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爭與洗煉之沒事找「恃」

老子說:「不爭,莫能與之爭。」 我說,不爭有兩種。 一者,有能而不爭。 二者,無能而不爭。 前者需要深厚修為,有能而不爭;後者“無能而不爭”,算“自知之明”! 人都好顯示剛強不輸,而好強易引來紛爭,如今才真正體認到老子的「示弱」之義。 那天和網友有點小爭論,今天在路上有一位行動不便的人經過我面前,他走路很慢,很慢 .. 看著他,然而我心裡感到些領悟 .. 因為他顯示是「弱者」,“不能爭”,也沒有攻擊性。 正因為他「不爭」,所以我們也不會跟他爭,反而還會讓他先。 人常示弱,藏起鋒芒, 會被看扁?還是獲得更多友善? 或者是示弱的技巧和方式呢? 「不言」也屬不爭,但有時也會掉入一種“自我認知”的迷思。 「言」不一定是爭,亦是道理的淬煉,自我認知的洗煉; 不同智慧的衝擊,會讓最終的真理浮現。 阿 .. 前提是不同的——「智慧」。 【被看扁,我不難過,難過的是 .. 那是事實!】 怕是我真的“沒有料”!(有料哪怕被看扁。) 不爭,也要有實力、有料。 「有實力的不爭,感覺上也比較“爽”,無所謂(畏)!因為有底氣、“踏實”,不必跟你爭。」 所以我說,真正的難過的不是「看扁」,而是自身的實力。 若沒有「實力」,仗「恃」可以彌補。 雖人各有長,但所長總是不多,甚至 .. 好像也沒什麼「長」!對阿,好像也沒什麼過人之處,說我。 不管怎麼說啦,趕快找到適合自己「恃」,它可以是來自自身或是身外,一個你可以憑藉、倚靠的能力或物質或資源或 .. 。 【去找去想去經營去得到,那個「恃」,那個自己的「恃」。】 有「恃」最美,有恃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最美好的活著。 它是你的後盾,它是你的無後顧之憂,它是你面對前面一切所有的自信與自然、自若。 雖說如此,說真的,我一直沒找到過我的「恃」,苟安的一日一月一年過 .. ,既不出生富貴又無所學歷,職無所就,技無所長,雖有未雨綢繆之心卻無綢繆之志。 結論,真糟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世間本無值,價皆由人來。 現代人都太會說「人話」,變得不太會說「實話」。 文、語無須太明, 道理也無須太真;太明則易失道理, 太真則失文、語。 人不該安逸於太和諧的創作環境,偶爾接觸相異言論的激盪⋯和諧是好,易掉入一種自我認知的執迷。 激盪,是道理的試煉,自我認知的洗練。 人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雜一而純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