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你的道德經 -- 18. 解開你的封印。參與。糾纏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科技的發展,使的人類的限制,一步一步的往外推,生活有了跟以往不同的體驗。然而咱們真的了解自己嗎?而咱們的限制,究竟是在哪裡呢?
常常看到小說裡頭提到,為了使得主角原有的能力被釋放,主角就一直努力的在尋找解開封印的方法,封印一但被解封了,能力馬上肆無忌憚的上升,可以成就很多事情。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描述僅僅是文學上的想像,還是情感上的投射?
人的身體是有所限制的,而在沒有被限制的那一端,卻因為身份認同與標籤的尋找,將「你」封印在各式各樣的「有」上面。由於這樣的封印,分離於是產生,即是一生二,二生三。
能夠解開封印,即是邁向合一的第一步。
能夠了解本質以「你」而存在,感受才能在真內相合。
能作到這樣,合一就不用有莊周與惠施之辯了。
萬事萬物,「你」參與其中,常常因為自己將自己封印在其中而有了糾纏。
能容於其中,而不著,味無味,步步是功夫。
如此,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才能看的清。
在糾纏狀態的你是沒有空間的,不能行使弱者道之用。
在參與狀態的你是清晰的,可以明白反者道之動。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歟?故至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昔」即是「夕」。即是神意相合,陰陽相合,是存在分別也合一的狀態。
「一」即是「初」。合一且存在分別分離。
「貴」是指展示於彰顯於外。「賤」是指有所分別。
「不穀」是指不結果實的。不結己果,為人善果。
「譽」是指與言,定名。
這樣存在分別也合一的狀態,是一切生化的源頭。
天得閃電可以清,地得裂隙可以寧,神得心意可以有功能,谷得河川可以滋生,萬物得分別分裂可以存在,侯王明白「一」可以爲事物預先安排。以上都是以「一」而成的。
天無能清,天即展現裂。地無能寧,地即會發動運動。神無能靈,神即會沒了功能。谷無能盈,谷即會展示沒有。萬物無能生,即會展示滅亡。侯王無能預先安排事物展示,即會展示跌落。
所以要展示所要展示,必然有所分別,上與下是一體的。
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是只有分別分離的意思嗎?不是這樣的吧?
所以定名是在「無」定名。不欲以靜,所生的「丹」,美麗如玉,也很實在。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若」字下面是「右」,代表的是工具、身體、行為。指「有」的狀態。
「晚」是「莫」、「暮」。
「建」通「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道一發動,「神」會不間斷的作用;道在「意」的展現,是有無之間穿梭;道使得感受與情緒產生震盪起伏。沒有震盪,難以使道發動產生間隙空間。
所以設立「定名」會示現「有」。
反者道之動的例子。
道是陰陽合一示現萬物,但隱藏不見。
空隙空間生成的時候,看起來是周圍的萬物在退讓出空間。
空間坦盪包容萬物,萬物相互的關係很纏繞。
上德不德,看起來很空,好像什麼都可以放進去。
道是潔淨無瑕的,也可以接受情緒的震盪。下德不德為辱,這是說明不笑不足以為道。
覆蓋全域的心意,表現的好像不足,新的「有」生化不斷。
不間斷的,不息的心聲,表現的好像,一瞬間就不見了。
樸實的,內在的感受,表現的好像是混濁的污水,讓人看不清楚。
道之用在弱的例子。
道運作的場域是以空間定義它的角落。
道是以空間讓工具可以被使用。「無」為之用而成器。
道作用的心音,聽之不聞。
道的樣貌是用空間形塑型狀。
道不被看見,而在無中定名而得以彰顯。
道完整了失敗與成就。
本章談的是「無」「有」之間,反者道之動的動態運作,以及弱者道之用,以無爲用。
「貸」是指失誤。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晨之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按,《呂氏春秋·孟春》作“不忒”。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拙」是不能為技巧。
「正」即是定。
再次闡明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生成萬事萬物,展示為空間的應用,這空間用了,也不會被填滿遮蔽。
道是源源不絕的供應,展示為「沖」的狀態,怎麼用也用不完。
道的特性是簡單直接,展示出來是有所轉折。
道的運作是精妙恰好,展示出來是沒有做作,質樸無華。
「定名」使的道的作用是分別分裂,展示出來是不會說話。
心靜神清意不躁動。柔勝剛,無有入無間。
清靜合一道自化而定天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113內容數
人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skYi 的問疑 的其他內容
道德仁義禮,在道德經中談的是神、意、體及它們與道的關係。而不是在談論價值觀,價值觀會隨著時間空間而演化不斷,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道是宇宙運行的原理方式,萬事萬物依道而行,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 德是人的所得,種種分別分裂各得其所缺。 禮是人的行為。終日勤奮,以完成架構。 實相與真相相反。
