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征服到臣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二座山」的作者大衛布魯克斯以兩座山比喻兩種不同的生命追求,第一座山屬於征服,追求世俗成就,是個力爭上游的精英主義者;第二座山是臣服,臣服於我們內心的家庭、志業、信仰與價值的承諾,是個平等主義者,與需要幫助的人並肩同行;換句話說,第一座山是為自己而活,而第二座山是為服務他人而活。
宗教大師的開示常會提到類似的概念:我們必須先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必須先奉獻自己,才能把一切拿回來。在自我意識太過強烈的世界裡,這些大師們提醒我們,從一個只有自己的擁擠世界,轉念活到一個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寬廣世界。
這些道理雖然容易懂,但是不容易做到,價值觀的轉變往往會發生在生命的谷底,也就是遭遇重大挫折之後,作者布魯克斯認為,因為某個過去一直很有用且令人開心的東西,也就是自我意識,必須先死去,才能看見內在更深層的自己,只有在痛苦中,我們才會領悟到,過去以為最重要的成就與聰明才智……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而過去被我們忽略的心靈,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
有別於馬斯洛的人生需求的層次,布魯克斯將人的慾望分為六個層次,第一及二屬於第一座山的,比如享受美食好車豪宅等的物質滿足,及贏得勝利和認可,以功成名就為目標的自我滿足。
第三種層次的慾望是智性滿足,學習新事物、探索世界的渴望;第四種是世代傳承,透過回報他人及服務社群而獲得滿足;第五種是圓滿的愛,付出與得到愛;最後是超越,知道自己遵循理想而活所帶來的感受與滿足。
作者在重視個人主義、以自由及成就為主流的美國提倡奉獻與承諾,似乎很老派與政治不正確,但是他卻提醒:「政治上的自由很棒,但是當個人,社交和情感上的自由成了我們最終目的,它絕對爛爆了。它會導致我們過著漫無目標的忙碌生活,沒有可辨識的方向,也沒有穩固的基礎,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自由與承諾的關係,作者比喻得非常好:「自由並不是你想一生縱情倘佯的海洋,而是你想跨越的河流,然後你才能讓自己在對岸扎根,並意志堅定地對某件事做出承諾。」
承諾是答應去做某件事,而且不期待獲得回報,承諾是與人與社群連結在一起的開始。自由是追求無拘無束的自我,相反的,承諾會創造出關係緊密的社會。
以自由為基礎的第一座山把自我的慾望看成是生命最重要的事物,而以承諾與奉獻構築的世界觀,把關係與心靈的渴望看得最重要。
親愛的朋友,你打算登上那一座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我們在推動環境保護運動時,所採取的是「為後代子孫著想」的道德訴求,想不到這二、三十年全世界人口大量成長及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結合造成對自然資源過度耗損之後,如今的危機已不是「後代子孫」般遙遠的未來,而是我們及孩子們這現存的一代就會遭遇得到。
在人口擁擠,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與新北市,近年慢慢出現了一座座或大或小,甚至迷你型的農場,如果用句時髦又有學問的話說,這是都市裡的「可實地景」。 田園城市並不只是利用城市裡的空地種菜,它也是食農教育的一環,讓校園裡的閒置空間,化身為學生認識食物,接近土地的機會。 從土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
曾經有一次應邀擔任某個獎項的評審,在會議空檔與坐在隔壁的老師聊天,他剛參加過荒野的活動,很好奇為什麼荒野的志工都那麼熱情,尤其他知道在荒野的志工是沒有車馬費,甚至連一個便當錢都要自己出。 我知道那位評審老師是學教育的,就很簡單地只用動機理論這個觀點來說明。 活得興高采烈
雖然現代人外貌看起來年輕,實際上也比以前父執輩相同年齡時來得有活力,但是身體裡的各個器官難免會隨著年歲增長而退化,比如味覺嗅覺及腸胃功能的降低,咀嚼能力變差,口水分泌減少,這些生理條件的改變,會影響飲食的選擇。 吃全食物 南瓜的籽跟囊,剁碎後加上蛋與飯,就變成美麗又可口的蛋炒飯。 天天五蔬果
有人說,錢德勒是美國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創造出的偵探菲力普馬羅,是冷硬派推理小說的代表人物,之所以會從書架上找出錢德勒所寫的「漫長的告別」這本書,是因為在「滴水的推理書屋」影集中,看到一瞥而過的書封,「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就是錢德勒引述法國俚語為這個故事所下的註腳。
最近與旅居英國的朋友利用返台省親的機會碰面,知道他想在退休後回台灣創立時間銀行的社會企業。他想推動的模式與瑞士及台灣正在做的不同,不以長照老人為標的,而是擴及所有年齡層的交換服務,跟英國比較像。
以前我們在推動環境保護運動時,所採取的是「為後代子孫著想」的道德訴求,想不到這二、三十年全世界人口大量成長及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結合造成對自然資源過度耗損之後,如今的危機已不是「後代子孫」般遙遠的未來,而是我們及孩子們這現存的一代就會遭遇得到。
在人口擁擠,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與新北市,近年慢慢出現了一座座或大或小,甚至迷你型的農場,如果用句時髦又有學問的話說,這是都市裡的「可實地景」。 田園城市並不只是利用城市裡的空地種菜,它也是食農教育的一環,讓校園裡的閒置空間,化身為學生認識食物,接近土地的機會。 從土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
曾經有一次應邀擔任某個獎項的評審,在會議空檔與坐在隔壁的老師聊天,他剛參加過荒野的活動,很好奇為什麼荒野的志工都那麼熱情,尤其他知道在荒野的志工是沒有車馬費,甚至連一個便當錢都要自己出。 我知道那位評審老師是學教育的,就很簡單地只用動機理論這個觀點來說明。 活得興高采烈
雖然現代人外貌看起來年輕,實際上也比以前父執輩相同年齡時來得有活力,但是身體裡的各個器官難免會隨著年歲增長而退化,比如味覺嗅覺及腸胃功能的降低,咀嚼能力變差,口水分泌減少,這些生理條件的改變,會影響飲食的選擇。 吃全食物 南瓜的籽跟囊,剁碎後加上蛋與飯,就變成美麗又可口的蛋炒飯。 天天五蔬果
