面對同樣的一件課題時,每個人會產生不盡相同的回應,那麼原因為何呢?

也許你看到這裡會想:「這不是很簡單嗎?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呀。」

沒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理所當然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但是是什麼塑造了你的個性呢?人「天生」就是這樣子嗎?


愛情裡的「依附」- 依戀關係

  • 最初的我們 — 當我們開始建立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聯繫

人從還未誕生時便與人有所連結,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會與「客體」(較為重要、親密、可依賴的人)、他人之間產生依附與緊密的聯繫,建立出「相互依附」的關係,也形成日後與人相處的基模。

  • 愛情中的你我 — 當人際關係更加深入親密,會發生什麼事呢?

為什麼我會特別聚焦在愛情中呢? 原因在於,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裡,愛情是人們既家庭之後第一次與他人產生如此緊密的連結,透過種種互動與深入交流的過程,便會漸漸清楚展現個人更多的情感、行為模式等等,而藉由了解依附類型、依戀關係、與探索自己的過往,不只能更了解自己,也會幫助你往後不管是在感情中一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更有機會能互相理解、包容和找出磨合的方向或相處的模式,成為關係中的潤滑劑,或者甚至是原動力哦!

依附理論

簡述

所謂依附關係大體是指,與他人的互動相處中之應對模式。其中依照焦慮與迴避因素分為四個象限,分別是「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及「恐懼型」。

依附理論之實驗

👉🏻 陌生人情境

依附理論 - 陌生人情境試驗

raw-image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 此類型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母親在身邊時能夠自在地探索環境、與陌生人互動時也較容易感到安全與信任。
  • 當母親離開時可能會感到不安、哭泣。
  • 當母親回來時小孩則會很快地親近母親並尋求慰藉。
  • 與母親的連結是緊密且親近的。

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 此類型的小孩即使母親就在身旁,探索環境及與陌生人互動、接觸時依然會感到焦慮不安。
  • 當母親離開時,小孩的情緒會十分沮喪低落。
  • 當母親回到身旁時,小孩的反應會顯得十分矛盾,想跟母親保持親近、同時卻充滿憤怒,母親關心他時會表現出反抗的行為,但內心依然是想尋求母愛的。

迴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 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主要母親的存在,不會去探索環境、陌生人出現時也沒有特殊反應。
  • 母親在身邊時表現出不在意、不會特別去與母親互動。
  • 母親離去時也顯得不緊張,沒什麼反應和情緒波動。
  • 母親回到房間時沒有開心或其他太大的反應,反而迴避母親或很慢才去與之親近。
  • 小孩面對陌生人和母親是差不多的狀態,在母親離開或回來時皆不會特別表現出自身情緒,不管誰在這個環境都沒有太多的喜悅或憤怒。

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

  • 此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或連貫的反應方式。
  • 會依據對象與環境給予的回應來表現出「反抗」或「迴避」的反應。


依附類型的產生

至於如何發展出依附型態,根據 Bowlby、Ainsworth 等學者提出之發展心理學的依附理論,依附(attachment)是指嬰兒經由靠近和接觸主要照顧者(通常指母親)的互動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安全和愛之感受,並將其依附對象視為「安全堡壘」,而維持靠近和接觸依附對象的反應行為稱為「依附行為」,由嬰兒與家人之間的互動與依附關係產生互動的「基模」,並在後續與人之間的的互動中作為行為模式的依據與基準,注重個體與他人互動關係,經由此互動關係產生個人與他人的內化形象,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依附型態,根據個人在關係中的焦慮與迴避程度,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依附類型。


關於四種依附類型與其特徵

接下來我會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在一個家庭中不同的互動關係,及他們所個別衍生出的四種依附類型。

在一個溫暖的家庭裡,有一對感情很好、互動和諧親近的夫妻,他們給予孩子們滿滿的愛,而孩子們也在這個溫馨的家庭中,看著父母的互動模式成長、並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互動基模。

然而,幸福的日子持續得病不久,夢魘便悄悄降臨了,父親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時大兒子佑子6歲、大女兒小安3歲、 小兒子約爾2歲、 小女兒依依1歲。

生活逐漸變得越來越艱辛,媽媽日以繼夜的工作,在勞碌奔波之餘,依然試圖努力給予孩子們關愛與照顧,但這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安全型依附 — 樂觀且充滿信任感

六歲的佑子腦部大部分都已在發育,他的性格與世界觀都已慢慢的建立與形成,因此他知道有媽媽一直都在,即使工作太忙、相處時間減少等等,也沒不會影響到他對於母親的愛與信任,及從其身上所得到的安全感。家中突然的變故對於他的依附關係基模的建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爾後,他成為了一個有自信且溫暖的人,對於愛不感到懼怕,並且在關係中感到安全與信任,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十分順利,成為了一位正向且樂觀的人。

焦慮型依附 — 情緒起伏不定與缺乏安全感

三歲的小安,對於家中突然的轉變還無法完全理解、更沒辦法適應,與母親互動及相處時間的減少令應她感到不安,母親由於忙碌而使小安感到缺乏關注,她感到無法預測媽媽會給予怎麼樣的回應,因此時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當母親終於回應她的情緒與表現時,小安卻又無法完全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及感受。

