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光譜上的人和你想得哪裏不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應該是個有助於理解自閉症光譜的切入點,我寫這種角色的時候花了點力氣研究,最近才得出一個比較簡明且解釋力不錯的分析。所謂社交能力有弱點的腦神經迴路,離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情境很遠,遠到難以想像那是什麼場景。有很多影劇出色演繹科普書籍都能從症狀和神經科學來闡述這個族群的生理和物理狀態,這回來探究心理狀態。


一、自我概念

  光譜上的人傾向不慶祝生日,也沒有太多賦予意義的儀式感,同時可能對死亡看得更淡,只注重物理層面和生物層面,對死亡的社會意義沒有什麼避忌。很多人自然放在心上的重大意義,用這些人的話來說是:幹嘛慶祝地球繞日一週?但這套說詞只能說明他們的觀感,不能解釋他們對生日等生命事件缺乏意義感的原因。

  我們從一個小結開始:這些人不重視「自我」這重身份。每個人都有很多重身份:女兒、丈夫、病患、開朗的助人者、最後決策的意見領袖,可以驅動行為的自我認同都是一重身份。所有人都有擁有的一重身份,是「自己」。正是因為「自己」對我而言很重要,所以出生的這一天對我而言很重要,所以我一生一次結婚典禮值得投注好幾個月的生活費以資紀念,所以讓我消失的死亡是我人生最可怕的一件事。如果你從未懷疑過這些意義的價值,拜託懷疑一下。不重視「自我」身份的人,甚至有可能不會產生嫉妒這種情感,因為「自己」沒有跟其他人比起來非常大的重要性,所以誰比較幸福也就不令人反感。



  簡單的鏡子實驗:在受試者額前塗上髒污,觀察受試者是否會因為鏡中倒影而往自己額頭上擦去污跡。必須要有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區別感,才有機會發現,看見的影像不是環境裡的其他同類,而是自己。

  自我概念,在演化上也是非常高級且遠比想像中稀少的能力。即使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如狒狒,或者是被人類高度馴化的貓也沒有。甚至人類幼兒,也較晚才會發展出來。

  能把自己和世界明確區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且與外界區隔明確的個體,才能夠發展出自我意識。人類因為智力遠勝其他動物,自我意識通常在一歲半左右就可以發展出來。但後續是否不斷強化,完成以「自我」身份當作行為驅動力,就要看「自我」這重身份在腦內有多少情緒連結,因為情緒才是行為的主要驅力。

  簡單解釋,例如「想要」這種情感欲望,有多少是基於「自我」這重身份而來?想要被疼愛、想要被理解、想要成功、想要獲得知識,這些是對「自我」的權重很不同的欲望。

  • 想要獲得知識的興趣完全位於外在;
  • 想要成功的目標位於外在、但需求可能源於內在或外在;
  • 想要被理解的需求完全內在,目標位於外在他者,還必須是其他有心智的個體;
  • 想要被疼愛,需求位於內在,目標算是外在的他者,但動機是完全的自私,才是真正以「自我」為終極目的。


得把「我的」自我看得比其他人的自我更重要,或甚自我比「我的」其他身份更重要,人才容易發展出以自我為終極目的情感需求。想要以「自我」和他人的「自我」發生內在連結,是非常高的社交需求,條件很嚴格,各個基礎少了一點都無法達成。雖然對一般人而言,這幾乎是不假思索的本能。

  自閉症光譜上的人也有強烈的意義感需求。但是意義感的來源、目標、動機、目的,根據自我意識發展的強度,和多數人可能在涵蓋範圍上有重大區別。對於狹窄知識的超高度偏好,之所以成為自閉症光譜上常見症狀,正是因為社交觸角較弱,意義感的來源即使從外在,也往往不是他者。相較於「自我」而言,如果他人和自我之間,沒有很關鍵的重大區別,都是人,不需要分那麼細.我就不需要為一個區區自我,去追求從其他人的「自我」而來的關注和連結。


二、Other Minds

  Other mind(他人心智)這個一般人看來,比理所當然還理所當然的日常概念,在哲學上、心理學上,甚至動物學上都很重要,但向來被一般人當空氣。如果仔細想想,他心,是演化上非常非常高級的社會性概念:知道別人的腦子跟我的腦子是不同的腦子。



  簡單的心智實驗:孩子在場的時候,改變現場的物件位置或狀態,讓孩子看見。此後沒有看見現場改變的新人物進場,如果孩子認為新來的人物知道跟孩子一樣的更新資訊,那麼孩子就是還沒有發展出他心的觀念,覺得自己知道的內容就是所有人知道的內容。簡單講,就是即使發展出了自我意識,知道自己獨立於世界之外,也可能把世界當成一個渾沌的整體,不明白有隔絕於自己之外的意識,甚至意圖。

  人類以外的動物,幾乎沒有他心的觀念。人類兒童也要到認知能力超過四歲之後,才有機會發展出我們習以為常的他心觀念:別人在想什麼?你要先明確有「別人」的觀念,才會近一步發現別人可能跟自己不一樣,其後才有機會想到別人不只是外在跟自己區隔,內在也跟自己不相通。你的狗不見得有他心觀念,雖然牠可能非常善於與你情感互動,甚至能情緒勒索你,但牠可能只是善於共感

  如果不知道「具備他心觀念是相當高級的社交能力」,幾乎無法理解自閉症光譜上的人有怎樣的內心世界。最可惜的是,就算積極想了解為什麼自閉症患者缺乏情感同理能力,也只能把這當作既成事實,無法真正理解。

