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重複》讀書會(二):重複的機遇與偶然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論重複》讀書會(二):重複的機遇與偶然〉2024-04-27


  關於《論重複》這本書,現在的感覺滿複雜的。這次因為要導讀,所以稍微提早開始讀,想說可以多讀幾遍、準備細緻一點。但才沒讀幾頁,就感覺有些句子實在讀不懂。反覆看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實在沒辦法,上網找英文本來核對。


  看到英文本之後非常驚訝,英文本身沒有那麼難讀,雖然還是要想,但至少能夠之到每一句話分別是在說什麼。但問題是,內容和中文本完全不一樣。那份所謂的「中譯本」少了很多英譯本裡面有的句子、多了一些英譯本沒有的句子。


  那個差異甚至沒有辦法說是「翻譯錯誤」,更像是某個人隨意地瀏覽過去,然後根據自己看到的單字,自己隨便拼湊出句子。然後彷彿我也沒辦法看出來中間有經過潤飾或校對的痕跡,但總之這本書就上市了。



  而且這不是偶然出現的情況,而是每一頁都是這樣、整本書都是這樣。我能想到兩種可能的情況,一種是:這名「譯者」依循的版本是一份和我所核對的英譯本完全不一樣的版本。而那個版本非常差勁,以至於這名譯者是在極為痛苦的情況下,勉強把它譯成中文,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在譯後記裡面說的「我並未看出其中有何特出迷人之處」就有其道理,我也為他的辛苦感到難過與不值。


  否則,就是這名譯者是一個毫無職業道德,做了辜負原作者、辜負出版社、也辜負讀者的行為,亂寫一通的糟糕譯者。而如果是這樣(我實在不想這麼相信,但也有這種可能),那出版社也不算完全無辜,因為那裡面的錯誤之多,是任何一名編輯做任何一點點的校對都一定抓得出來的。



  上禮拜其實是對這件事情挺生氣的。覺得特別挪出來的閱讀時間就這樣被毀掉了,前面因為看不太懂所以花心思反覆讀的自己也像是傻瓜一樣。但為了讀書會,也因為不想把讀一半的書放掉,開始以英譯本為主來讀。讀著讀著,覺得還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收穫,就漸漸忘記了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了。


  雖然,我顯然不至於會說出「謝謝這份品質不佳的譯本讓我有機會讀到令我更有收穫的英譯本」這樣瘋狂的話。但從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說,如果不是有這本書的出版、我確實是不會得到我在閱讀英譯本時得到的收穫。


  這是偶然與機遇之下的結果,同時也是我接續著前面的閱讀繼續下去的結果。



  「重複與任意性(偶然性)的關係」是我在這次讀的段落裡看到的主要關懷。在康斯坦丁.康斯坦提烏斯(齊克果筆下的敘事者)這趟為了落實重複再次進行的柏林發現之旅中,他遭遇到了許許多多重複之中的「不同」。


  那些不同有些是關聯於重複的,譬如他的房東,雖然上次來時單身、這次來時已婚,但他總是可以「理性地侃侃而談」,只是這次談的是結婚的美學有效性,上次談的是單身漢生活如何完美。另一些則不直接關乎重複,譬如這次的旅途總是充滿塵土與鬱悶情緒,那很可能是因為,兩次來的季節不同所導致。



  安頓下來之後,山區的風帶來了一段出色的類比。在敘事者的想像中,這些聽起來一成不變的、長年在此作響的風,也曾經在某一天作為一名全然陌生者抵達這裡。在那個時期,這道風彷彿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狂暴地四處探索、鑽向這個與那個隙縫。他甚至可能被自己的尖銳聲響嚇壞、隨時準備逃離這裡。


