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前言先定義了關於「智慧」一詞在《韋氏字典》裡的分類 : 1、知識。2、洞見。3、判斷力。知識可由人的智力去汲取累積,而洞見和判斷力則需要智慧的培養,是屬於社會心理學的認知模型,是社會科學統計計量;與用教條式的格言或情境式的寓言來敘述智慧一詞相較,社會心理學式的邏輯思考能夠更清楚明白行為模式或處事態度的起心動念。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充分說明視野的重要性。頁80和頁165分別提到狹隘視野通常源於基本歸因謬誤與意識形態。我們有時候把一個人的舉動過度歸諸他的內在特質,低估外在情境的影響,尤其當他成功或失敗的時候,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式的結果論就很容易歸因善與惡。舉例王力宏事件,一個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知的好男人好先生的形象,是因為長相好,有音樂才華,又是菁英家庭。然而事實並不然,事件內容得知其個人品行不足取的同時也反映出其演出事業因此重挫,但我們也不能說這樣的人就是十惡不赦的人,充其量「 非普世道德認同之流 」形容便是。
另外意識型態上所造成的盲目,本質上容易先入為主,即便想拉大視野,所獲取的資訊也總是受限。之所以受限是因為我們的雙眼位於頭部的前方,雖然周圍有360度,卻只能看到約180度(不轉動頭的情形下),而且注意力只放在其中的30分之一;能閱讀文字的範圍,只有6度而已。其次,注意力的容量大約是同時只能想到5-9個獨立資訊。因而我們意識形態下的產物幾乎僅僅只是我們所看到的區塊。
世界不見得總是一目瞭然,有些資訊顯眼醒目,有些資訊隱而未現,也因此我們最容易取得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資訊,而且通常失之偏頗。增加知識能提升認知,也就能洞悉未來,更能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