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在臺東的N種可能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 / 邸TaiDang創生基地
邸 Tai Dang(台語在台東)是台灣宜花東少數的創業空間與發展最早的創業社群。103年1月落地臺東發展,104年5月我們承租臺東糖廠廠長舊宿舍,成立了台灣宜花東第一間共同工作空間「邸 Tai Dang-臺東共同工作空間」,也是台灣首處,將日式老屋做為共同工作空間的基地,107年更名為Tai Dang創生基地。
成立創生基地 打造四大服務
108年展開邸TaiDang 2.0發展階段,將已經閒置了多年的臺東糖廠舊製糖倉庫重新改造,將原有共同工作空間升級為創生基地,並定義為「助創空間」提供地方創業者實踐、觀察和支援生態系統。我們從返鄉或移居東部者的需求為出發,規劃了「良倉選品」、「訂製路線」、「創業規劃」、「商業空間」等4種產品與服務。
返鄉或移居臺東者在創業初期所需的工作空間、會議室、教室等皆完整提供。創業發展階段需要合適的政府資源協助、可一同討論成長的同路夥伴、面對關鍵決策需要諮詢都可加入邸TaiDang自辦的創業孵化器。創業已到需要驗證、產品展售時,可使用基地內創業實驗空間來試驗產品、蒐集消費者回饋來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
下鄉深蹲 移居倡議
多年來深耕達仁鄉,與達仁鄉公所合作,深化陪伴達仁鄉創業青年,以返鄉圓夢主題,輔導、陪伴、行銷在地青年,每年協助3組業者、青年,包括樊事用心農場也是百大青農的樊永忠、經營超過50年部落柑仔店東隆商號的葛鴻文、部落少見的畜牧品牌塔堡農產品企業社的黃漢忠、推動排灣族文化Talem卡路風工坊的藍保.卡路風(Lanpaw Kalijuvung)、不懂休閒農場、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等多名地方創生事業者,讓達仁鄉注入另一股返鄉創生新力!
109年邸TaiDang持續深化創育孵化與輔導陪跑能量,持續發展自辦的創業孵化器「大圈圈計畫」第四屆,推動創業修練小聚、地方創生事業手冊、地方創生事業者產品與農產契作認養平台、企業採購市場開拓活動、地方創業戰情室等工作,因應後疫情時代與數位轉型。並與林事務所林承毅執行長於台北共同舉辦「移駐臺東」活動,提供試駐工作體驗、移居、返鄉、二地居、關係人口等長短期工作機會,創造移駐臺東的N種可能,將相關人才轉介給地方夥伴,協力地方發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邸TaiDang創生基地 這次很開心可以收到雜學校的邀請,到桃園參加學習營.因為是不分區的場次,所以這次認識到很多來自台灣不同地方的各地團隊,兩天的交流當中深刻感受的到,相同的是我們都面臨到類似的課題,卻有著不同的發展面貌! 場域經營是道永續課題 兩天學習營隊下來,可以從三個面向去得到不同的
文 / 白屋藝術村 「白屋。藝術村」位於高雄市橋頭糖廠內,原區位為1901年建造的招待所,橋頭糖廠自80年代結束生產後,留下一片百年森林林相,園區內百年大樹和日式宿舍相輝映,構成一幅宮崎駿筆下的迷人場景。 2008年,是橋頭糖廠命運多變的一年。高雄捷運相繼開通,帶來交通便利的同時,百年廠區卻面臨拆除
文 / 白屋藝術村毓伶 「白屋藝術村」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以環境藝術教育與工程減廢為教學目標的環教場所。同時也透過營運藝術家駐村,經由藝術行動探討環境議題,跨域整合的參與進行創新課程開發。 深耕社會各面向的教育影響,媒合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企業,啟動社區建構環境教育基地的可能
文 / 諸羅設計塾 諸羅設計塾於2021年春天創立於嘉義市,作為一個開放參與的創意平台,集結文化、建築、藝術、設計、教育、企劃等多元背景的專業者跨域共創,強調平行且彈性的合作模式,共同執行不同層次的專案。 我們深入探索城市中的公共場域,梳理文化脈絡建立在地觀點,以創意力進行多維度的空間實驗,希望能以
文 / 諸羅設計塾 雖然僅是短短的兩天交流,又剛好在團隊執行專案最忙碌的時刻,整個過程時常被工作的訊息轟炸,還得要晚上熬夜加班趕工,但這兩天的行程下來,我們收穫良多。共識營主要分為兩天,第一天是多位講者的連續分享,第二天早上有舞龍的體驗活動,接續林老師的分享與工作坊。 關於這次的兩個活動場地,能在「
文 / Revery夢想團隊 2016年,來自台中的高中生們秉持著「想讓世界更好」這個想法,並號召全台夥伴們,成立「Revery夢想團隊」,一路到現在帶著這樣的期待前往全台十幾所的國小或兒童之家,這其中也根據當地需求設計相對應的在地課程,希望持續透過團體的號召力,集結更多各地高中生、大學生,一起用志
