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週發表的文章「與重要他人關係的再看見與自我療癒」

我寫了一篇超過2千字的自我覺察思考歷程,

因為篇幅長,加上主題較嚴肅,

果不其然粉專文章的按讚人數明顯減少,

但是卻很神奇的有2次分享,

而且在方格子還入選了「健康與情感」分類的即時精選,

讓文章點閱量飆升到650次以上 (過去可能都只有1X次),

這讓我覺得有點受寵若驚,

也很開心這兩個月文章的穩定週更帶來了一點小小的成果,

更感謝大家的持續收看及互動回饋。


我不太確定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

但我當初腦袋出現文章主題的時候,

其實只是一個靈光乍現的頓悟,

隨著撰寫文章的過程逐步回顧及整理,

才讓整個思考的脈絡越來越清晰,

最後產生了釋放挫敗感的自我療癒效果,

這個過程讓我明顯感受到,

自我覺察帶給我的「好處」是什麼。


而今年上半年在我剛創立粉絲專頁、

對於這個選擇感到非常迷惘的時候,

我曾經去預約過各式各樣的身心靈服務,

包含:向月老問事、占星本命盤解讀等,

其中有兩位男性的諮詢師在諮詢的過程都剛好有類似這樣的表達:

「你那些自我覺察的東西對他人沒有太大的幫助、不會有人想看」;


當然他們會這樣說都是希望我可以找到產生具體收入的事業方向,

而他們在這方面都已經有明顯成果,

所以是有立場去分享他們的看法的,

不過我聽到的當下內心都冷然一沉,

並對於自己深入內在自我剖析的心血結晶得到這樣的回應感到難過,

並在我內心埋下一顆不服氣的種子:

「自我覺察真的對於一個人沒有任何幫助嗎?」


以上的困惑也讓我興起了一個念頭,

想要開啟以「自我覺察」為主題的文章,

打頭陣的第一篇就讓我們從「自我覺察是什麼?」開始吧!

raw-image

為了要回答「自我覺察是什麼?」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因為在過去我當社工的時候,

這已經算是一種自動化程式了;

在入行初期督導為了要訓練社工的觀察、會談及個案工作能力,

督導經常會向社工提問:

「你對個案的想法是什麼?」、

「什麼原因讓你選擇這樣跟個案說話?」

透過不斷提問,甚至是「詰問」的過程,

讓我們持續向內探索、自我認識,

並且對於自己的言行會如何影響個案的反應及工作進程有更高的掌握度;

而這樣的訓練到最後讓我腦袋中經常會出現「分身」來自問自答,例如:

分身:『為什麼別的個案說他們不離開

受暴環境我都可以接受,但是這個

個案說他不離開卻讓我這麼生氣?』


我:「其實這個案比起其他個案

是很有資源也很有能力的,

就只是因為害怕改變而不敢離開。」


分身:『原來我對於缺乏勇氣、害怕改變、

個性比較怯懦的個案是會生氣的。』


有了這樣的自我認識後,

我就會知道下次當我再遇到類似個案時,

我必須特別注意自己的情緒反應,

以免不小心讓個案產生被責備的感覺,

導致我們無法建立後續的信任關係;


當然以上的舉例只是一個表層的覺察,

如果經常遇到類似個案引起我的情緒,

導致我跟這類型個案的工作容易卡關,

這時候就需要再往更深一層去探索挖掘,

一層、一層撥開之後我可能就會發現,

我對於「缺乏勇氣、害怕改變的個案」容易感到生氣可能是因為,

我從小被父母教導,不管如何都應該要努力離開不好的環境或選擇,

這樣的信念影響我也如此去要求個案;


而在徹底了解這之間的因果關聯後,

我不需要為了服務個案放棄我的價值觀,

只需要覺察這樣的價值觀會如何影響

我與個案之間的工作關係,

並且知道在跟個案互動時,

要如何調整跟收放自己的想法即可。

以過去的助人工作經驗分享到這裡,

不知道大家覺得「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呢?」


對我來說「自我覺察」有點像是訓練另一個「分身」,

來作為自己的「諮商師」這樣的概念,

讓我們透過自我覺察可以對於自己、

人際關係、外在環境產生新的看見,

藉此做出不同的選擇與決定,

希望最後可以得到我們所欲求的結果;


這讓我想起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什麼叫作『瘋子』,

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

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如果沒有進行自我覺察,

我們遇到事情就是只會依照本能反應,

本能的反應通常都是無意識的,

而且帶來的往往都是我們不想要的結果,

如果遇到同一件事情,

每次我們都依照本能反應,

基本上就只會引發相同的結果,

但我們又無法改變他人或外在環境,

這時候反求諸己、藉由自我覺察來

調整及改變自己可能就是唯一的路。

延續作為自己的「諮商師」這個概念,

今天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情,

讓我們產生了很大的情緒反應,

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們除了身為事件中的「當事者」,

也可以練習長出像是諮商師的「旁觀者」角度,

在事情發生後回頭自問:

「為什麼這件事情會讓我這麼生氣?」

「什麼原因讓我如此耿耿於懷?」

因為不同的人遇到同一件事情

會出現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自我覺察是很有趣的自我認識活動,

當你願意保持坦誠開放的心態自問自答,

你將有機會認識收穫最獨一無二的自己。


總結來說,目前我覺得,

「自我覺察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

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

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raw-image

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

你覺得自我覺察是什麼呢?

