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事就是一個圈。貝克特《劇場速寫 I & II》小劇場上的濃縮人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聽說“荒誕/荒謬戲劇”(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嗎?它是個始於1940年代的歐洲戲劇流派,於1961年出版的《荒誕劇場》(Absurd Drama, Martin Esslin著)一書給這個流派下了個強而有力的註解──『通過公開放棄話語思想和理性的手段,來表達其對人類狀況的無意義和理性方法的不足』,從此奠定下荒謬派劇作的基調,代表(劇)作家包括貝克特、哈洛德品特等人。
貝克特《劇場速寫 I 》(late 1950s)
由壹壹零製作(Hundred Ten Production)製作出品、改譯自愛爾蘭作家/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於1950年代末創作出來的短篇劇作《劇場速寫 I & II》(Fragment de théâtre I & II/Rough for Theatre I & II),雖然被稱為貝克特的失敗劇作,但沿襲了他的成名作《等待果陀》(En attendant Godot/Waiting for Godot, 1953-1955)和《終局》(Fin de partie/Endgame, 1957)一貫表達的荒誕派劇作內核──人類處境描述為無意義和荒謬,起點與終點都是相同的,終究是徒勞以及沉默。
荒誕劇作核心是“存在主義”。我自己的理解是:終局如何不重要,主要是從中的體驗,曾經經歷、曾經體驗,我做過的事與說過的話,皆代表我存在過,即使終將是失敗的末路。當然,我這種想法是“樂觀”了的,對於貝克特來說可不是這樣。
小劇場作品《劇場速寫 I & II》
《劇場速寫 I》兩位有殘缺的、彷彿被社會拋棄的人,相遇時以為遇上了往後路上的扶持,可以當彼此的眼、彼此的腿,但終究難以磨合,兩人又回到了相遇前的樣子。
《劇場速寫 II》則是由兩位“超自然”職員 (我覺得很像保險員),在一個面向窗外準備跳樓自殺的人身後,支起相對的桌子,審視手中跟這位自殺者相關的“文件”──或者說,跟這位自殺者相關的人們的“口供描述”──來判斷是否就讓他這樣跳下去。經歷兩位職員相互討論說服、之中還發生了些互動小插曲,最後依舊決定,就讓他跳下去吧。
《劇場速寫 I》
《劇場速寫 II》
兩部短劇時長約在20-30分鐘之間,可能都還不足現在一集電視劇甚至動畫片的長度,卻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感受到兩方(A與B)各自代表著不同思想、不同身分的人們相互溝通說服、磨合著靠近的努力,最後卻又都回到最初溝通的初始狀態,像是相互拉扯拔河,中間始終有著一樣距離的橫溝。
《劇場速寫 II》中始終背對觀眾站在窗前、要跳樓的男子
牯嶺街小劇場
演出場地在牯嶺街小劇場,在二樓的藝文空間,上圖上方的那個“陽台”,就是《劇場速寫 II》裡跳樓男子一直站著的地方。我是第一次去這個場地,真的是個非常“小劇場”的空間(約25-300人以下規模)。
《劇場速寫 I》演員出場擦著我身邊出來有點被嚇到......,小劇場通常實驗意味較多,或是近距離觀看更有體驗性的劇作。
雖然《劇場速寫 I & II》原本就是短劇作,但不表示這部作品就只能在小劇場現身:2019年倫敦西區The Old Vic(老維克劇院)上演貝特克的代表性劇作《終局》,導演Richard Jones選擇以《劇場速寫II》拉開帷幕,之後再銜接引入《終局》,由Daniel Radcliffe和Alan Cumming主演,兩位演員在《劇場速寫II》和《終局》中角色的性格隨著換幕也倒轉了過來,更顯得對比鮮明,人物賦予角色性格交錯的韻律感。
這次的《劇場速寫I & II》也有一樣的巧妙設計,演員賴棋城和邱子齊的角色的主被動性也隨著換幕調轉,中間間格十分鐘的空檔,兩位調整自己的角色性格,給觀眾帶來一場翻轉。
由Daniel Radcliffe和Alan Cumming主演,倫敦老維克2019年版《終局》舞台劇中、《劇場速寫II》片段的劇照
台灣牯嶺街小劇場版本(2022)的導演與演員資訊
對貝克特的劇作了解不算多、看得也少(這次的劇場速寫我就是第一次看),但總給我有種從始端開始往前狂奔、到終點咫尺前忽然急煞──因為已經看到終點結局,之後跑得再猛也沒甚麼用了,之後步步闌珊的走往那個可預見的結束。 途中總是紛亂的、嘈雜的,但末段又是那麼的安靜,有種唏噓感,一如人的一生,宏亮的昭示著出生、最終回歸寧靜化為一抔土。
《劇場速寫 I》
台灣劇場作品有過幾部啟蒙或改編於貝克特的劇作,例如融合京劇和荒誕劇的《等待果陀》、改成台語演出的《終局》等,這次的《劇場速寫 I & II》改動幅度比起前述的較少,但其實我很想看改動沒這麼大的貝克特劇作,看更加原汁原味的《等待果陀》,想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到底能看得多遠。
台灣當代傳奇劇場於2017年採用京劇方式呈現貝克特經典作品《等待果陀》

◆ 別忘了在下方的Liker拍5下手,支持一下這篇文章吧!

