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3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標籤無法定義你

拖了好久終於點開這一部,我的認知只有這是很政治正確的電影,但看完之後,我覺得只用這四個字來概括整個故事有點太草率暴力了。黑人、同志、底層生活,的確都是很政治正確的元素,但在這部電影裡每一個畫面都不是刻板印象的展演,而是更深刻、溫柔的敘事。
有些東西是很複雜的,吸毒的母親是失職的,販毒的阿磺是夏隆的救贖,但他的職業正是害他的母親染上毒癮的主因,電影並不批判誰,只是很誠實地拍下母親對夏隆失控的大喊,拍下阿磺對母親的質疑啞口無言,拍下在海中游泳的夏隆唯一的支撐就是阿磺的手。
我看了一下才發現奧斯卡同年競爭作品是越來越愛你跟海邊的曼徹斯特,這幾部真的都是很好看的電影唉。這部完整的敘述了夏隆在黑人群體中的成長,在邊緣群體之中的邊緣,他從不屬於哪個群體,他的寡言在年輕時讓他被盯上,在他長大時卻反而成為了一種威信。
拍攝一部有很多標籤、所謂的底層生活很容易拍得濫情,但這部電影如同主角,非常克制沒有太多的情緒渲染,阿磺的死、夏隆進入感化院、凱文的入獄,這些殘酷又疼痛的事件全都被涵括在幾句簡單的台詞裡,在這個社群裡這些事司空見慣,沒人會為之大做文章。
你要決定自己是誰。
不只是同志身上會有標籤,每個人身上總是會有標籤,關於性向、性別、種族、甚至國族,但這些標籤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必須要決定自己成為誰,而不是讓別人來替你決定。
標籤從來沒法真正的定義一個人。
在夏隆身上,從lil到Chiron再到Black,是別人喊他綽號和名字,那麼他是誰?夏隆沒回答出來,他說他只是他。標籤是會改變的,特別是第三部分長大成為毒梟的夏隆,身上的肌肉、銀牙、豪車代表了什麼?
他依然會做噩夢,在他母親面前依然是那個不太多言的人,在凱文面前,也依然是那個在海灘邊不懂情慾的人。
夏隆和凱文的對話真的很好看,他們是兩種樣子的人,在高中時夏隆的沈默和格格不入,而凱文則是從高中時期就更如魚得水,是更從眾的人。但這樣的不相同走到最後,真正脫離了過去社群的人反而是凱文。他們是最瞭解彼此的人,我很喜歡凱文最後說得那些話「就像我現在累得要命,賺的就是一點小錢,可是⋯⋯我沒有煩惱,沒有像以前的煩惱,那才是生活。」成長的過程是打碎自己再融入人群,又或者是打碎自己之後,真正的成為自己。
月光下的皮膚是藍的,但他從來不需要躲在月光之下才能親吻喜歡的人。我一直在想我為什麼喜歡這部,但很不喜歡《刻在》,某種程度上同樣是歌頌初戀的電影,但可能是這部電影情緒上更克制,夏隆也是一個更疏離的人,他鮮少表露自己的情緒,但母親對他的怒吼到他長大都依然存在於他的惡夢之中,他那一句顫抖著「你是唯一碰觸過我的人。」某種程度上難道不也是「初戀是偉大史詩」的變體,但這句話很真實,可能是夏隆最接近告白的話語了,我覺得是情緒上的吧,當一切都是克制不已,當他們已經從餐廳到回家一路閒聊,這句話的真心實意就讓人很動容。
這是一個關於相愛的故事,但說到底依然是一個自我接納和成長的故事,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我才喜歡,喜歡的電影總是繞不開自我成長和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