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MIS-競爭策略/競爭優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Porter's competitive forces model 五力分析

  • 潛在/新進入者威脅: 進入門檻(廠房設備/人力經驗/品牌)
  • 產業內競爭者 (傳統競爭者): 更有效率的生產
  • 替代品/者威脅
  • 供應商議價能力 (賣方)
  • 顧客議價能力 (買方)
思考: 五力權重、OT(外部機會/威脅)、IT/IS如何掌握機會/降低威脅

四種競爭策略

  • 低成本領先 Low-Cost Leadership
  • 產品差異化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 聚焦利基市場 Focus on Market Niche
  • 拉近顧客/供應商關係 Strengthen Customer and Supplier Intimacy: 增加轉換成本 switching cost
思考: 網路、IT/IS 影響

企業價值鏈模型 The Business Value Chain Model

  • 主要活動 Primary activities : 能為顧客創造價值,如進貨物流、生產作業、出貨物流、市場行銷、售後服務
  • 支援活動 Support activities : 支援主要活動,如行政管理、基礎建設、人力資源、採購
→ 檢視自己的企業流程:
  • 標竿學習 Benchmarking
  • 最佳實例 best practices
思考: 企業流程和 IT/IS 配合
  • Extending the Value Chain: The Value Web 價值網
  • Business Ecosystems and Platforms 企業生態系統

提升

  • synergy 綜效
  • core competency 核心能力
  • network economics/effect 網路經濟/效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擁有不好的財務習慣,我們通常不會理解到,這些不良習慣會如漣漪般向外擴散,對我們做的其他事都造成影響。” 改變人生的理財習慣與決定 作者以爺爺對孫子說故事的方式,描述兩個家庭—歐尼爾和維柏林,在各個階段中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而走向截然不同的結果,來說明理財習慣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的影響
“當我們擁有不好的財務習慣,我們通常不會理解到,這些不良習慣會如漣漪般向外擴散,對我們做的其他事都造成影響。” 改變人生的理財習慣與決定 作者以爺爺對孫子說故事的方式,描述兩個家庭—歐尼爾和維柏林,在各個階段中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而走向截然不同的結果,來說明理財習慣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品牌行銷需從「自己」、「顧客」、「競業」三個角度進行全面分析。瞭解自我定位、顧客需求及競爭對手策略是成功的關鍵。本文將提供具體的工具與方法,翻轉思維模式,以制定更具競爭力的行銷策略,有效提高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篇文章適合品牌經營者、行銷企劃人員及自媒體創作者參考。
Thumbnail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如何在價值主張中突出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優勢。一個出色的價值主張不僅能吸引目標客戶,還能為企業奠定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那麼,企業應該如何在價值主張中強化產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呢? 1. 聚焦關鍵的客戶價值 任何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核心都在於能否有效解
Thumbnail
在傳統的定價策略中,除了「成本加成定價」法以外,另一個常常被使用的則是「競爭定價」法,即是參考競爭者的定價後,再衡量本身產品相對競爭對手的優劣定位,再為自己產品定出一個價格。 為什麼許多公司,包括我們自己,經常採用競爭定價的方式?原因其實很簡單: 1. 簡單易行:只需調查競爭對手的價格,然後稍作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何謂利基?顧名思義是在有利的基礎之上。從商業管理與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產品毛利、客戶忠誠度、外在環境的競爭性或市場的進入障礙....等等,這些都是優勢也可以說是利基,但投資交易上的利基則不太一樣。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需要有清晰的戰略方向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基本的競爭策略中大致會區分成三大競爭策略,分別是包含「成本領導策略」「差異化策略」「目標集中策略」。本文將與各位分享三大競爭策略,以及適合中小企業使用的策略組合。
Thumbnail
市場力量類似於巴菲特護城河的概念,大部分人對此概念可能並不陌生。但本書除清楚地論述各市場力量的效益面、障礙面以及不確定性外,更進一步為剖析我們各市場力量的強度決定因子,十分精采。
競爭有很多種角度思考,以下分成三個範疇 1.功能面上競爭:指得是用差不多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這個也是通常大家在說的競爭對手,如不同的手機品牌本身為競品,彼此之間的差異也就是品牌、效能、價格上的差異,但對於用戶來說,使用上大致上雷同。 2.問題面上競爭:指得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像是不
評估是否加入競爭時,除了競爭對手外,也需要考慮競爭對於客戶產生的影響。如果加入競爭對於客戶可以產生很大的價值,可以思考即使最後無法拿到客戶,是否有機會從中獲得利益。如果競爭本身就有價值,就把競爭本身當作產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品牌行銷需從「自己」、「顧客」、「競業」三個角度進行全面分析。瞭解自我定位、顧客需求及競爭對手策略是成功的關鍵。本文將提供具體的工具與方法,翻轉思維模式,以制定更具競爭力的行銷策略,有效提高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篇文章適合品牌經營者、行銷企劃人員及自媒體創作者參考。
Thumbnail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如何在價值主張中突出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優勢。一個出色的價值主張不僅能吸引目標客戶,還能為企業奠定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那麼,企業應該如何在價值主張中強化產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呢? 1. 聚焦關鍵的客戶價值 任何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核心都在於能否有效解
Thumbnail
在傳統的定價策略中,除了「成本加成定價」法以外,另一個常常被使用的則是「競爭定價」法,即是參考競爭者的定價後,再衡量本身產品相對競爭對手的優劣定位,再為自己產品定出一個價格。 為什麼許多公司,包括我們自己,經常採用競爭定價的方式?原因其實很簡單: 1. 簡單易行:只需調查競爭對手的價格,然後稍作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何謂利基?顧名思義是在有利的基礎之上。從商業管理與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產品毛利、客戶忠誠度、外在環境的競爭性或市場的進入障礙....等等,這些都是優勢也可以說是利基,但投資交易上的利基則不太一樣。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需要有清晰的戰略方向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基本的競爭策略中大致會區分成三大競爭策略,分別是包含「成本領導策略」「差異化策略」「目標集中策略」。本文將與各位分享三大競爭策略,以及適合中小企業使用的策略組合。
Thumbnail
市場力量類似於巴菲特護城河的概念,大部分人對此概念可能並不陌生。但本書除清楚地論述各市場力量的效益面、障礙面以及不確定性外,更進一步為剖析我們各市場力量的強度決定因子,十分精采。
競爭有很多種角度思考,以下分成三個範疇 1.功能面上競爭:指得是用差不多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這個也是通常大家在說的競爭對手,如不同的手機品牌本身為競品,彼此之間的差異也就是品牌、效能、價格上的差異,但對於用戶來說,使用上大致上雷同。 2.問題面上競爭:指得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像是不
評估是否加入競爭時,除了競爭對手外,也需要考慮競爭對於客戶產生的影響。如果加入競爭對於客戶可以產生很大的價值,可以思考即使最後無法拿到客戶,是否有機會從中獲得利益。如果競爭本身就有價值,就把競爭本身當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