文 / 邸TaiDang創生基地 這次很開心可以收到雜學校的邀請,到桃園參加學習營.因為是不分區的場次,所以這次認識到很多來自台灣不同地方的各地團隊,兩天的交流當中深刻感受的到,相同的是我們都面臨到類似的課題,卻有著不同的發展面貌! 場域經營是道永續課題 兩天學習營隊下來,可以從三個面向去得到不同的
文 / 白屋藝術村 「白屋。藝術村」位於高雄市橋頭糖廠內,原區位為1901年建造的招待所,橋頭糖廠自80年代結束生產後,留下一片百年森林林相,園區內百年大樹和日式宿舍相輝映,構成一幅宮崎駿筆下的迷人場景。 2008年,是橋頭糖廠命運多變的一年。高雄捷運相繼開通,帶來交通便利的同時,百年廠區卻面臨拆除
文 / 白屋藝術村毓伶 「白屋藝術村」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以環境藝術教育與工程減廢為教學目標的環教場所。同時也透過營運藝術家駐村,經由藝術行動探討環境議題,跨域整合的參與進行創新課程開發。 深耕社會各面向的教育影響,媒合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企業,啟動社區建構環境教育基地的可能
文 / 諸羅設計塾 諸羅設計塾於2021年春天創立於嘉義市,作為一個開放參與的創意平台,集結文化、建築、藝術、設計、教育、企劃等多元背景的專業者跨域共創,強調平行且彈性的合作模式,共同執行不同層次的專案。 我們深入探索城市中的公共場域,梳理文化脈絡建立在地觀點,以創意力進行多維度的空間實驗,希望能以
文 / 諸羅設計塾 雖然僅是短短的兩天交流,又剛好在團隊執行專案最忙碌的時刻,整個過程時常被工作的訊息轟炸,還得要晚上熬夜加班趕工,但這兩天的行程下來,我們收穫良多。共識營主要分為兩天,第一天是多位講者的連續分享,第二天早上有舞龍的體驗活動,接續林老師的分享與工作坊。 關於這次的兩個活動場地,能在「
文 / Revery夢想團隊 2016年,來自台中的高中生們秉持著「想讓世界更好」這個想法,並號召全台夥伴們,成立「Revery夢想團隊」,一路到現在帶著這樣的期待前往全台十幾所的國小或兒童之家,這其中也根據當地需求設計相對應的在地課程,希望持續透過團體的號召力,集結更多各地高中生、大學生,一起用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24.08.09 國家住都中心 國家住都中心今(9)日舉辦臺中「廍子安居」社會住宅開工典禮,1,430戶住宅單元預計117年竣工。總工程經費約79億2千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廍子安居」是臺中市最大的社會住宅,也是中央於臺中市開工第7案,以及在全國第80案開工的社會住宅。 內政部長劉世芳致詞
2024.08.01 經濟部 因應多元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積極打造良好投資環境,正如火如荼進行新園區開發。為吸引優秀廠商進駐投資,特於昨(7/31)日與投資臺灣事務所、新竹縣政府以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糖公司)共同主辦園區招商媒合座談會,吸引了來自各界200多位產業專業人
2024.07.04 國家住都中心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今(4)日舉辦「東光好室」社會住宅開工典禮,提供123戶居住單元,預計於116年完工,總工程經費約9億1,228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興建。本案為中央於臺中市推動社宅開工的第6案,也是北屯區的第2案。 「東光好室」基地位於臺中市北屯區長春自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位於台中的『富興工廠1962』,原為台灣首間化妝品公司盛香堂的老工廠所在地,如今經過重生成為文創景點。在政府和民間合作下,透過設計團隊的努力,將老工廠改造為新興的創意藝術空間,並吸引了眾多國際設計獎的肯定。場內匯集咖啡廳、餐飲、黑膠唱片、攝影、酒吧、二手書等店家,成為臺中文創品牌的聚集地。
2024.04.02 國家住都中心 國家住都中心今(2)日舉辦臺中「榮泉安居」社會住宅開工典禮,206戶住宅單元預計117年完工。總工程經費約10億4千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榮泉安居」為中央於臺中市開工的第4案社會住宅,也是烏日區的第1座。 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表示,今天參加「榮泉安居」社會住宅