  但最終,他安定了下來。他找到了演奏自己樂器的方式。於是他將這些聲響組合成某種有節奏的旋律,融合出一套能夠固定演出的樂聲。那些過去的可能性的影子成為這首交響曲的環節,依稀地被聽見。而作為這些已經注定不是最終結果的可能性,它們在明知道不可能的前提下渴望被發展,而這將我們的思考帶向戲劇,在戲劇之中,這些終究不會得到發展的可能性得以成長,不是單純地被最傑出的演員表現出來;而是,在那傑出的演員表演的過程中,我們終於得以看到我們自己那不會被發展出來的可能性。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烏斯談論的是一種笑鬧劇(farce),它有別於穩穩當當、有清晰的敘事或價值要傳播與講述的悲劇或喜劇。而是,一種以觸發真實情緒為訴求的庶民劇種。在這樣的劇搬演的過程中,這一場次與那一場次的觀眾可能會在截然不同的地方笑出聲或感到悲傷,那一方面與優秀表演者對狀態的把控和近乎瘋狂的臨場表演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劇的重複同時也處理著那些機遇與偶然。


  就像《4分33秒》的演奏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基於當前觀眾不同的狀態、生命經驗與他們那些失落的可能性,每一場表演都會在不同的地方噴發情緒的火山。最完美的一場表演可能會是最差的,因為它令自己抽象了起來、懸浮於劇場之外。



  作為劇團成員,除了那最有才華的兩三名「天才表演者」(這點我是懷疑的,我總是不能確定,到底一般意義中所謂「有別於常人的天才」到底都指的是什麼)能以孩童的方式沉醉於最純粹的情緒之外。其他的成員最好是一些平凡的、各自有各自的問題且全都不特別出眾的人。他們是真正的「一般人」,完全任意,所以能讓戲劇有更棒的效果。


  就像我們看到一張不怎麼精緻的鄉村畫時會聯想到自己曾經到過的鄉村,不是因為那幅鄉村畫捕捉到了「鄉村的本質」或它特別典型。而是因為,那就僅僅是「隨便的一個鄉村」,所以反而特別動人。



  這意味著,那些真正美好或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是可以被重複的。就像「散步」是一件總是能夠一再被重複的事情,重複走一段路是散步、和相同的旅伴(甚至獨自一人時也能夠用這樣的心態)走另一段截然不同的路也是散步。


  在重複的過程裡面,我們會盡可能地遍歷這條路程上能夠遭遇到的每一個偶然,最後成為那道得以被辨識為一首樂曲的山風。然後,讓我借用蛋堡的話:「不會被換/不會被忘/不會被停止/不停地唱」。





延伸閱讀:

〈《論重複》讀書會(一):新的,但是重複〉

〈寫作對重複與探索的要求〉

〈不必是天才的我們:運動作品裡的「平凡人」〉

〈再次大師〉

〈陌生的天花板/不再是但還是嬰孩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6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打開耳朵閱讀經典(太宰治篇)」系列講座第一場,在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一樓微光廳,由出版人陳夏民主持,甜耳朵讀劇社的兩位專業配音員穆宣名、林沛笭帶來精采讀劇表演,並與詩人、《讀出一記左勾拳:日本與美國的詩朗讀擂臺》作者煮雪的人對談,一起探討太宰治〈新哈姆雷特〉、〈跑吧美洛斯〉作品中的深刻意涵。
Thumbnail
「打開耳朵閱讀經典(太宰治篇)」系列講座第一場,在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一樓微光廳,由出版人陳夏民主持,甜耳朵讀劇社的兩位專業配音員穆宣名、林沛笭帶來精采讀劇表演,並與詩人、《讀出一記左勾拳:日本與美國的詩朗讀擂臺》作者煮雪的人對談,一起探討太宰治〈新哈姆雷特〉、〈跑吧美洛斯〉作品中的深刻意涵。
Thumbnail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Thumbnail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Thumbnail
過了十一年之後,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打算在這一波未平一波又來侵襲的霸王寒流裡回顧這夾帶著奇情怪貌思緒的一本書,是的,也不就是一本虛構類以描述人際關係為主要劇情的小說而已。 我一手翻著這本保羅奧斯特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跟小孩子講,當年在濃霧裡被仗著小孩子嚷嚷:家裡窗戶都沒有開,好悶喔!我快不能
Thumbnail
過了十一年之後,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打算在這一波未平一波又來侵襲的霸王寒流裡回顧這夾帶著奇情怪貌思緒的一本書,是的,也不就是一本虛構類以描述人際關係為主要劇情的小說而已。 我一手翻著這本保羅奧斯特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跟小孩子講,當年在濃霧裡被仗著小孩子嚷嚷:家裡窗戶都沒有開,好悶喔!我快不能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