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黑暗的故事》是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奧茲的代表作,講述自己的家族故事,家族每一個人的經歷、問題和磨難,就真真實實是整個猶太民族歷史的縮影。
她死於來自靈魂深處的孤獨和憂鬱。
電影似乎沒有原著那麼完整,比較著重描述主人公阿莫斯母親哀傷與絕望。這位來自波蘭,在布拉格大學讀過書、最後在希伯來大學畢業的女性,她在耶路撒冷發現,在這裡迎接自己的只有各種各樣難以忍受的日常生活。孩子的尿布偏頭疼,排隊臟兮兮的,廚房衣櫃裡樟腦丸的氣味。
最終患上抑鬱症自殺而亡,去世的時候只有38歲。她死於來自靈魂深處的孤獨和憂鬱。
那年秋天,我,媽媽還有爸爸,我們被綁縛在一起,像三個罪犯,正在同一個號子裡。然而,我們三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意志。儘管身處同一個號子裡,但我們卻是三個孤獨的囚犯,我們之間相隔1000光年,這1000光年把我們全部隔開。哦,不,那不是光年,那是沒有光的胺鹽。哪怕是那一刻,那個星期六的早晨,母親背靠大樹坐在那裡,父親和我枕著他的膝頭,母親撫摸著我和父親,那是我童年最溫暖的一個時刻,即使是在那個時刻,我們之間依然相隔這1000個無光之年。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阿莫斯的父親來自俄國,阿莫斯的母親則來自波蘭,他們同樣嚮往著歐洲,父親會說十幾種語言,而母親也會七八種語言,但他們只教阿莫斯希伯來語,他們害怕學習多種語言會讓阿莫斯受到歐洲大陸的誘惑,對於猶太人來說,那是一片奇妙但是富有殺傷力的土地,是一片禁止入內的應許之地。
大部分的猶太人都熱愛歐洲,他們熱愛歐洲的文化、藝術、歷史傳統,但歐洲卻從未愛過他們。
那時反猶主義蔓延歐洲各角落,每個猶太人都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行為舉止一定要彬彬有禮、怕自己不夠乾淨、怕自己過於表現讓人覺得自己有野心。所有的情感就這樣一點一滴的被扭曲,所有的尊嚴就這樣像鐵鏽一樣的被消耗。
這些參與了歐洲一千多年文明進程的猶太人,他們在那片土地生活幾個世代,但是忽然有一天,歐洲人說你們滾回巴勒斯坦去,甚至還要殺害他們。
為什麼大家最終會來到以色列呢?猶太人很清楚,那裡酷熱難當,到處都是荒地和沼澤,然而,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已經徹底沒有了猶太人的容身之地。
懷著美好的夢想,猶太人回到了上帝的應許之地耶路撒冷,希望能跟阿拉伯人和平共存。但是現實的情況呢。在近代的歷史上,阿拉伯人飽經歐洲人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剝削和傷害,因此,在阿拉伯人的眼裡,來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打著猶太復國主義的旗號,再一次回到中東,想要進行新一輪的剝削和壓迫。
而在猶太人的眼裡,這些充滿敵意的阿拉伯人也不是可以共患難的兄弟,而是改頭換面過了的反猶主義者,他們是偽裝起來的納粹,那些曾經在歐洲迫害過猶太人的人,如今帶著阿拉伯人的頭巾,蓄著阿拉伯的大鬍子,只想掐斷每一個猶太人的脖子。
因此,當1948年,聯合國決議通過在巴勒斯坦成立猶太人的以色列,便徹底拉開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恐怖事件,屠殺還有戰爭的序幕,這就是每一個以色列人必須要面對的情景,除了艱難的日常生活,以色列人還必須抵抗無所不在的敵意。
就像作者母親曾經說過的,新的以色列國已經成立了,我們站在了新國家的大門口,但是實際的情況是沒有所謂的戰力,也沒有所謂的大門口,我們眼前只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深淵。在以色列,除了荒蕪還是荒蕪,物質的荒蕪,文化的荒蕪,精神的荒蕪,這漫無邊際的荒蕪正在壓垮每一個人的神經。他們在以色列永遠無法獲得安寧和幸福。
在以色列,除了荒蕪還是荒蕪,物質的荒蕪,文化的荒蕪,
精神的荒蕪,這漫無邊際的荒蕪正在壓垮每一個人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