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蟲出墨│《尋琴者》追弦逐律後的驀然回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總想像著那些擅長「琴」樂的人都身繫一種擺盪於秀雅內斂與隨情狂放間,振幅極廣的浪漫特質。然而無論學的是哪種琴,多是被寄予更溫婉的、在世俗中被歸類為更高尚的期望,因此,被琴聲所成就的他們,彷彿也被琴弦所束縛。
(以下內容可能涉及部分劇情)
首先我想問的是,一架好的琴需擁有那些條件呢?
品牌?木材?音質?手感?
還是順眼順手就行?
我以為調音師調的是音準,卻偏偏總有人要求音色,像是在說身家樣貌都中意,就是說的話不中聽。
沒說在挑琴,還以為是在挑伴侶。
當然敘述者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挑琴,或是人。他所訴說的是關於一位企業家在妻子過世後決定投入二手琴交易生意──這個過程的故事。大概也可以說是尋找二手琴的故事,而企業家則是他故事中的主角。
由於僅將自己定位在調音師這個角色,敘述者理所當然的彈著別人的琴、將琴音照著琴主的要求做修飾。最能傾聽琴弦傾訴的他,在被云云音賢作為傾訴對象的同時,卻鮮少向他人談起自己。他是否真的沒有偏好的音色?是否真的不曾渴望擁有一架鋼琴?或許是還太過年輕,我並非每次都能分辨調音師在談及往事時的那些泛音究竟有無弦外之意,只能從被無心挑起後又隨意放置的期待、自認成為共犯而帶上的罪惡感,以及,當那些隨遇而安的淡然忽地在下個音鍵轉調成懷才不遇的不甘等種種時刻,來窺探他那顆企圖用置身事外的姿態所掩飾的、易受撥弄的心。
是啊,就算嘴上說著琴歸何處非他所管、也沒有對自身的才華表露過太多自滿,讓我一度相信他從事這樣的幕後工作毫無遺憾,也對他是否有在尋找某架鋼琴而抱有懷疑。但,就如同無種生根成不了胡桃楓杉,無人彈奏的琴是不會兀自響起的。即便同情不是誰來都容易,對於擅長傾聽的人來說,共情或許還是避無可避吧?
尤其是一個會藉由別人的故事來解構自己靈魂瘡傷的人。
誰的琴鍵被誰割劃過?誰的雙手又曾被誰挖掘、拾起和推卻?無論是故人,還是自己,忍不住在他者身上找尋熟悉身影的我們,和忍不住在尋琴的路上將自己的失落反覆投射的調音師,又有什麼不同呢?由於他所彈奏的故事參雜了譜面上沒有的即興,把旁聽者的興趣從主旋律上轉移出去,作為純粹的敘述者,他是失格的──不懂音律的我明明只能這樣半吊子的理解著,卻又不知在何時對哪個調子產生了共鳴,胸口的調律釘也不知不覺被一旋、一旋的拴緊。
avatar-img
2會員
29內容數
即便生於光影、表以顏色、奏演悅音,終只見著黑白行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膠捲裡的墨水 的其他內容
綁架事件與其說是軸心,我倒覺得它是個倒扣在主軸之外的透明玻璃杯,因為故事並非圍繞於事件,而是圍繞著身為目擊者的主角。
即便那會是一場終將道別的相遇,那也並非毫無意義。
角色們戀情危機與生命威脅相互糾纏的情節,讓走入謎團濃霧的我不知不覺就像中了魔咒般停不了翻頁的手,急著拼湊線索,卻又落得跟主角們一起掉入圈套。
兼差的同時聽聽別人的故事,順手做推理,順便談戀愛──要是書店店員的工作會讓你腦海中閃現這樣的情境,可能得先反省一下:是不是小說看太多了呢?
「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 這話能若真能說的無後之憂又理所當然,那大概是我們都平凡的過於幸福了。
綁架事件與其說是軸心,我倒覺得它是個倒扣在主軸之外的透明玻璃杯,因為故事並非圍繞於事件,而是圍繞著身為目擊者的主角。
即便那會是一場終將道別的相遇,那也並非毫無意義。
角色們戀情危機與生命威脅相互糾纏的情節,讓走入謎團濃霧的我不知不覺就像中了魔咒般停不了翻頁的手,急著拼湊線索,卻又落得跟主角們一起掉入圈套。
兼差的同時聽聽別人的故事,順手做推理,順便談戀愛──要是書店店員的工作會讓你腦海中閃現這樣的情境,可能得先反省一下:是不是小說看太多了呢?
