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即道德
——旭
反復無常是鄧綰
綰[wǎn], 本意是盤繞起來打成結。鄧綰 (1028年-1086年) ,字文約 ,北宋官員。成都府雙流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 人。人如其名。所以我覺得可以稱呼他為嘎嗒鄧 。
宋史中記載,王安石 (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 介甫 ,號 半山 ,臨川鹽阜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縣]人,封 荊國公。 身後追贈為太傅,謚曰 文 。世人稱之為“ 王荊公 ”、“ 王文公 ”) 得到皇帝支持,專權變法的時候,鄧綰上書,贊譽王安石是伊 、呂 之才,實施新法,萬眾歡呼,真是光榮正確的啊。
熙寧三年冬,通判寧州。時王安石得君專政,條上時政數十事,以為宋興百年,習安玩治,當事更化。又上書言:“陛下得伊、呂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聖澤。以臣所見寧州觀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觀之,知天下皆然。誠不世之良法,願勿移於浮議而堅行之。”明年,遷侍御史知雜事、判司農寺。
——宋史·鄧綰傳
伊尹 (公元前1649年-前1549年) ,姒 [sì]姓,伊 氏,名摯 [zhì]。出生在有莘 [xīn]國 (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有莘國) 空桑 (上古地區名,今河南省杞縣葛崗鎮空桑村) 人,因為其母親為侁[shēn]民,在伊水住居,以伊為氏。尹在甲骨文象徵權力者為官名。伊尹本是有莘氏 (夏商的一個部落名,又稱 有辛 、 有侁 ) 的陪嫁奴隸,入商後當廚師,他利用向商湯 (約前17世紀-前16世紀,商朝開國之君, 子 姓,名 履 ,今人多稱 商湯 ,又稱 武湯 、 天乙 、 成湯 、 成唐 ) 呈進飲食之機,向商湯建言天下大勢,得商湯寵愛,被取消了奴隸的身份。商湯又提拔他為“阿衡 ”(亦稱“保衡”,相當於宰相,後人習用“阿衡”一詞代指伊尹) 。公元前1600年,輔助商湯滅夏朝,是輔佐商王創建商朝的肱骨之臣。
呂尚 ,就是民間稱呼的姜太公 。即太公望 ,姓姜 ,氏呂 ,名尚 ,字子牙 ,是周文王 (前1152年-前1056年,又稱 西伯昌 。 姬 姓, 周 氏,名 昌 ,中國商朝末期諸侯國周國君主) 、周武王 (前1076-前1043, 姬 姓, 周 氏,名 發 ,謚 武 ,日名為 珷帝日丁 。西周創建者,第一代天子) 的軍師,史冊記載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呂尚、呂望、呂涓、呂牙 ,廟號文祖甲齊公 ,又被追封為武成王 、昭烈武成王 。是輔佐周王創建周朝的首功之臣。
伊尹、呂尚都是輔佐帝王,成就開國之功的重臣。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被公議為伊、呂之才的。鄧綰昧著良心吹捧王安石,不過是為了陞官發財而已。果然,第二年就“遷侍御史知雜事、判司農寺。 ”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王安石變法,又作熙豐變法 、熙寧變法 ,由於變法於神宗熙寧、元豐年間推行,故稱“熙豐變法”。變法的本質就是與民奪利,用政府權力管理,代替民間市場。變法之後,民間怨聲載道,一片悲苦。
李贄 [zhì](1527年11月19日-1602年5月7日,初姓 林 ,名 載贄 ,後改姓李,名 贄 ,字 宏甫 ,號 卓吾 ,又號 溫陵居士 、 篤吾 、 百泉居士 、 宏父 、 思齋 、 龍潭上人 、 龍湖叟 、 禿翁 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評價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欲益反損,使(宋)神宗大有為之志,反成紛更不振之弊。此胡為者哉?是非生財之罪,(乃)不知所以生財之罪也!”