  人類因為智力比較高,所以即使是社交觸角有缺陷的自閉症患者,也很有機會具有「他者」的觀念,知道自己和其他人類不是同一個個體,甚至從經驗習得自己和其他人類會做出不同的行為。可惜知易行難。有一份認知跟能夠順利使用這份認知,還是有巨大的操作差距。就像有些人說得一口好菜,但實操起來連半熟蛋都煎不出來。

  缺乏同理能力、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不懂撒謊,都只是症狀的表象,內裡是因為不容易清楚認知他人和自己有完全獨立的內在心理狀態。

  這篇文章試圖說明的觀念非常基礎,基礎到多數人無法想像它不存在的程度。但正是因為難以想像這麼基礎的觀念不存在,才會與自閉症光譜上的人有這麼多難以瞭解彼此的處境。很可惜,將心比心這個簡單的方法,在自閉症光譜上很難用,因為雙方具備的心理狀態完全不同。

  思考愉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麟左馬騳驫
284會員
244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已出版作品裡最滿意的是《搏落去》
麟左馬騳驫的其他內容
2024/07/25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Thumbnail
2024/07/25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Thumbnail
2024/04/17
陰謀論有個魔力:故事性強到炸裂。我研究後得出陰謀論的成功訣竅:
Thumbnail
2024/04/17
陰謀論有個魔力:故事性強到炸裂。我研究後得出陰謀論的成功訣竅:
Thumbnail
2024/03/06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2024/03/06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沒有觀過世界,哪裡來的世界觀? 沒思考過人類,怎麼做 人?
Thumbnail
沒有觀過世界,哪裡來的世界觀? 沒思考過人類,怎麼做 人?
Thumbnail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缺乏同理能力、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不懂撒謊,都只是症狀的表象,內裡是因為不容易清楚認知他人和自己有完全獨立的內在心理狀態。
Thumbnail
缺乏同理能力、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不懂撒謊,都只是症狀的表象,內裡是因為不容易清楚認知他人和自己有完全獨立的內在心理狀態。
Thumbnail
故事的核心,是人如何難以被他人理解。整部故事的真意是:要能理解別人的處境,只有將心比心還不夠。
Thumbnail
故事的核心,是人如何難以被他人理解。整部故事的真意是:要能理解別人的處境,只有將心比心還不夠。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心理學,由於語言的不精確(簡直是古代煉金術!),導致了許多的錯誤的判斷關聯可能,甚至直接創造了出新的心理疾病(「請參考心理學設定事如何影響人們?」) 由於這些謬誤嚴重有害人們的道德認知以及正確理解,我因此不得不正面回應與告知這些嚴重混淆以及錯誤,以避免人們誤會了那些他們認定「有病」的人們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心理學,由於語言的不精確(簡直是古代煉金術!),導致了許多的錯誤的判斷關聯可能,甚至直接創造了出新的心理疾病(「請參考心理學設定事如何影響人們?」) 由於這些謬誤嚴重有害人們的道德認知以及正確理解,我因此不得不正面回應與告知這些嚴重混淆以及錯誤,以避免人們誤會了那些他們認定「有病」的人們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做一個“好人”,只需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完整的生命,自然會自發地去做一個生命該做的事情,而這些該做的事情,自然是正確的事,是“好事”...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做一個“好人”,只需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完整的生命,自然會自發地去做一個生命該做的事情,而這些該做的事情,自然是正確的事,是“好事”...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我們從來不是為了某個人而出生,也不是為了誰的需求而存在,更不是為了要滿足誰,而活著。 任何人的出生,是因為生命展現其本身的奧妙與奇蹟,每個個體的存在,都是因為要領略存在的體驗及生命真相。 活著,是因為要經驗與完成此生所要經歷的歷練及自我實現,真實的成為你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人。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我們從來不是為了某個人而出生,也不是為了誰的需求而存在,更不是為了要滿足誰,而活著。 任何人的出生,是因為生命展現其本身的奧妙與奇蹟,每個個體的存在,都是因為要領略存在的體驗及生命真相。 活著,是因為要經驗與完成此生所要經歷的歷練及自我實現,真實的成為你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人。
Thumbnail
很多人,他以為他對這件事情的不滿是A問題,但其實是B問題,很多這樣的案例在心理學上是被證實的。也因為從來沒有真正探討過B問題,所以解決A問題是沒有用的(或者根本只是單純抱怨發洩),因為根本的B問題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所以怎樣都不開心。   舉例,像是有些人,他該有的物質條件都有,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
Thumbnail
很多人,他以為他對這件事情的不滿是A問題,但其實是B問題,很多這樣的案例在心理學上是被證實的。也因為從來沒有真正探討過B問題,所以解決A問題是沒有用的(或者根本只是單純抱怨發洩),因為根本的B問題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所以怎樣都不開心。   舉例,像是有些人,他該有的物質條件都有,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
Thumbnail
生命都由共生,未分化的混沌開始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容貌和性格。從基因的組合,到誕生出來的各種特徵特質,我們形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然而,誕生一開始,我們並未能認識這個自己,更多的時候,我們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是混淆一體的;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是混沌不明的。
Thumbnail
生命都由共生,未分化的混沌開始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容貌和性格。從基因的組合,到誕生出來的各種特徵特質,我們形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然而,誕生一開始,我們並未能認識這個自己,更多的時候,我們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是混淆一體的;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是混沌不明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