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圖解力教練 — 邱奕霖老師要開公開課啦,名稱是《給專業工作者的知識圖解鍊金術》!
「圖解」是一種神奇又實用的技能,不但能讓聽者容易懂,還能邀請對方一起動腦想辦法。讓 (1)問題 (2)思考(3)解法都一次呈現在一張圖上,甚至還能用在軟性的生活溝通上。 我自己就曾將奕霖老師的圖解框架,用在和家人的溝通上!
下面分享一個5月底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今年我準備結婚了!
為了婚後的住所,年初我們家找統包公司幫忙,整修家裡一棟屋齡35 年的老屋,進行大幅度的拉皮翻修。
老屋翻新是一件極度麻煩的事情,因為過程中需要跟 N 個人溝通…例如跟爸媽溝通、跟統包溝通、偶爾還要和水電/水泥/木工/油漆師傅溝通、甚至和系統櫃及地板廠商溝通。
為了避免被廠商一問三不知的情況,我和女友決定惡補房屋裝潢的基本知識,甚至把裝潢聖經 — 《這樣裝潢省大錢》和《這樣裝潢,不後悔》當成 2 人讀書會的選書,每週分享讀書進度!
裝潢的過程還算順利,過程中我爸媽也給了我們非常多幫助。光是在平日三不五時到工地監工、和設計師/師傅說明廁所的管線要留意、原房子的漏水問題要處理…就幫我們省下了不知道多少時間。
然而,衝突還是發生了。
爸媽在意裝潢的細節是好意,但當 “太” 關心時,父母和子女就非常容易吵架。
例如在請師傅修補門框隙縫的時候,爸爸甚至說:「這不用麻煩人家(師傅),我可以買器具自己用就好。」我心想:「不對呀…”填補門框隙縫”聽起來只是買水泥、砌牆的工作,但弄不好就會讓隙縫因潮濕而膨拱,看起來就像是一條手臂上的傷疤。」雖然知道爸爸是好意幫忙,但不知道如何跟他說:專業的事情還交給專業吧…
此時我想到:「怎麼不拿奕霖老師的”過橋溝通框架”,直接用畫的來表達想法 (參考圖片)。」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一座橋、幾個圖畫上的人,就將我們的訴求清楚地表達出來,並且能一眼就看出:「爸媽,我們不是要和你們對立,而是一起走過走座橋,讓大家都能開心在裝潢過的新房子過生活。」
爸媽在看到圖的當下,其實就瞭解了我們心中的想法,也答應會尊重我們的意見 — 先討論再行動。
這件事情讓我感受到:
學圖解不是自己印象中的畫藝術作品,而是讓自己有能力創造一個「和溝通對象深度討論」的機會。
這場公開課講的是給專業工作者,但「圖解」的技能是完全可遷移到生活上使用的。
這堂課現在報名是 800 元,輸入「HENRY100」可以立馬折價 100,好課推薦給大家 👉
報名學習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