——李贄,富國名臣總論
鄭俠 (字介夫,號一拂居士、大慶居士,福州福清人,宋代官員) 看到變法之害,特別繪制流民圖以記錄開封當時的民間苦象。為了如實上報,讓宋神宗趙頊 [xū](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 趙仲鍼 [zhēn,同“針”],宋英宗的長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 獲知變法真相,鄭俠假稱緊急邊報,發馬遞送銀台司,獻給神宗。又上《論新法進流民圖疏》稱:
去年大蝗,秋冬亢旱,以至於今。經春不雨,麥苗枯焦,菽粟麻豆,粒不及種。旬日以來,街市米價暴貴,群情憂惶,十九懼死。
——鄭俠,西塘集·卷一·論新法進流民圖疏
鄭俠請求神宗廢除新法。神宗“反復觀圖,長嘆數四,袖以如內。是夕寢不能寐。”下詔停止變法,史稱:“民間歡叫相賀,是日,果雨”(《續資治通鑑》卷第七十)。
熙寧變法是導致北宋滅亡的根源,《宋史》中的王安石別列入奸臣傳裡。
老叟道:“王安石執拗,民間稱為拗相公。若言不便,便加怒貶;說便,便加升擢。凡說新法便民者,都是諂佞輩所為,其實害民非淺。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閱於場,又以一丁朝夕供送。雖說五日一教,那做保正的,日聚於教場中,受賄方釋。如沒賄賂,只說武藝不熟,拘之不放,以致農時俱廢,往往凍餒而死。”言畢,問道:“如今那拗相公何在?”荊公哄他道:“見在朝中輔相天子。”老叟唾地大罵道:“這等奸邪,不行誅戮,還要用他,公道何在?朝廷為何不相了韓琦、富弼、司馬光、呂誨、蘇軾諸君子,而偏用此小人乎!”江居等聽得客坐中喧嚷之聲,走來看時,見老叟說話太狠,咤叱道:“老人家不可亂言,倘王丞相聞知此語,獲罪非輕了。”
——馮夢龍,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工作、生活兩不誤
王安石失勢後,嘎嗒鄧極速變身,投身到當時的丞相呂惠卿 門下,依舊沒有耽誤自己的陞官之路。
安石去位,綰頗附呂惠卿。及安石復相,綰欲彌前跡,乃發惠卿置田華亭事,出知陳州。又論三司使章惇協濟其奸,出知湖州。元豐中,知荊南府,歷知陳、陝、永興、青、鄧諸州軍。元祐初卒,年五十九。
——《宋史·鄧綰傳》
呂惠卿(1032年-1111年) ,字吉甫,號恩祖。晉江人(今福建泉州),北宋大臣,曾任參知政事,是北宋新舊黨爭中的新黨人物。著述甚豐,有《文集》、《孝經傳》、《道德經注》、《論語義》、《莊子解》等書。呂惠卿本是變法一派的人物,王安石曾經贊他:“惠卿之賢,豈特今人,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學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獨惠卿而已。 ”
熙寧七年(1074年) ,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呂惠卿臨危受命,出任參知政事。他強迫百姓借貸青苖錢,又藉故打擊其他新派官員。後來又與安石為了拜相,產生過節。王安石二次拜相時,呂惠卿從中阻撓,王安石不動聲色,接旨上任,令呂惠卿措手不及。
王安石二次出相,嘎嗒鄧舉報呂惠卿貪污腐敗,再次轉身。如此反復無常,奸佞小人,當然要被人笑罵。面對這些不識時務者的嘲笑,鄧綰留下了一句傳世經典:“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其實鄧綰和現在的那些“赴美是生活,罵美是工作”的人格分裂者們比起來,實在算不了什麼。當代的這些人格分裂者,為討一口飯,為了割韭菜,造謠編謊,反復無常已經到了毫無底線的地步。那麼為什麼這些人可以左右逢源呢?
市場即道德
如果一個社會,道德和利益一致,有德者必有利,那麼就很難有這些左右逢源的小人存在。
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我們每個人的天性,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做出決策。所以自利並不是錯。關鍵是我們的自利如何引導我們形成合作,才能使得合作的所有人都能獲取最大的利益。
亞當·斯密 (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 ,又譯亞當·史密斯,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有兩本著作非常有名,一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另一部是《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
亞當·斯密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自利的人性,在市場中如何和道德統一在一起。在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以自利為目的生產,通過交換,達到他利的結果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從而使得個人的道德和利益統一在一起。
而在權力之下,利益出於上。結果,利益最大化的決策,就是迎合上意。反復無常者才可以從左右逢源中獲取個人利益最大化。權力越強,我們就越能欣賞到越多,越無恥的人格分裂者。
花絮:人人都要學點經濟學
我知道不少人反對這個標題,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經濟學是所謂經世濟民、治國齊家的學問,所以和小民的日常太遠。其實經濟學,是人的行為學 。就是我們研究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出決策的。以及不同的制度,如何引導人的行為,從個體自利走向合作的自利。
讀經濟學,就要讀一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如果你沒有時間,也不願意看大部頭的書,那麼你記住,汪丁丁 (1953年,中國經濟學家)說過 讀《國富論》,讀第一部足矣。
旭,2022年4月15日
關注我 ,和我一起看朝陽; 分享我 ,我們就是世界; 贊賞我 ,我們一起榮耀天地 ——旭,人間九日
替死背鍋,功歸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