Thumbnail
1990年代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和外籍移工,改變了臺灣整個族裔地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因為跨境婚姻移入臺灣,所以將原鄉的飲食習慣也帶入台灣。隨著新住民自力謀生經營東南亞雜貨店和餐飲店的數量增加,人們對於東南亞商品和料理的接受度與消費需求也逐漸提高。
Thumbnail
2024.03.26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今(26)日舉辦「春社安居」社會住宅開工祈福儀式,402戶居住單元預計116年完工,總工程經費約21億3,800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興建。「春社安居」為國家住都中心在臺中市開工的第3座社會住宅,也是南屯區的第1座。 「春社安居」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2024.08.09 國家住都中心 國家住都中心今(9)日舉辦臺中「廍子安居」社會住宅開工典禮,1,430戶住宅單元預計117年竣工。總工程經費約79億2千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廍子安居」是臺中市最大的社會住宅,也是中央於臺中市開工第7案,以及在全國第80案開工的社會住宅。 內政部長劉世芳致詞
2024.08.01 經濟部 因應多元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積極打造良好投資環境,正如火如荼進行新園區開發。為吸引優秀廠商進駐投資,特於昨(7/31)日與投資臺灣事務所、新竹縣政府以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糖公司)共同主辦園區招商媒合座談會,吸引了來自各界200多位產業專業人
2024.07.04 國家住都中心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今(4)日舉辦「東光好室」社會住宅開工典禮,提供123戶居住單元,預計於116年完工,總工程經費約9億1,228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興建。本案為中央於臺中市推動社宅開工的第6案,也是北屯區的第2案。 「東光好室」基地位於臺中市北屯區長春自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位於台中的『富興工廠1962』,原為台灣首間化妝品公司盛香堂的老工廠所在地,如今經過重生成為文創景點。在政府和民間合作下,透過設計團隊的努力,將老工廠改造為新興的創意藝術空間,並吸引了眾多國際設計獎的肯定。場內匯集咖啡廳、餐飲、黑膠唱片、攝影、酒吧、二手書等店家,成為臺中文創品牌的聚集地。
2024.04.02 國家住都中心 國家住都中心今(2)日舉辦臺中「榮泉安居」社會住宅開工典禮,206戶住宅單元預計117年完工。總工程經費約10億4千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榮泉安居」為中央於臺中市開工的第4案社會住宅,也是烏日區的第1座。 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表示,今天參加「榮泉安居」社會住宅
Thumbnail
1990年代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和外籍移工,改變了臺灣整個族裔地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因為跨境婚姻移入臺灣,所以將原鄉的飲食習慣也帶入台灣。隨著新住民自力謀生經營東南亞雜貨店和餐飲店的數量增加,人們對於東南亞商品和料理的接受度與消費需求也逐漸提高。
Thumbnail
2024.03.26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今(26)日舉辦「春社安居」社會住宅開工祈福儀式,402戶居住單元預計116年完工,總工程經費約21億3,800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興建。「春社安居」為國家住都中心在臺中市開工的第3座社會住宅,也是南屯區的第1座。 「春社安居」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