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邊開始的自然觀察手冊 -「自然圖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從小是童子軍,當年有一本小小的,可以放在褲子口袋的冊子「童軍表解」,這本小冊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童軍制度儀典到自然觀察、野外求生,樣樣包括,長達數十年,數十萬的童軍整天攜帶著它,幾乎碰到什麼問題只要一翻閱,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內容雖然淺顯,但是好像也夠用了。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各種專業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之下,這些年來有關自然觀察的圖鑑分類也愈來愈精細,猛禽的觀察就是厚厚的一大本,貓頭鷹、青蛙、蜥蜴、天牛、鍬形蟲….一本又一本鉅細糜遺、印刷精美,又厚又重的觀察圖鑑不斷地出版,這時候我反而懷念起一本走天下的古老時代。
因此,看到這本由日文翻譯的「自然圖鑑」,又有了當年閱讀「童軍表解」的安心感,會讓我們「放心」地去面對野外的一切,因為這本圖鑑寫的是這麼簡單,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到全貌。這種信心,或者,從非常簡單的內容開始的引領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我會覺得我們將某種領域最基本的知識與概念牢牢記住時,才能在腦海中搭起一座條理井然的架構,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其他較複雜的資料或訊息才可以有層次地依序擺進去。
這些年來,荒野保護協會訓練了許許多多的自然解說員,我發現真正的超級解說員並不是跟民眾灌輸許多的知識,而是能夠很簡單清晰的講出一、兩個重點,因為我們「辨識」任何東西大腦就是如此運作的。事實上,當我們「看見」一樣東西時,意思就是必須將其他東西變為「看不見」,換句話說,當我們什麼東西都看到時,就等於什麼東西也都看不見。
因此,這本圖鑑,或許就是陪伴我們行走自然時,最實用的一本隨身圖鑑。我記得在學生時代,因為參加許多社團活動,興趣太多,活動之餘回家看的書也都是課外書,但是對於學校的考試大致應付得還可以,原因就是我每一個科目會找一本最簡單最薄的參考書,反覆看,反覆練習,當牢牢記住這些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時,就可以很有信心地去面對各種考題。
這些年偶爾也有機會寫童書或編童書,發現花的心力比為大人寫書困難多了,因為只有真正把這個領域的知識完全消化與理解之後,才有能力用最簡單的方式寫出重點,了解這一點之後,當我必須接觸新的知識領域時,通常會先去找相關的童書來看。
這本圖鑑當然不是童書,而是老少皆宜的繪本,唯一的缺點,就是日本人寫的,期盼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台灣本土的「自然圖鑑」。
也許這本圖鑑是以位處溫帶地區的日本為主,所以其中有少部份生物台灣沒有,不過除了辨認動植物之外,全書用非常淺顯但又很精要的文字說明,介紹了如何作自然觀察,以及要準備那些工具。
其實台灣居住的環境比日本還容易接近大自然,因為台灣多山又多雨,所以即便在都市裏,在生活範圍二、三十分鐘路程裏都可以找得到一片山林步道或溪流。
荒野這十多年來提倡的自然觀察,會建議在住家陽台、公園、上班的路上、常去的荒郊野外……等,選擇一塊目標區,不限大小、以隨興、輕鬆的態度,對目標區因四季的自然變化、人為干擾……等,定期所作的觀察記錄。它的對象,不僅是觀察目標、也包含觀察者本身,除了事實描述外,也記錄了觀察者與其相對應的心情。
因此它不會是一份科學記錄、也不全然是個人日記,在此二者之間,它有著很多可能的面貌,因此體材內容常因人而異。
你可以堅守純然客觀的態度,保持絕對的理性;我們也贊成你們將自己化身為觀察目標,融入自然。你應當要曉得,當你踏入草叢裡,抓一隻小蟲、摘一朵小花,看似無關緊要,你也要不時自問:有必要嗎?