爾後,人們感覺小安的情緒似乎有些喜怒無常,難以預料或理解她的反應,而小安則對人際與感情都十分沒有安全感,成為了一個內心不安定的人。

迴避型依附 — 不輕易分享與不容易信任

兩歲大的約爾,與叔叔一同居住。叔叔十分愛他,然而叔叔認為好的教育就是嚴格,如果約爾有太大的動作、情緒波動,或是吵鬧的話,叔叔便會嚴厲斥責或懲罰他。

爾後,約爾因為害怕,所以漸漸將情緒與感受都通通隱藏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對於人際與感情都較為迴避而退縮的人。

混亂型依附 — 焦慮與迴避交雜

一歲的依依,由於母親實在沒辦法將心力放在好好照顧她身上,因此依依被送去了托育中心。那裡的工作人員訓練不足,而且過於疲勞,因此時常大聲責罵孩子、也沒什麼耐心。依依感到十分焦慮不安,並試圖尋求能保護與給她溫暖的人,然而卻無法如願找到代替母親給予關愛的角色。

爾後,依依對於愛感到困惑,也對與人相處感到退縮,她試圖迴避如何社交場合,成為一個無法相信自己值得的被愛的人。

raw-image

小結

  • 想知道自己是什麼類型嗎?
  • 想了解家人之間的依附會對應到怎麼樣的情愛依附?

看完了以上的依附類型,接下來我們要正式進入現階段的我們可能會面臨到的「依戀關係」囉!是不是開始好奇自己的依附關係所對應或衍伸到的依戀型態究竟是怎麼樣的類型了呢?下一篇將會帶著大家了解四種依戀關係的狀態,你可能會驚訝的發現,原來這些專有名詞不過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抑或是自己的一種狀態,而在吸收知識的同時更是了解自己的過程,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心理學的原因之一哦!除此之外在文章內會附上一個簡單的非正式小測驗,有興趣的朋友趕快一起看下去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_.nt的沙龍
2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很多人對於創傷的概念,都是關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甚至是成年時期所遭遇的深刻事件,而事實,上當母親還在懷胎時期,創傷就有可能發生了。 在創傷療癒的個案研究裡,發現羊膜穿刺、剖腹生產,都可能對嬰兒帶來影響,而當胎兒離開母親的子宮,從產道出來到剪斷臍帶,也有機會產生分離創傷...就此部分,國外近年來已有學
Thumbnail
很多人對於創傷的概念,都是關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甚至是成年時期所遭遇的深刻事件,而事實,上當母親還在懷胎時期,創傷就有可能發生了。 在創傷療癒的個案研究裡,發現羊膜穿刺、剖腹生產,都可能對嬰兒帶來影響,而當胎兒離開母親的子宮,從產道出來到剪斷臍帶,也有機會產生分離創傷...就此部分,國外近年來已有學
Thumbnail
Q:談戀愛時,哪一段話最符合你的戀愛模式? 選好答案了嗎?以下就要揭曉在親密關係中4種常見的依附模式,以及如果你和另外一半的依附模式不一樣?能用怎樣的方式,找出共同可以努力的戀愛步調。
Thumbnail
Q:談戀愛時,哪一段話最符合你的戀愛模式? 選好答案了嗎?以下就要揭曉在親密關係中4種常見的依附模式,以及如果你和另外一半的依附模式不一樣?能用怎樣的方式,找出共同可以努力的戀愛步調。
Thumbnail
戀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體驗之一,但有時也可能讓人感到焦慮不安。我們總是希望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而這種依靠感往往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 「依附理論」是一個探討人際依附的學說,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進而建立更健康、穩定的戀愛關係。 依附理論認為,人類的依附行為是由童年時期的親密關係所塑造
Thumbnail
戀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體驗之一,但有時也可能讓人感到焦慮不安。我們總是希望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而這種依靠感往往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 「依附理論」是一個探討人際依附的學說,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進而建立更健康、穩定的戀愛關係。 依附理論認為,人類的依附行為是由童年時期的親密關係所塑造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什麼是依附關係呢? 我們將最初的母嬰關係稱為“依附” 依附是一種社會性情感聯接 它來自於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感情上的聯結 成人的依附類型,跟小時候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十分相關 尤其在成人後的感情世界,不同的依附型態,對於感情會有極大的影響 因此,了解自己的依附關係的類型,就顯得很重要了
Thumbnail
什麼是依附關係呢? 我們將最初的母嬰關係稱為“依附” 依附是一種社會性情感聯接 它來自於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感情上的聯結 成人的依附類型,跟小時候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十分相關 尤其在成人後的感情世界,不同的依附型態,對於感情會有極大的影響 因此,了解自己的依附關係的類型,就顯得很重要了
Thumbnail
愛情中的互動與應對,真的只是我與生俱來的「個性」嗎? 沒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理所當然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但是是什麼塑造了你的個性呢?人「天生」就是這樣子嗎?
Thumbnail
愛情中的互動與應對,真的只是我與生俱來的「個性」嗎? 沒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理所當然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但是是什麼塑造了你的個性呢?人「天生」就是這樣子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