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閱讀長文的現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Pixabay
聽說有種痛苦叫無法閱讀長文?
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個人覺得挺有趣,因為近年來我似乎也開始產生了這樣的痛苦,尤其當我無法閱讀紙本,只能使用手機或電腦閱讀時,這樣的痛苦會益發地嚴重。
在前些年以前,我最愛看長篇小說,如果遇到好看的長篇小說,就算它長達一百多萬字我還是可以每天熬夜狂讀,一口氣把它給看完,可近幾年我卻再也沒有這樣的經驗了,最大的原因是當初閱讀長篇小說的新鮮感已經沒有了XD
所謂的新鮮感,倒不是好奇人家長篇小說在寫什麼的意思,而是因為看太多了,每一種題材幾乎都看了幾遍,雖說不同作者在同樣的題材上可能寫出不一樣的新意及味道,但當你像我一樣,每種題材都看好幾回時,基本上要在不同作者的書中找出什麼新鮮玩意真的是不太可能。
或者有,但機率有點低,低到實在讓人不想浪費時間在其中費心尋找,為此,真要錯過也只能錯過了。
而除了小說之外的長文,除非作者文筆精彩生動,或是寫的十分有趣新穎,不然我是真的不太願意花太多時間去閱讀,只會快速略過或概覽。畢竟人生有太多要看要學的東西,活到一定年紀,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大柢已經確定,也不必費心摸索了。
戲劇也是一樣。看多了也會得厭劇症。
題材百變?不是自己喜歡看的就不會想花時間看,人家常說老梗就是經典,這句話是真對,因為喜歡看的永遠都是那些,但喜歡看的題材被不會拍的導演拿來拍,被沒有火花的男女主拿來演,那老梗就不會是經典,而就只是老梗了。
so,題材可以類似,小說文字類看作者的筆功呈現,戲劇看編導及演員的畫面呈現,但在視覺化的年代,恐怕後者還是吃香許多。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7會員
472內容數
一直把愛情當飯吃的專職作者。 喜歡慢生活,慢食、慢讀、懶洋洋的浪漫。 追劇&小說創作&寫作分享。 加入漫漫時光Salon免費,和女王一起浪漫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漫漫時光Salon 的其他內容
以前的被迫式選擇,反而可以在被迫東挑西看的過程中多元開發自己的視野及思路,如今完全的主動式挑選,難道不會讓我們被自己的狹隘視野所侷限嗎?
四月初時和家人走了一趟烏來。 烏來最有名的是溫泉,四處都是溫泉旅館,有的高檔,有的一般,有的獨特,大家可以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價位可以接受的溫泉湯屋好好泡個湯。
永遠忘不了那個寧靜的夏天......
海芋花期在一到五月,但三月底的春天此時是海芋盛開最美的季節。
金山水尾漁港,不近又不遠的距離,很適合都市人去放空一下......
以前的被迫式選擇,反而可以在被迫東挑西看的過程中多元開發自己的視野及思路,如今完全的主動式挑選,難道不會讓我們被自己的狹隘視野所侷限嗎?
四月初時和家人走了一趟烏來。 烏來最有名的是溫泉,四處都是溫泉旅館,有的高檔,有的一般,有的獨特,大家可以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價位可以接受的溫泉湯屋好好泡個湯。
永遠忘不了那個寧靜的夏天......
海芋花期在一到五月,但三月底的春天此時是海芋盛開最美的季節。
金山水尾漁港,不近又不遠的距離,很適合都市人去放空一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我只喜歡看長篇小說,分為好幾部,故事越綿長越好,像是主餐吃完意猶未盡,還能期待接下來的乳酪和甜點。帶著追劇的心情,幾天之內就想知道故事的結尾,挑夜燈也在所不惜。
Thumbnail
閱讀文章時感到焦慮 為什麼談論這個問題?這是因為有人反映他們閱讀某些文章時感到焦慮。不論是文章本身的性質還是讀者個人原因,這都值得深入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探討為何創作者需要思考他們的文章是否引起讀者焦慮的原因。 寫作的風格和主題千差萬別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因此寫作的風格和主
我一段時間沒有發表文章了,因為每次想寫作就有點挫折。 常常在網路上很多人都說部落格都死了,現代人都在看短影片或滑ig看圖片,視覺化的資訊傳播才是主流,長文現代人已經沒耐心看了,每次看到這些我就想問自己寫文章沒人要看幹嘛要寫。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我只喜歡看長篇小說,分為好幾部,故事越綿長越好,像是主餐吃完意猶未盡,還能期待接下來的乳酪和甜點。帶著追劇的心情,幾天之內就想知道故事的結尾,挑夜燈也在所不惜。
Thumbnail
閱讀文章時感到焦慮 為什麼談論這個問題?這是因為有人反映他們閱讀某些文章時感到焦慮。不論是文章本身的性質還是讀者個人原因,這都值得深入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探討為何創作者需要思考他們的文章是否引起讀者焦慮的原因。 寫作的風格和主題千差萬別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因此寫作的風格和主
我一段時間沒有發表文章了,因為每次想寫作就有點挫折。 常常在網路上很多人都說部落格都死了,現代人都在看短影片或滑ig看圖片,視覺化的資訊傳播才是主流,長文現代人已經沒耐心看了,每次看到這些我就想問自己寫文章沒人要看幹嘛要寫。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