「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 這話能若真能說的無後之憂又理所當然,那大概是我們都平凡的過於幸福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先前老婆約了一位調音師來家裡為鋼琴調音,言談之間發現老師的閱歷十分豐富,一問才知道他離開公司出來獨立開業已經四十多年,和老師聊工作的甘苦談,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之處。 我們問老師:出來獨立開業,沒有了公司的奧援,如何找到業務機會呢?老師說,重要的是要靠服務和技術取得客人的信任。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中和景平站旁有一間特別的歐洲二手提琴專門店叫「舊琴人」,老闆原本在貿易公司工作,經營義大利工作室琴,因此認識歐洲琴商,現在半退休狀態專心投入二手歐洲老琴的懷抱,進歐洲30、40年以上的老琴來賣。 十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日前與先生外出用餐,沒想到餐聽出菜比預期更慢,等著等著,我發覺餐廳播放的音樂很特殊,隨口問先生那是什麼樂器,先生說是獨弦琴。一根弦便能演奏流行歌曲,我覺得很神奇。非琴非箏的音色,素樸而有古意,彷彿自遙遠的年代傳來,向聽眾娓娓訴說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 隔天先生找來獨弦琴的演奏影片,琴音悠揚婉轉,比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選購提琴是一個需要謹慎的過程,許多人對品牌、老師推薦、價格與品質以及購琴地點存在迷思。本文解釋了這些迷思並提供了建議。此外,推薦了一家老店——海笛樂器,該店在提琴選購和售後服務方面都有著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我的調音器兼節拍器是Seiko STH200(See Here),常態性的掛在譜架上。想要學拉小提琴這件事,只要提到不知道音準,需要看調音器,這時就會有很多人跟你說,不要用調音器,要用耳朵聽。 這件事我也知道,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聽不出來啊怎麼辦。所以我還是默默地偷偷開著調音器不敢給人知道。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無效的溝通更讓人心累。也許你會想,只是想要有個願意傾聽,接住並理解當下情緒的對象,為何這麼難?確實很難,但有這樣感受的你一點也不孤單。這種對知音的渴求,以及知音難尋的感慨,是古典文學裡相當常見的主題。著名的伯牙鼓琴就是典型的例子。
Thumbnail
先前老婆約了一位調音師來家裡為鋼琴調音,言談之間發現老師的閱歷十分豐富,一問才知道他離開公司出來獨立開業已經四十多年,和老師聊工作的甘苦談,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之處。 我們問老師:出來獨立開業,沒有了公司的奧援,如何找到業務機會呢?老師說,重要的是要靠服務和技術取得客人的信任。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中和景平站旁有一間特別的歐洲二手提琴專門店叫「舊琴人」,老闆原本在貿易公司工作,經營義大利工作室琴,因此認識歐洲琴商,現在半退休狀態專心投入二手歐洲老琴的懷抱,進歐洲30、40年以上的老琴來賣。 十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日前與先生外出用餐,沒想到餐聽出菜比預期更慢,等著等著,我發覺餐廳播放的音樂很特殊,隨口問先生那是什麼樂器,先生說是獨弦琴。一根弦便能演奏流行歌曲,我覺得很神奇。非琴非箏的音色,素樸而有古意,彷彿自遙遠的年代傳來,向聽眾娓娓訴說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 隔天先生找來獨弦琴的演奏影片,琴音悠揚婉轉,比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選購提琴是一個需要謹慎的過程,許多人對品牌、老師推薦、價格與品質以及購琴地點存在迷思。本文解釋了這些迷思並提供了建議。此外,推薦了一家老店——海笛樂器,該店在提琴選購和售後服務方面都有著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我的調音器兼節拍器是Seiko STH200(See Here),常態性的掛在譜架上。想要學拉小提琴這件事,只要提到不知道音準,需要看調音器,這時就會有很多人跟你說,不要用調音器,要用耳朵聽。 這件事我也知道,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聽不出來啊怎麼辦。所以我還是默默地偷偷開著調音器不敢給人知道。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無效的溝通更讓人心累。也許你會想,只是想要有個願意傾聽,接住並理解當下情緒的對象,為何這麼難?確實很難,但有這樣感受的你一點也不孤單。這種對知音的渴求,以及知音難尋的感慨,是古典文學裡相當常見的主題。著名的伯牙鼓琴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