有人說,錢德勒是美國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創造出的偵探菲力普馬羅,是冷硬派推理小說的代表人物,之所以會從書架上找出錢德勒所寫的「漫長的告別」這本書,是因為在「滴水的推理書屋」影集中,看到一瞥而過的書封,「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就是錢德勒引述法國俚語為這個故事所下的註腳。
最近與旅居英國的朋友利用返台省親的機會碰面,知道他想在退休後回台灣創立時間銀行的社會企業。他想推動的模式與瑞士及台灣正在做的不同,不以長照老人為標的,而是擴及所有年齡層的交換服務,跟英國比較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的目標不是一份工作、不是一段關係,甚至不是某個職業領域。你生命的首要之務就是來到這個世界。~《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The Mountain Is You》, Brianna Wiest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獨特的意義,追尋內心的呼喚,跨越傳統價值的限制,探索無限的潛力。
有人說: 自己爬自己的頂峯,跟自己挑戰,就無需聽他人說,名額已滿。 然而這牽涉到造自己的山啊,不容易啊! 當我們選擇「爬自己的山」,這意味著我們不再將外界的評價、規範或期望作為主要參考,而是選擇了自己定義目標、設立標準,這種自主的挑戰過程無疑艱難,但也是通向真正自由與成功的關鍵。 造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怎樣才是成功的人生? 有很高的功成名就、漂亮的房子、被納入合適的社交圈、美滿的家庭、跟好友吃美食,這些社會文化設定的目標,都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作者歸類在第一座山,很多人終其一生努力,登上第一座山的頂峰,卻只得到空虛;又或是在此時發生疾病、失去家人等意外,
Thumbnail
“人總會越活越好。人生中會出現這樣的時刻,只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些;你發現了人生的真正目的。”   好書分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David Brooks 翻譯:廖建容 天下文化出版   第一座山是我們熟悉的社會運作模型,念一個好的
Thumbnail
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於自主和自由的追求,也呼應了人生中最深刻的價值觀念之一:自我實現。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被生活的種種紛擾所困擾,忙於解決各種外在的壓力和期望,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忽略了追尋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決定做自己
Thumbnail
試著用「活在極致,以便尊重生命的態度。」為楔子,竟可以在「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隆起高山、涓流成海。 原來自己還是建築師,只是老闆變成大自然而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慶祝自己的小成功、價值被愛被尊重的重要性,並鼓勵我們以自己為出發點,現在就行動並展現正確的事情。文章中也引用了《第二座山》中的譬喻,告訴我們在完成人生第一座山後,應該如何攀登為他人服務的第二座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的目標不是一份工作、不是一段關係,甚至不是某個職業領域。你生命的首要之務就是來到這個世界。~《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The Mountain Is You》, Brianna Wiest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獨特的意義,追尋內心的呼喚,跨越傳統價值的限制,探索無限的潛力。
有人說: 自己爬自己的頂峯,跟自己挑戰,就無需聽他人說,名額已滿。 然而這牽涉到造自己的山啊,不容易啊! 當我們選擇「爬自己的山」,這意味著我們不再將外界的評價、規範或期望作為主要參考,而是選擇了自己定義目標、設立標準,這種自主的挑戰過程無疑艱難,但也是通向真正自由與成功的關鍵。 造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怎樣才是成功的人生? 有很高的功成名就、漂亮的房子、被納入合適的社交圈、美滿的家庭、跟好友吃美食,這些社會文化設定的目標,都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作者歸類在第一座山,很多人終其一生努力,登上第一座山的頂峰,卻只得到空虛;又或是在此時發生疾病、失去家人等意外,
Thumbnail
“人總會越活越好。人生中會出現這樣的時刻,只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些;你發現了人生的真正目的。”   好書分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David Brooks 翻譯:廖建容 天下文化出版   第一座山是我們熟悉的社會運作模型,念一個好的
Thumbnail
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於自主和自由的追求,也呼應了人生中最深刻的價值觀念之一:自我實現。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被生活的種種紛擾所困擾,忙於解決各種外在的壓力和期望,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忽略了追尋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決定做自己
Thumbnail
試著用「活在極致,以便尊重生命的態度。」為楔子,竟可以在「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隆起高山、涓流成海。 原來自己還是建築師,只是老闆變成大自然而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慶祝自己的小成功、價值被愛被尊重的重要性,並鼓勵我們以自己為出發點,現在就行動並展現正確的事情。文章中也引用了《第二座山》中的譬喻,告訴我們在完成人生第一座山後,應該如何攀登為他人服務的第二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