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87 中道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6.10.6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佛祖之道,不過得中,過中則偏邪。
天下之事,不可極意,極意則禍亂。
古今之人,不節不謹,殆至危亡者多矣。
然則孰無過歟?惟賢達之士,改之勿吝,方稱為美也。」
《與趙超然書》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禪師說:
「佛祖所傳持的道法,不過教人掌握中道的至理而已。
過中,即出於至理之外,則反而成為偏邪。
因此世間種種事都只能適可而止,倘若過分要求每事都稱心如意,就會導致貪得無厭而招來禍亂。
古往今來有不少人只因不知節制,不知謹慎,結果招來種種危難甚至於喪身失命。
然而誰人沒有過錯呢?只有賢明達理的人,能夠毫不猶豫地勇以改過,這才稱得上是一種美德啊!」
良因贊曰:
《老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因此,極意則昏惑;昏惑則煩惱生,
則滋潤阿賴耶識中苦果現前,故禍亂生矣。
蕅益大師開示:
「世法惟恐不濃,出世法惟恐不淡。」
因此唯有淡盡一切世法,真性方能漸漸透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6.10.5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御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則怨矣。 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 恩必施於有功,不可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 故恩雖厚,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 功或不足稱而賞之以厚,罪或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驕怨矣。」
2016.10.4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蛇虎非鴟鳶之讐,鴟鳶從而號之。何也?以其有異心故。 牛豕非鸜鵲之馭,鸜鵲集而乘之。何也?以其無異心故。 昔趙州訪一菴主,值出生飯①。州云:『鵶子見人為甚飛去?』主网然。 遂躡前語問州。州對曰:『為我有殺心在。』 古人與蛇虎為伍者,善達此理也。
2016.10.3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①之命。郡守移文勉之。 山堂辭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 不若草衣木食,為隱山之野人。」 《清泉才菴主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和尚不接受曹山之請為住持,本郡太守寫信極力勸勉他出來度世, 良因贊曰: 何為菩薩法樂?
2016.9.30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山堂①曰: 「天下之事,是非未明,不得不慎; 是非既明,以理決之。 惟道所在,斷之勿疑。 如此則姦佞不能惑,強辯不能移矣。」 《清泉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對山堂道震禪師說: 是非剖斷分明後,更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去解決。 良因贊曰:
2016.9.29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戒謹其偏聽自專之弊, 不主乎先入之言,則小人諂佞迎合之讒,不可得而惑矣。 蓋眾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論難見。 須是察其利病,審其可否,然後行之可也。」 《疎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良因贊曰: 怎麼作對大家好,就怎麼作。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2016.10.5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御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則怨矣。 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 恩必施於有功,不可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 故恩雖厚,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 功或不足稱而賞之以厚,罪或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驕怨矣。」
2016.10.4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蛇虎非鴟鳶之讐,鴟鳶從而號之。何也?以其有異心故。 牛豕非鸜鵲之馭,鸜鵲集而乘之。何也?以其無異心故。 昔趙州訪一菴主,值出生飯①。州云:『鵶子見人為甚飛去?』主网然。 遂躡前語問州。州對曰:『為我有殺心在。』 古人與蛇虎為伍者,善達此理也。
2016.10.3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①之命。郡守移文勉之。 山堂辭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 不若草衣木食,為隱山之野人。」 《清泉才菴主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和尚不接受曹山之請為住持,本郡太守寫信極力勸勉他出來度世, 良因贊曰: 何為菩薩法樂?
2016.9.30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山堂①曰: 「天下之事,是非未明,不得不慎; 是非既明,以理決之。 惟道所在,斷之勿疑。 如此則姦佞不能惑,強辯不能移矣。」 《清泉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對山堂道震禪師說: 是非剖斷分明後,更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去解決。 良因贊曰:
2016.9.29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戒謹其偏聽自專之弊, 不主乎先入之言,則小人諂佞迎合之讒,不可得而惑矣。 蓋眾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論難見。 須是察其利病,審其可否,然後行之可也。」 《疎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良因贊曰: 怎麼作對大家好,就怎麼作。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