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誘導比教導更重要~先玩再教

一群孩子正在玩串珠,小明正串起了10個珠子,小莉說我比你多三個。結果珠子不小心掉了滿地,老師說把剛剛手上的珠子撿起來,算一算有沒有少,結果小光發現自己少了一顆,小莉跟小光說,我知道你有幾顆?
別急著教會孩子..再等一下
別急著教會孩子..再等一下
※這個情境只有小莉在運用組織力方法,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數量也同時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別! 小學生的想法,其實跟我們老師、家長想得不一樣。如果把教資優生的方法用在一般生身上,那麼一般生極可能會聽不懂。 大多數小學生的數學教育都是在『聽講解』的環境中,其實,這無非對『想學好數學』的孩子而言,是一種無形的扼殺。當老師問大家,聽懂了沒。「聽懂了」,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這是普遍現象。 這群大聲回答「聽懂的孩子裡」,又有多少人是不懂裝懂呢!
我相信老師心中都知道,一定有人聽懂有人沒弄懂。 由此可鑑,講數學不如玩數學,以下是教練運用組織力方法的分享: (1) 先說明一個跟這個數學觀念有關的遊戲規則,例如:分豆子的規則,每人只能拿四顆紅豆、三顆綠豆。 (2) 然後講一個故事,有隻猴子跟他的主人,因為分果子而鬧得不愉快。主人本來早上給三顆下午給四顆,猴子生氣後,改成早上四顆下午三顆,結果猴子雀躍不已。連孩子都了解這個故事裡,猴子的數學真是不好,除此外還可以跟孩子分享朝三暮四的意義。 (3) 接下來就來玩分豆子的遊戲囉! 進入數學交換律的時候,小一的數學總會出現共有多少個?這類的問題,多數孩子讀題目只要看到共有多少,多半就是把所有數字加起來。教練透過動手做做看..、故事導引、生活常識體驗..、真實體驗..等,就是要孩子知道不是每次都是全加起來。 ※組織力訓練: 先讓孩子有具體量感,比如:5+1 的運算就讓孩子先知道拿五個豆子再拿一個豆子,然後放在一旁。接著進入組織能力的訓練教練會把豆子分成九堆放在九宮格內,格子用布蓋起來,只給孩子看一秒鐘,就必須知道哪一堆有一樣的豆子數量... §教練分享:通常孩子專注力會因為這樣的訓練而提升,進而進入空間秩序能力的強化。孩子大腦的空間描繪板是以整體進入整體輸出的模式在運作,給孩子時間壓力時,孩子會進入空間邏輯的思考。就像看時鐘情況一樣,牆上的鐘給了孩子一個畫面,接下來就是思考的部分了。回想剛剛幾點鐘,短針的位置、長真的位置。 (4)最後才是抽象化的學習:讓孩子有能力把數學變成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時,孩子才有能力把數學中的知識變成抽象的符號,這抽象量符號對於小學生而言,不能用講解的,要透過《重新組織》才能夠進行"比喻"、"類比"、"暗喻"、"推測"、"轉換"等高層次思考。 在小學階段可以透過以下兩種除法來幫助孩子的【組織能力發展】: (1) 公平的處理: 當一個完整的個體,要被分割的時候,就要進行除法的運算,這是所謂的等分除。例如:1個分成2個怎麼分才會公平呢? (2) 分類的處理: 如果一個完整的個體進入分類的時候,就會出現包含的概念,這就是等分除概念。通常這裡是多數家長會直接講解的地方。因為生活上很少遇到,例如:1除以二分之一。家長會把自己知道的部分教給孩子,雖然答案都是對的,可是思考的過程對嗎?
跟孩子討論為什麼是學習的第一步,也許沒有標準答案。
※透過組織力方法可以透過以下步驟來進行 (1) 建立概念:為什麼1個披薩要除以2分之一 ? 跟孩子討論為什麼是學習的第一步,也許沒有標準答案,但必須透過討論,引導孩子去發問去思考去想想看... (2) 體驗活動:先把一個切對半,先分開之後,建立了1/2的概念,把兩個1/2拼起來就是一個了。 (3) 抽象化: 這個時候能讓孩子自己弄懂的話,就是抽象化思考的訓練。孩子知道1個披薩是由兩個一半的披薩所組成,這時候教練不用特別解釋1 ÷ 1/2 ,孩子漸漸明白就是一個是由幾個1/2所組成,學生就會了解答案『2』的意義了。 ※數學家 波利亞 名言:「數學老師是觀念的接生婆」,意義:誘導比教導更重要。 別急著教會孩子..等一等..別急...孩子會跳得更高喔!
文 / Steven教練 / 蘋果派思組織力訓練中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