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看完
《親密無能》這本書,就像心裡遺忘的傷口,再次被扒開,我才了解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影響我在人際關係相處模式,有多深遠。心理小大人沒有健康長大,導致年輕時戀愛觀,始終處在找個長期飯票,靠著別人過活多麼不費心力阿!就像小時候,需要爸媽養活三餐一樣的小孩。驚覺~這便是小大人沒健康長大的現象。
作者:約翰‧弗瑞爾│琳達‧弗瑞爾
知名作家、心理諮商師、訓練師
希望藉由本書,給成長過程中家庭機能失調,過度成癮、憂鬱、強迫症、不健康的依存關係帶來一絲光芒。
揭露、和承認自己的真實情況是人類最勇敢、最真誠、同時極富自我成長意義的行為。──摘自《無能親密》
─書籍核心
本書主要在剖析原生家庭裡,不健康的共依存關係,在功能不良的家庭長大,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小大人與共依存症的模型,書籍最後也會教你如何療癒自己。
─什麼是共依存症
也稱
互累症,在一段關係中,因為對方而失去自我、以對方為生活焦點出現的負面狀態,甚至仰賴著這段關係才能生存的人,稱為共依存者。也就是─小時候我們都必須依靠著父母才能存活,隨著慢慢長大成人,我們應該都要能獨立存活,進而與別人發展良好的互相依存關係。健康的人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不健康的共依存症者,便會出現各種上癮依賴。
你有小酌的習慣嗎?我以前有。還有句名言:人生無酒,多無趣啊!千萬別學,後來終於覺醒,我的身體生來不是為了酒精而存在的。岔開話題了,梳理列舉了很多上癮因子,包括:酒精、電視、工作、尼古丁、慢跑、瘋狂購物等等等的,依賴某些上癮來逃避某些問題,有時候你並不會覺得工作是一種上癮,很多人覺得自己並沒有酒精上癮症,因為只是每天喝個一兩杯,和那些大喝特喝的不一樣啊!而上癮因子就是填補了你心裡發展不完全之處。
─家庭系統健康與不健康
家庭提供了─溫暖、安全感、撫育。每個家庭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健康與不健康,端看家庭系統在處理問題時,是否以健康的方式來處理。
一個爸爸回到家,工作太累,整晚癱在沙發上什麼也不做。媽媽看見這樣的爸爸,因為小孩有好多問題和事情要處理,便把心裡的不滿怨言,隨著時間積累在心裡,直到有一天受不了爆發了。你可以想像,這就叫不健康的家庭系統。那什麼是健康呢?一樣是上述狀況,但彼此會找一天坐下來好好的和對方說:
「我覺得這幾個禮拜以來,因為我工作量太大有點喘不過氣,也覺得和你有點疏遠和忽略了,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我們需要改變。」
承認問題、正視自己與家庭的變化,不逃避還會努力改變現況。便是健康的家庭功能,所以,其實大部分人的家庭功能,多少都有問題的。
─家庭功能不良的角色
書裡列出了付出者、協助者、獨行俠、英雄、開心果、代罪羔羊、爸爸的小公主/媽媽的小王子、聖人角色。特別提出付出者和小公主王子例子,因為身邊就有這樣的案例。
付出者:
也就是提供家庭大部分的撫養功能。你可以清楚知道,就是現在很多的全職媽媽角色,做的事情包山包海。如果職業婦女也要包山包海,可見有多辛苦啊。我的舅媽是老一輩的傳統婦女,丈夫只負責吃飯睡覺賺微薄薪水,舅舅回家還自以為皇帝的需要伺候,舅媽長期處在空虛、疲累的狀態。為何不離婚呢?因為付出者常常間接或直接地被灌輸,
"孩子這麼大了還離婚"
"離婚你要怎麼辦啊"
"老夫老妻了"
舅媽就在這樣的罪惡感和責任心下度過。那你可以想像孩子看在眼裡,是怎麼想的!!!
爸爸的小公主/媽媽的小王子:
現在很多爸媽對孩子溺愛,甚至社群平台不忌諱的坦承,兒女是自己的小公主或王子小三小王什麼的,有些會出現情感亂倫或是隱蔽亂倫。無法找個大人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小孩就被賦予迷你版配偶,他卻沒辦法好好地做個小孩。
小時候沒有獲得大人該給的安全感,反而是他得滿足大人的情感。這種情感的亂倫其實很普遍,可是小孩長大後,對於家庭的界線,他無法清楚設定,他就變成:是不是要成為受害者,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回想一下自己成長過程中,自己的家庭是什麼狀況?想想和現在的家庭或和朋友間的情形,是不是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呢?
怎麼療癒自己
自我療癒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希望大家好好閱讀關於原生家庭的心理書籍。因為,要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出在哪裡。只有誠實的去面對自己,才有辦法了療癒自己、療癒童年的傷痛。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樣,心裡小大人會慢慢地長大獨立,越來越茁壯、勇敢。
正視自己的問題,是一種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