歡迎你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


接下來我也希望可以盡快再跟你分享,

「自我覺察的好處是什麼?」

「該怎麼進行自我覺察?」

這兩個主題。


而如果你想要更了解內在的自己,

但不知道該怎麼進行自我覺察,

也歡迎你來預約【知心尋己–自我覺察陪伴諮詢服務】

讓我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陪你梳理情緒、整理情境、明理情結,

希望最後讓你透過自我覺察獲得療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秀慧的沙龍
54會員
132內容數
秀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自我覺察是指對自己內在感受、思維、行為以及與外界互動的一種敏感和理解。這不僅包括對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還包括對身體感覺、價值觀、信仰和目標的覺察。自我覺察是一種主動的、深入的自我觀察,旨在提高對自己的全面理解,這種理解超越了表面層次的自我認知。 過去我們常常說「認識自己」很重要。更精確一點地說,我
Thumbnail
自我覺察是指對自己內在感受、思維、行為以及與外界互動的一種敏感和理解。這不僅包括對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還包括對身體感覺、價值觀、信仰和目標的覺察。自我覺察是一種主動的、深入的自我觀察,旨在提高對自己的全面理解,這種理解超越了表面層次的自我認知。 過去我們常常說「認識自己」很重要。更精確一點地說,我
Thumbnail
最近分別從不同朋友那裡,獲得對於我粉專文章的不同回饋; 一位認識一段時間的男性朋友,委婉表示我的文章內容太長而且充滿灰色氣息,因此讓人難以閱讀消化,我能明白他的感受,因為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苦惱的部分;
Thumbnail
最近分別從不同朋友那裡,獲得對於我粉專文章的不同回饋; 一位認識一段時間的男性朋友,委婉表示我的文章內容太長而且充滿灰色氣息,因此讓人難以閱讀消化,我能明白他的感受,因為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苦惱的部分;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不認為「自我覺察」歸類為身心靈,它只是個人進步的其中一項工具。日常生活及工作,自己會發現自己有錯然後改正,這就是自我覺察。有時不用把幫助自我成長的工具神聖化,能夠持續用在現實生活才有意義。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不認為「自我覺察」歸類為身心靈,它只是個人進步的其中一項工具。日常生活及工作,自己會發現自己有錯然後改正,這就是自我覺察。有時不用把幫助自我成長的工具神聖化,能夠持續用在現實生活才有意義。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我在服務的過程中,因為這個服務的時常比較長,我會提醒個案注意自己有什麼地方改變,提醒個案自己做覺察,進而給予建議。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我在服務的過程中,因為這個服務的時常比較長,我會提醒個案注意自己有什麼地方改變,提醒個案自己做覺察,進而給予建議。
Thumbnail
不管你的答案是「YES!」或「NO!」,今天我都要來分享「如何進行自我覺察?」這個主題,希望看完之後能夠讓你有初步的概念及方法,跟著我一起踏入自我覺察的世界,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經驗中,透過覺察變得更了解自己,並在產生新的看見後,做出與過去不同的選擇與決定,進而有機會得到我們所欲求的人生!
Thumbnail
不管你的答案是「YES!」或「NO!」,今天我都要來分享「如何進行自我覺察?」這個主題,希望看完之後能夠讓你有初步的概念及方法,跟著我一起踏入自我覺察的世界,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經驗中,透過覺察變得更了解自己,並在產生新的看見後,做出與過去不同的選擇與決定,進而有機會得到我們所欲求的人生!
Thumbnail
而且因為這兩天的行程幾乎都沒有照我事前花時間安排的內容走, 我還帶著不以為然的語調脫口而出: 「這樣我以後應該都不用先排行程了吧」 我對於自己突然講出這句話感到驚訝, 因為我很少對家人以外的人直接發脾氣, 這讓我內心的情緒警鈴響起, 立刻反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呢?」
Thumbnail
而且因為這兩天的行程幾乎都沒有照我事前花時間安排的內容走, 我還帶著不以為然的語調脫口而出: 「這樣我以後應該都不用先排行程了吧」 我對於自己突然講出這句話感到驚訝, 因為我很少對家人以外的人直接發脾氣, 這讓我內心的情緒警鈴響起, 立刻反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呢?」
Thumbnail
對我來說「自我覺察」有點像是訓練另一個「分身」, 來作為自己的「諮商師」這樣的概念, 讓我們透過自我覺察可以對於自己、 人際關係、外在環境產生新的看見, 藉此做出不同的選擇與決定, 希望最後可以得到我們所欲求的結果。
Thumbnail
對我來說「自我覺察」有點像是訓練另一個「分身」, 來作為自己的「諮商師」這樣的概念, 讓我們透過自我覺察可以對於自己、 人際關係、外在環境產生新的看見, 藉此做出不同的選擇與決定, 希望最後可以得到我們所欲求的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