記住!你面對的是有「生命」的個體,當你介入的越多,你所產生的干擾也越多。
大自然提供了多元而豐富的寶藏,我們在其間自在地探索悠遊,對不同的生命產生好奇與驚異,進而在真實的接觸與體驗中有了領悟,這對於身心靈整體的發展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過程。
因此,當我們拿著這本圖鑑做自然觀察時要記著,除了自然知識的探索之外,還有更重要的自然體驗部份。當然,認識瞭解大自然並沒有錯,人類的食衣住行物質生活的需求都來自於大自然,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源源不絕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是,若是只看到這些太具體的「功效」,就太可惜了,因為荒野大自然是萬物生命的源頭,是人類古老的鄉愁,自然荒野可以更新我們生命的能量,和一種與萬物合一的連結,這種超覺經驗的體會,可以安定我們的心靈,甚至領悟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小時候很貼心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酷,不理大人。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跟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是我們一湊過去關心,只見他們一句:「沒事!」就打發了焦慮的父母親。 而且我們也經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青少年發生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不可置信
人到中年後,就必須開始思考:要跟誰共度餘生?最近才出自傳的管理學大師韓弟寫說:「近來,我有時會開玩笑,說我現在正處在第二段婚姻,只不過娶的是同一個女人。」當他們夫妻倆進入空巢期,也開始調整雙方的生活方式,藉此維繫雙方的友誼、婚姻以及珍視的一切。 我同意他的看法,成功的婚姻需要經歷多次的戀愛,但對象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缺憾,有些很明顯,但是更多的是深埋自己內心,別人無從察覺的缺陷。 因罹患視神經萎縮從小就失明的陸丘,他的缺陷很明顯,但是他真正的問題不是他的視障,而來自於他的好強,不接受別人的幫助。相反的,外型亮麗極富魅力的齊婭拉,卻處處覺得與人格格不入,內心的敏感與缺乏安全感,都不太容易被人理
我們內心常常會有小小的發願,每當看到某些激勵自己的事物,就覺得自己似乎也應該做些什麼,但是絕大多數立的志向常常會無疾而終。 學生時代忘了那個老師曾用一句名言來勉勵我們:「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也就是說,君子比較有恆心毅力,立下某個志向就會堅持下去,而小人常常見異思遷,時時刻刻都在立下新的志向。
「你們知道台灣這幾年那個類型的書最暢銷嗎?」坐在電腦前的A寶問大家。 「依台灣人重實用的性格,肯定不會是文學類。」我回答。 A寶感嘆:「居然連續好多年,都是談說話技巧的書名列前茅。」 窩在書架旁看書的B寶加入談話:「記得爸爸說過,一個社會流行什麼,一定代表著共同的渴望或恐懼,也就是集體潛意識吧?」
最近大學時代的老同學李元瑞在台北近郊買了一片荒廢的山坡地,號召朋友們一起種樹救大地,帶著家人親手栽下一棵樹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或者變老。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他。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小時候很貼心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酷,不理大人。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跟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是我們一湊過去關心,只見他們一句:「沒事!」就打發了焦慮的父母親。 而且我們也經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青少年發生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不可置信
人到中年後,就必須開始思考:要跟誰共度餘生?最近才出自傳的管理學大師韓弟寫說:「近來,我有時會開玩笑,說我現在正處在第二段婚姻,只不過娶的是同一個女人。」當他們夫妻倆進入空巢期,也開始調整雙方的生活方式,藉此維繫雙方的友誼、婚姻以及珍視的一切。 我同意他的看法,成功的婚姻需要經歷多次的戀愛,但對象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缺憾,有些很明顯,但是更多的是深埋自己內心,別人無從察覺的缺陷。 因罹患視神經萎縮從小就失明的陸丘,他的缺陷很明顯,但是他真正的問題不是他的視障,而來自於他的好強,不接受別人的幫助。相反的,外型亮麗極富魅力的齊婭拉,卻處處覺得與人格格不入,內心的敏感與缺乏安全感,都不太容易被人理
我們內心常常會有小小的發願,每當看到某些激勵自己的事物,就覺得自己似乎也應該做些什麼,但是絕大多數立的志向常常會無疾而終。 學生時代忘了那個老師曾用一句名言來勉勵我們:「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也就是說,君子比較有恆心毅力,立下某個志向就會堅持下去,而小人常常見異思遷,時時刻刻都在立下新的志向。