◆ 大多文章不會鎖付費,但要是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各專題中、文章列表的右上角,選擇【贊助方案】給我些鼓勵喔!
圖片來源:壹壹零製作FB粉絲頁、國內外售票網介紹頁面
◇ 同步發表於 Matters 【衷零|觀劇觀影與原創】專欄

◇ 一些較短的觀影觀劇心得只會放在Instagram【@natvinger1989】,歡迎追蹤。
舞台劇、音樂劇、歌劇、舞台戲劇的觀後心得,主要目的是推劇推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在台北創下完成六個月長期駐演的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這齣關於愛情的小品音樂劇到底如何能達成成期駐演的創舉、它解壓在哪,對戀愛沒興趣也能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 這部於19年春天在台灣掀起探討熱潮的社會寫實電視劇,在收獲小螢幕上的成功後,於動盪不安的2020年秋天登上表演藝術舞台。它不僅是單向地向觀眾輸出劇情的舞台劇,更增加了能與觀眾互動的即時技術,觀眾不只是觀眾也是參與其中的一員......
今年在台北創下完成六個月長期駐演的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這齣關於愛情的小品音樂劇到底如何能達成成期駐演的創舉、它解壓在哪,對戀愛沒興趣也能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 這部於19年春天在台灣掀起探討熱潮的社會寫實電視劇,在收獲小螢幕上的成功後,於動盪不安的2020年秋天登上表演藝術舞台。它不僅是單向地向觀眾輸出劇情的舞台劇,更增加了能與觀眾互動的即時技術,觀眾不只是觀眾也是參與其中的一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康斯坦丁接著以笑鬧劇作為正面例子,來說明重複的積極意義。笑鬧劇獨特之處在於,能夠讓觀眾啟動個人的「影子遊戲」,去創造和感受,那些自身未實現的可能性。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烏斯談論的是一種笑鬧劇(farce),一種以觸發真實情緒為訴求的庶民劇種。在這樣的劇搬演的過程中,這一場次與那一場次的觀眾可能會在截然不同的地方笑出聲或感到悲傷,那一方面與優秀表演者對狀態的把控和近乎瘋狂的臨場表演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劇的重複同時也處理著那些機遇與偶然。
Thumbnail
《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Dance First)是2023年的一部傳記電影,是由《愛的萬物論》導演James Marsh執導,講述20世紀著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生平故事。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
Thumbnail
莎士比亞(《馬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只是演員:他們有出口,也有入口;一個人在他的時代扮演許多角​​色。 明天、明天、明天, 日復一日地以這種小步子爬行, 直到記錄時間的最後一個音節, 我們所有的昨天都照亮了愚人通往塵土飛揚的死亡之路。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Thumbnail
  本書雖是本談喜劇(脫口秀)的書,其技巧之於人生卻是在方方面面派得上用場的,因為當你有辦法嘲笑一件悲劇的時候,悲劇也不再是悲劇了。正如卓別林所言:「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然而,何謂喜劇?   「喜劇本就是一門顛覆性的藝術。」、「邏輯是所有喜劇的靈魂。」、「喜劇是反邏輯,所以喜
Thumbnail
小說<異常>是三幕劇結構的故事,描述了一場異常事件的。故事以多個碎片般的案例展開,並從宗教角度探討了這樣的異常事件引發的衝突。對於說中文的無神之地來說,這可能不是問題,無神之地關心的不是存在的本質,而是權利與利益的分配。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康斯坦丁接著以笑鬧劇作為正面例子,來說明重複的積極意義。笑鬧劇獨特之處在於,能夠讓觀眾啟動個人的「影子遊戲」,去創造和感受,那些自身未實現的可能性。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烏斯談論的是一種笑鬧劇(farce),一種以觸發真實情緒為訴求的庶民劇種。在這樣的劇搬演的過程中,這一場次與那一場次的觀眾可能會在截然不同的地方笑出聲或感到悲傷,那一方面與優秀表演者對狀態的把控和近乎瘋狂的臨場表演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劇的重複同時也處理著那些機遇與偶然。
Thumbnail
《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Dance First)是2023年的一部傳記電影,是由《愛的萬物論》導演James Marsh執導,講述20世紀著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生平故事。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
Thumbnail
莎士比亞(《馬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只是演員:他們有出口,也有入口;一個人在他的時代扮演許多角​​色。 明天、明天、明天, 日復一日地以這種小步子爬行, 直到記錄時間的最後一個音節, 我們所有的昨天都照亮了愚人通往塵土飛揚的死亡之路。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Thumbnail
  本書雖是本談喜劇(脫口秀)的書,其技巧之於人生卻是在方方面面派得上用場的,因為當你有辦法嘲笑一件悲劇的時候,悲劇也不再是悲劇了。正如卓別林所言:「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然而,何謂喜劇?   「喜劇本就是一門顛覆性的藝術。」、「邏輯是所有喜劇的靈魂。」、「喜劇是反邏輯,所以喜
Thumbnail
小說<異常>是三幕劇結構的故事,描述了一場異常事件的。故事以多個碎片般的案例展開,並從宗教角度探討了這樣的異常事件引發的衝突。對於說中文的無神之地來說,這可能不是問題,無神之地關心的不是存在的本質,而是權利與利益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