欲是體的事,引發分別與爭占。如果「意」以為己是體,意即會用體的方式帶來感受與情緒,侯王即不是守在自己的位置。 你是「炁」,你跟體的互動是專注於呼吸之間的感受。「吸」時感受生命的「喜」悅,「呼」時其意由複雜而專一,如此「神」得以示「福」。依著「德慮安靜定」的功夫,於無中「定名」即是「謀」。
當心不復存時,想即成相;合一,必然有所感受,而成咸,即成全。 感同身受,感而遂通。大部分的人的陳述與經驗,是由想而來的,是推敲來的,不是由合一,感受來的。合一即容,容即溶,是互相流動的。不合一,即著。能知人者,必合一。以為知人者,是推敲,沒有合上。
每一項技能,運用到即精妙時,咱們都稱其為神乎其技。專業職人或是運動競技高手,無一不是通過大量的練習而成為了習慣,而能施展高超的技藝。而這專業的技藝即是稱為「術」,透過術而呈現的意境,則可以看見專家們所要呈現的「道」。能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都是道術合一的。
前文提到,價值觀與結構是社會運行的必要,沒有了它,分別與分裂即會更加重。就像在市場交易,如果沒有了彼此信任的基礎,貨物的交換即會沒有效率。而價值觀是信任運作的平台。然而有了價值觀後,人常常落入了分別而執一端。在這邊分享一下十一郎買竹筍的故事。
既然上了戲台,也知道結局跟排場是跟「你」息息相關,這樣「你」要如何編劇呢?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人都自以為「是」,是因為自己是「非」。
道德仁義禮,在道德經中談的是神、意、體及它們與道的關係。而不是在談論價值觀,價值觀會隨著時間空間而演化不斷,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道是宇宙運行的原理方式,萬事萬物依道而行,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 德是人的所得,種種分別分裂各得其所缺。 禮是人的行為。終日勤奮,以完成架構。 實相與真相相反。
欲是體的事,引發分別與爭占。如果「意」以為己是體,意即會用體的方式帶來感受與情緒,侯王即不是守在自己的位置。 你是「炁」,你跟體的互動是專注於呼吸之間的感受。「吸」時感受生命的「喜」悅,「呼」時其意由複雜而專一,如此「神」得以示「福」。依著「德慮安靜定」的功夫,於無中「定名」即是「謀」。
當心不復存時,想即成相;合一,必然有所感受,而成咸,即成全。 感同身受,感而遂通。大部分的人的陳述與經驗,是由想而來的,是推敲來的,不是由合一,感受來的。合一即容,容即溶,是互相流動的。不合一,即著。能知人者,必合一。以為知人者,是推敲,沒有合上。
每一項技能,運用到即精妙時,咱們都稱其為神乎其技。專業職人或是運動競技高手,無一不是通過大量的練習而成為了習慣,而能施展高超的技藝。而這專業的技藝即是稱為「術」,透過術而呈現的意境,則可以看見專家們所要呈現的「道」。能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都是道術合一的。
前文提到,價值觀與結構是社會運行的必要,沒有了它,分別與分裂即會更加重。就像在市場交易,如果沒有了彼此信任的基礎,貨物的交換即會沒有效率。而價值觀是信任運作的平台。然而有了價值觀後,人常常落入了分別而執一端。在這邊分享一下十一郎買竹筍的故事。
既然上了戲台,也知道結局跟排場是跟「你」息息相關,這樣「你」要如何編劇呢?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人都自以為「是」,是因為自己是「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我們都想要快樂 然而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命運 是掌握在某些神祇手中 或認為 一切的發生都是隨機的 那我們就會失去 對人生的控制權 於是就沒有機會 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 佛法中展現了 關於因果報應的法則 也就是所謂的「業」 這是最基礎的關鍵 來讓我們了解 自己是如何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和諧一致的生活(編按:合一的生活) 在今天的冥想中,我們要討論整體,這就是所有存在最基礎的真相。就每個個體來說,我們都不一樣。我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信念和觀點。 不過,這些差異只存在於物質界。在分子和靈魂的層次,我們都是一體的,並與宇宙的主源頭相連。當我們開始充分理解生命一體的概念之後,個人的「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我們都想要快樂 然而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命運 是掌握在某些神祇手中 或認為 一切的發生都是隨機的 那我們就會失去 對人生的控制權 於是就沒有機會 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 佛法中展現了 關於因果報應的法則 也就是所謂的「業」 這是最基礎的關鍵 來讓我們了解 自己是如何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和諧一致的生活(編按:合一的生活) 在今天的冥想中,我們要討論整體,這就是所有存在最基礎的真相。就每個個體來說,我們都不一樣。我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信念和觀點。 不過,這些差異只存在於物質界。在分子和靈魂的層次,我們都是一體的,並與宇宙的主源頭相連。當我們開始充分理解生命一體的概念之後,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