「你們知道台灣這幾年那個類型的書最暢銷嗎?」坐在電腦前的A寶問大家。 「依台灣人重實用的性格,肯定不會是文學類。」我回答。 A寶感嘆:「居然連續好多年,都是談說話技巧的書名列前茅。」 窩在書架旁看書的B寶加入談話:「記得爸爸說過,一個社會流行什麼,一定代表著共同的渴望或恐懼,也就是集體潛意識吧?」
最近大學時代的老同學李元瑞在台北近郊買了一片荒廢的山坡地,號召朋友們一起種樹救大地,帶著家人親手栽下一棵樹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或者變老。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他。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的世界裡, 快節奏與科技主導了一切, 我們常常忽視自然界的細微美好, 與生命間的微妙連結。 🐱今天的《貓與小鳥》, 由館野鴻和他的弟子、細密畫家中野真實攜手創作, 不僅是視覺上的藝術品, 更是本深入探討生態共生與心靈成長的繪本。 🐱我們先來看看封面: 封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這篇文章用一種很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台灣各種各樣不同的老鼠,從外表特徵、生活的環境和生活方式都用簡單很好了解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老鼠,還有很多很可愛的老鼠照片,也能很順暢地從一段介紹到下一段介紹,用樣子、印象中和住所來連結各種不同的老鼠的介紹,一個非常可愛也很有趣的老鼠介紹。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在幼兒教育中,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教學,不僅豐富了課程,也培養了孩子的創意思維和動手能力。教材的創作也變得更有趣,例如使用植物製作書籤、手環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和作品。幼教工作者應該持之以恆,將自然與學習融合,為孩子帶來更多驚喜與啟發。
Thumbnail
一套從台灣來的昆蟲記,一段對童年的回憶。
Thumbnail
《筆記大自然》這本書是朋友推薦,ㄧ開始以為它只是在講大自然 當我收到書的時候, 簡直愛不釋手, Clare Walker Leslie 和Charles E. Roth發展多年的方法教導人們如何記錄自然事物。 在書中有大量他們記錄生活中所看到的大自然。 透過簡單的記錄,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小怪獸備忘錄 你不知道的動物生存技》書中動物相關的圖片都是以插畫的形式,依據撰文內容量身打造,讀完文字看到插圖覺得格外生動,也有效作為文字的補充說明。書中精選了60種動物做介紹,筆觸和視覺設計上貼近兒童讀物,但其實更像是將生物學期刊論文中的有趣實驗,用白話的方式說成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也看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的世界裡, 快節奏與科技主導了一切, 我們常常忽視自然界的細微美好, 與生命間的微妙連結。 🐱今天的《貓與小鳥》, 由館野鴻和他的弟子、細密畫家中野真實攜手創作, 不僅是視覺上的藝術品, 更是本深入探討生態共生與心靈成長的繪本。 🐱我們先來看看封面: 封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這篇文章用一種很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台灣各種各樣不同的老鼠,從外表特徵、生活的環境和生活方式都用簡單很好了解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老鼠,還有很多很可愛的老鼠照片,也能很順暢地從一段介紹到下一段介紹,用樣子、印象中和住所來連結各種不同的老鼠的介紹,一個非常可愛也很有趣的老鼠介紹。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在幼兒教育中,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教學,不僅豐富了課程,也培養了孩子的創意思維和動手能力。教材的創作也變得更有趣,例如使用植物製作書籤、手環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和作品。幼教工作者應該持之以恆,將自然與學習融合,為孩子帶來更多驚喜與啟發。
Thumbnail
一套從台灣來的昆蟲記,一段對童年的回憶。
Thumbnail
《筆記大自然》這本書是朋友推薦,ㄧ開始以為它只是在講大自然 當我收到書的時候, 簡直愛不釋手, Clare Walker Leslie 和Charles E. Roth發展多年的方法教導人們如何記錄自然事物。 在書中有大量他們記錄生活中所看到的大自然。 透過簡單的記錄,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小怪獸備忘錄 你不知道的動物生存技》書中動物相關的圖片都是以插畫的形式,依據撰文內容量身打造,讀完文字看到插圖覺得格外生動,也有效作為文字的補充說明。書中精選了60種動物做介紹,筆觸和視覺設計上貼近兒童讀物,但其實更像是將生物學期刊論文中的有趣實驗,用白話的方式說成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也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