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視金鐘獎得獎名單出來,著實有點讓我稍微嚇了一跳,《華燈初上》竟然全軍覆沒。雖然我本身並不喜歡看女人之間勾心鬥角的宮鬥劇,但有很多人愛看,而且也可以拍得很好,很有質感。
一開始是抱著看1980年代時代劇的心態看完第一季,發現跟時代劇好像沒啥關係,第二季直接看別人爆雷的劇情,並沒有啥興趣後就沒看,第三季出來直接快轉看兇手是誰。扣除掉與時代背景的連結處理讓我有點失落,但整體劇情架構,角色豐滿度,服裝道具,跟演員演技我都覺得很不錯,有Netflix這個富爸爸真好,至少第一季的劇情可以吸引我從頭看到完,還特別寫了一篇
觀影心得。
撇開個人對劇種的主觀偏好,單看網路聲量表現,華燈也是這幾年網路聲量表現最強的台劇,而且是超級恐怖的強。看完金鐘獎得獎名單就想寫一篇有關得獎名單與聲量表現的鄉民看戲文,但之前撈取的台劇聲量排名一直到這週才有
網頁版出來,所以拖到現在才寫,已經想不起之前衝動想寫啥哪些心得。
不過還是講一下這聲量排名沒有呈現出來的意義。第一名《華燈初上》聲量是18.3萬,《斯卡羅》11.7萬,《茶金》7.5萬,後面的排名之間差距就小多了。單看前三名的聲量差距,就知道華燈聲量多可怕。而且《斯卡羅》與《茶金》二片有不少聲量是來自於史實與歷史詮釋權的爭議,而非是是針對戲劇本身-好有即視感歐,最近流麻溝好像也遇到這種情形。
因此這二片網路負聲量偏高,這些歷史爭議確實會影響聲量。《茶金》每集聲量大約在2千多左右,但4萬換1元那集單日聲量衝到六千多。《斯卡羅》則開高走低,前面幾集衝過六千多,爆出歷史詮釋權爭議時,中間集數降到四千多,最後到二千多。不過單日超過一千其實就算高聲量,聲量撈取的97部作品沒有幾部有單日聲量超過一千的情形。一些總聲量比較高的台劇都是因為集數多,每集線上live討論累積起來就很可觀。
相較之下,《華燈初上》整體正聲量高,負聲量低,而且第三季創下台劇近年來單日聲量最高之記錄。那時候單看聲量表現,我就覺得《華燈初上》應該會是金鐘大贏家。
不過就我個人觀看心得,《茶金》應該是拍得最有質感,雖然4萬換1元爭議我過不太過去。但如果我是評審,不考慮歷史問題的話,應該是會給投給《茶金》。《斯卡羅》前面拍得很好,但後面的戰爭場面從前期開始調兵遣將就感覺拍得有點離離落落,讓我想起了《賽德克·巴萊》下集的慘劇,台灣真得不太會拍戰爭片,還是我們被好萊塢養壞了,看到《斯卡羅》後面戰爭劇情的剪輯與場面的鋪陳,真得很點頭冒三條線。不過我還是很佩服敢拍戰爭片的企圖。
這兩年半網路聲量前十名的戲劇,只有第一名的《華燈初上》與第九名的《三隻小豬的逆襲》沒得過金鐘獎任何獎項,顯見網路聲量高對於是否獲獎會有一定程度的預測能力,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我到現在還想不出為何華燈全部槓龜的理由,只能說2021年的台劇是近年來最競爭的一年,《華燈初上》整體而言非常不錯,但就個別項目而言,可能都不是最突出。
原文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