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幾座人生的高峰要攀爬?

你有幾座人生的高峰要攀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大衛,布魯克斯的著作,第二座山的啟發。

定義第二座山之前,先告訴你什麼是第一座山,那就是個人的功成與名就。可以簡單的理解,想要收入更高的工作,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品質。你可能還在攀爬,你也可能已經攀爬到適當的高度,但是第一座山所帶給你的快樂,很直接,但不永恆。

再來就是第二座山了,我有一個更有趣的解釋,攀爬第二座山的目的,是失去自己。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會為了這座山,而不惜犧牲你自己。他可能是你的志業,你的婚姻,你的人生觀與信仰,或是你的所在的社群團體。這邊不得不歌頌,許多女性真的為了婚姻,犧牲了不少自己的第一座山,但即便你單身,你都應該要找到自己的第二座山。

會不會有人說,我第一座山都沒爬上去,是不是先把第一座山攻克,再來談論第二座山呢?這乍聽之下有道理,但是在你沒有任何的第二座山,你的快樂會很不持久。因為你永遠只會看到,你沒有的財、名、利與權力等等。我們說一個,一輩子都攀爬第二座山的故事。

這是在台東偏鄉的,70歲的老婦人,她是國小第一名畢業的,因為家境清寒,逼迫國小畢業後,就要去工作,分擔家計,她一輩子都是用勞力來工作。但是她立志,並持之以恆把他收入的一部分,捐給學校。希望有獎學金可以幫助,像她一樣沒錢讀書,但是卻很喜愛讀書的人,讓其能夠接受教育,聽說這個舉動已45年了,未曾停歇。

然而這個老婦人,內心一定是非常開心的,她的使命感就是,讓所在偏鄉小孩,不要因為經濟壓力,而放棄唸書的機會,可以避免重複他的悲劇,若要用收入衡量,她可能一輩子都不算高,但是在第二座山的高度,卻是常人望塵莫及。

所以第二座山,並不是一定要攀登完第一座山,才開始攀登。有些人為了愛情,為了家庭是同時攀爬,有些人為了理想的美好世界工作,那也是同時。雖然大多數的富商,創造的基金會更有效率,比如說比爾蓋茲跟巴菲特。但是這世界這社會,都更需要再攀爬第二座山的人,因為你將進入一個美好的世界。

圖片來源:https://vovworld.vn/zh-CN/%E6%8E%A2%E7%B4%A2%E8%B6%8A%E5%8D%97/%E9%80%A0%E8%AE%BF%E7%AE%A1%E7%B0%BF%E7%9A%84%E5%B1%B1%E4%B8%8E%E5%8F%8C%E5%B1%B1%E4%BC%A0%E8%AF%B4-648552.vov

avatar-img
Only Two 翁立兔的沙龍
195會員
275內容數
我的沙龍有五種主題,自我成長、健康、職場、投資理財與有趣的心情隨筆,目前深耕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的系列,常常能給不少格友與讀者啟發。希望能給路過的你,也有收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從小被誠實兩個字壓得很重。 小時候聽過,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雖然這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故事六歲的華盛頓,因為愛上小斧頭,看倒了父親親愛的櫻桃樹。 坦承以後不但沒有挨罵,反而被父親誇獎誠實。 回想六歲的我,如果當時因為愛玩電動,而沒去上兒童美語,我誠實的說玩到忘記時間,換來的可是一頓
小時候常聽一個玩笑,誰最怕死?答案是秦始皇,因為他天天想要長生不老。那時候對於死亡的理解,並不深刻。我身邊幾乎每一個人(包含我),對死亡最深刻的體驗,我想都是身邊某一個至親的離開,且那時候你已經不是小孩。比如說家父就是在我19歲前離開人世的。
我對愛瑞克的佩服與景仰,是在他上一本暢銷神作【內在原力】。書裡面,透過閱讀,一點一滴的被他感染,彷彿我整個人在讀完他的文字後,也充滿了原力。《原力來源於電影:星際大戰,劇情中要掌控的一種力量。》 原力效應,從一人公司,變成一流團隊,讓我們一起釋放效應。
今天又再一趟心理學課,聽到經典的一個適用於商業與心理學的經典案例!我覺得可以讓大家找回初心的案例,故事如下: 有一個老先生退休了,他每天最開心的是,期待下午在他發現的一個秘境,安靜的享受太陽與風景。
如果你對印度沒有很了解,這篇文章可能會嚇到你。他們到了現在還是有80~85%的人,婚姻是父母決定的,因為他的種性階級,會有很多限制,導致於從小就認為結婚這件事,自己沒有什麼選擇權,但是給出來的調查,出乎意料,他們的離婚率竟然只有1.1%。
是誰偷走了你的好奇心,其實好奇心人人都有。但是好奇心我們出身的環境,一直不利我們擁有它,而如果好奇心不在,他就沒辦法啟發人們思考,進化自己的思維。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從小被誠實兩個字壓得很重。 小時候聽過,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雖然這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故事六歲的華盛頓,因為愛上小斧頭,看倒了父親親愛的櫻桃樹。 坦承以後不但沒有挨罵,反而被父親誇獎誠實。 回想六歲的我,如果當時因為愛玩電動,而沒去上兒童美語,我誠實的說玩到忘記時間,換來的可是一頓
小時候常聽一個玩笑,誰最怕死?答案是秦始皇,因為他天天想要長生不老。那時候對於死亡的理解,並不深刻。我身邊幾乎每一個人(包含我),對死亡最深刻的體驗,我想都是身邊某一個至親的離開,且那時候你已經不是小孩。比如說家父就是在我19歲前離開人世的。
我對愛瑞克的佩服與景仰,是在他上一本暢銷神作【內在原力】。書裡面,透過閱讀,一點一滴的被他感染,彷彿我整個人在讀完他的文字後,也充滿了原力。《原力來源於電影:星際大戰,劇情中要掌控的一種力量。》 原力效應,從一人公司,變成一流團隊,讓我們一起釋放效應。
今天又再一趟心理學課,聽到經典的一個適用於商業與心理學的經典案例!我覺得可以讓大家找回初心的案例,故事如下: 有一個老先生退休了,他每天最開心的是,期待下午在他發現的一個秘境,安靜的享受太陽與風景。
如果你對印度沒有很了解,這篇文章可能會嚇到你。他們到了現在還是有80~85%的人,婚姻是父母決定的,因為他的種性階級,會有很多限制,導致於從小就認為結婚這件事,自己沒有什麼選擇權,但是給出來的調查,出乎意料,他們的離婚率竟然只有1.1%。
是誰偷走了你的好奇心,其實好奇心人人都有。但是好奇心我們出身的環境,一直不利我們擁有它,而如果好奇心不在,他就沒辦法啟發人們思考,進化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