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9/19 有煩惱或許才是好事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又出現看似更大、更深的擔憂,換個角度想,就是因為過去的某些議題已經解決、找到答案,安定一陣子後、又不滿意現況時才會有這些擔憂,能意識到也算是成長的第一步。煩惱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每次回想起來,最美好的事在克服過程中,看到自己一點點的改變與成長、激勵自己,達到目標後,快樂往往會稍縱即逝。煩惱是需要的。
      過了一陣子後,又突然想到過度樂觀反而不好,我真的是從骨子裡樂觀到我自覺有點危險(大學後面幾年有好幾次報告都在趕deadline),現在開學了稍微有一點點危機意識,至少對我來說有煩惱、有焦慮才是好事,我的思想也能因此更加深。再加上,有陽光的一天也可以是下雨的,我並不會因此失去快樂或樂觀的本能,但同時我需要思考更遠、去主動面對成長中的那些不舒服,這兩者是可以同時存在的,最難得往往是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彈性的轉換。
      另外,今天上了一堂關於睡眠相關議題的講座和治療,知道說原來台灣有230萬的人有慢性失眠的問題,而一年就吃掉3億多顆的安眠藥、開出8億多張有安眠藥的醫囑(印象中是103年調查的資料),安眠藥已經近乎到濫用的程度了,因此現在推動睡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睡眠的問題應該算是最典型心理、行為影響生理的現象,主要又在成年人、出社會的人居多。想到晚上回家搭公車時,車上擠滿轟轟鬧鬧的學生,學生時期的我們,大概沒辦法想像長大後要面對這麼多責任、壓力和問題,總是在畢業後才會被逼著一夜長大那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心理學系研究生,記錄日常與心得外,還有讀書、研究、生活中發現的心理學。有陽光的一天也可以是下雨的。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