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是喜還是憂?國人去年平均壽命超過80.86歲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TO)定義,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7%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 14%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20%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台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達 80.86 歲
▲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達 80.86 歲
看到這篇新聞報導,國人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台北市為全國最高壽命的都市達84.17歲,而最低壽命的台東縣也有76.64歲,不知道您有怎樣的想法?
若與亞洲主要國家比較,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而與南韓相當;但從老化的速度與世界各國比較,台灣呈現出人口加速老化驚人的現實狀況。
▲ 台灣是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7%)
亞洲主要國家如日、韓,推出漸進退休政策,鼓勵中高齡或高齡者留在原有企業內採「減時、減薪、減量」等方式;而英、美國則傾向符合資格者辦理退休,另謀他職以部分工時、約聘或其非典型作態持續參與勞動市場
我國政府目前的具體作法是將法定退休年齡延後,一方面減緩退休金支付(避免政府財務負擔加重),另一方面好確保勞動力不虞匱乏。
▲ 世界主要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這樣的社會人口分布結構中間大、兩端小的燈籠形呈現,青壯年是勞動力(15歲以上可以工作之民間人口,包括就業者及失業者)的基礎,但明顯可見日趨減少的人口紅利(低生育率)將會是嚴重的國安問題,不僅影響未來社會的經濟發展,更將導致青壯年人口扶養負擔日益沉重,對社會生產力造成衝擊。
▲ 整體勞動力呈現中間大、兩端小的燈籠形
台灣從2020年開始進入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的階段,臺灣人口首度負成長 。對經濟發展影響到產業缺工(提高工資也未必找不到人)、消費力降低(物價通膨)、政府稅收減少(公共政策社會福利縮水)。如何減緩少子化帶來勞動人力短缺衝擊的因應做法,更成為國人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
▲ 扶養比自2012年起逐年上升
▲ 2022年每4.0位工作年齡人口負擔1位老年人口
對於上述呈現的圖表數據與國內的人口結構變遷,您會覺得平均年齡日趨長壽是件好事嗎?特別是正處於三明治世代的中壯年朋友,您是否已然頭皮發麻、難以想像,面對這些現實足以讓我們提早未雨綢繆,好好替自己的未來想想應對策略,避免老年時期走入死胡同,屆時只怕叫天天不應了。
古有云《禮記. 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在現今社會為了達成這個完美理想的成就,唯有健康的身心發展,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享受平衡的生活。
國民健康署針對40~64歲的民眾,提供每3年1次的免費健檢。全國6千多家院所提供服務,定期健檢,累積健康好實力,符合資格的民眾朋友還請多加利用,歡迎至該縣市的特約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適用對象】: 1. 40~64歲,每三年一次。 2. 65歲以上,每年一次。 3. 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每年一次。 4. 55歲以上原住民身分者,每年一次。
本文的圖表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內政部、立法院議題研析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