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淮安王李神通於河北興兵,聯合幽州總管羅藝,直指偽帝宇文化及。
同時,夏王竇建德亦點兵備戰出擊。
雙方雖未聯合,卻是有志一同。
宇文化及當然也不是傻傻挨打。
自撤入魏縣以來,宇文兄弟便想盡辦法,聯絡父親過去佈在山東的人馬。不是別人,正是敲響大隋喪鐘,更早於楊玄感起義反叛的知世郎,王薄。
王薄當年召集農民起義,聲勢本是一片大好。但山東張須陀聚集猛將謀主,訓練了一批精兵,打得王薄手下長白山賊四處逃竄。
方其時,又遇雁門之圍。大將軍宇文述察覺楊廣身旁更有他人虎視眈眈,遂停止了對王薄的資助,任其自生自滅。
是故宇文兄弟雖尋得王薄,但始終未得聯盟。
裴矩也是看準了這點,便要宇文化及稱帝,許以王薄高官厚祿。
這不?王薄本人雖非親至,但數萬長白山賊進駐魏縣,聲勢何其浩大?
但這些未經軍事訓練的山賊,除了虛耗兵糧之外,只是徒增混亂,根本不可能在守城戰中發揮什麼力量。
正是裴矩想要的效果。
宇文化及,終將成為妖門一統天下的踏腳石,對裴矩來說,只是應該把他獻給誰,才對妖門更加有利。
有李世民跟劉文靜在大唐,裴矩對於李淵的舉動,自是瞭若指掌。
聽聞李世民尚未完成隴西接收,便遭召回,裴矩就明白了。李淵,或說李淵身旁的勢力,仍在試圖壓制李世民。
裴矩先是通知武威李軌,必須拒絕大唐招降,手段自選。另方面,突厥始畢可汗已死的消息,也傳回了裴矩的耳裡。
不聽話的狗,留著也沒意義。
裴矩並沒有另外的手段,可以完全控制突厥。但現階段來說,這樣就夠了。只要突厥內部陷入混亂,大唐北方壓力頓減,李世民早晚會回到西方戰線上。
至於宇文化及……如果不能奉送給李世民,那也不能便宜了李神通是吧?
李神通所率軍勢雖已兵臨城下,但只攻不圍,一派仁義之師作風,裴矩也是覺得可笑。
擺明了就是初次上陣的雛兒。
裴矩立刻建議宇文智及,趁圍勢未成,退往山東聊城,召王薄本軍會合,方為上策。
宇文化及雖不捨龍椅宮廷,但要論起征戰,弟弟總是對的,只得連夜撤退。
另一邊,李神通得知宇文化及逃跑,頓時大怒。
這套仁義之師的打法,倒不是出自李神通自身,而是李淵所派監軍,黃門侍郎崔民乾的意見。
崔氏三百年來為北方第一大漢人世族,李淵入主關中,也是不能不給人家一點面子。
加上崔氏意在收復清河涿郡等地,與太原世族都算有志一同,派了出來,更可互相牽制,李淵何樂而不為?
但李神通就不樂意了。
對太原世族而言,河北地區就是用武力輾壓過去;可對地頭蛇崔民乾來說,自然要減少破壞與傷亡。
李神通不斷在兩邊拉扯之下,早就是一肚子火。這下又給宇文化及逃之夭夭,那還有啥好說。李神通帶兵急追,抵達聊城時,卻是想圍也不能圍了。
竇建德所率的夏軍,已經趕到。
出人意表的是,宇文化及派出使者,向李神通請降。條件是保有領地,須封郡公,唐軍不可侵擾宇文所屬人民財物。
崔民乾自是大表贊同,李神通卻不幹了。
千里迢迢來到此地,鏖戰十餘日,卻一無所得,還須幫宇文化及對抗竇建德?
李神通可不是以樂善好施聞名的:「將士們勞累奔波,如今賊人計窮糧盡,不出數日便可攻陷,以宣我大唐國威,取其玉帛賞賜諸軍,接下來才有本錢跟竇建德周旋啊。」
崔民乾道:「竇建德前軍已達,大軍不日便到。若未能在這之前攻下聊城,戰事必然窘迫。受降何嘗不能宣揚國威?你貪一時小利,只恐後患無窮。」
李神通完全知道,崔民乾並非空言恫嚇。
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監軍,李神通也不怕對方在李淵面前告御狀。可崔民乾卻是一個有能力讓河北大族百姓,斷絕對唐軍支援的人。
但,李神通也不想再被威脅了。
一揮手,下令軍士將崔民乾逮捕,關押軍中,嚴禁對外聯繫。回過頭來,自是加緊督軍破城。
李神通上馬來到前線,卻見先鋒趙君德已登上女牆。
這趙君德不是別人,正是清河義軍領袖,本與李密同盟。李密敗走之後,又在崔民乾勸說下,與唐軍李神通合作。
李神通可是京師公子哥,別的不會,這種養賊辦事的套路,他可不是略懂而已。哪裡不知道,趙君德的正主兒,定是清河崔氏。
一旦趙君德奪得破城首功,回轉不見崔民乾,只怕軍中譁變,一發不可收拾。
不由分說,李神通立即下令鳴金收兵。
女牆上,趙君德當真是火冒三丈,破口大罵,那是城內城外都聽得清清楚楚。
裴矩,也笑了。
李神通總是這樣不叫人失望。
這邊鳴金收兵,那邊竇建德的本軍也到了。
來得晚,自然有來得晚的原因。
竇建德花費時間,打造了精巧堅固的攻城具,一路拖來聊城。雖說晚到,但對聊城造成的殺傷力與壓力,那是更勝唐軍數倍。
李神通見狀,恨恨咬牙,命趙君德回返魏縣徵調攻城具,也省得處理。
哪裡曉得,趙君德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數日後,才有士兵逃回,表示途中受到伏擊,兵馬皆散。魏縣亦為元寶藏所據,再無後援。
李神通長嘆一口氣,下令撤退。
諸將皆建議北上投靠羅藝,共同對抗竇建德。
李神通卻道:「羅藝若可信,我軍此刻早已拿下宇文化及……我們,往洛陽撤退。」
知曉唐軍連夜撤退,竇建德也無意追趕。接下來一年半載之間,唐軍勢力難在河北山東再起風浪,也無須結仇。
夏軍補上了缺口,加緊攻勢,終於在兩天後,接受了聊城的投降。
這樣的進度,連竇建德自己都嚇了一跳。
要是李神通再多支持兩天呢?
來到聊城北門,竇建德方知,原來不是城破,是窩裡反來著。
原本趕入聊城救援的王薄,此時已抓捕了宇文化及、智及兄弟,與一干許氏重臣,在城門口獻降。
竇建德卻不去理他,只是快馬入城,尋得先帝楊廣皇后蕭氏。只道護駕來遲,願以隋氏親王身分,稱臣於蕭后。
這是竇建德的忠義。
同時,城門口,孔德紹正騎在馬上,處理受降事宜。
一應安排妥當後,孔德紹緩緩行至裴矩跟前。
裴矩不像宇文兄弟等受縛跪地,也不如王薄等立在一旁恭恭敬敬的模樣。坐在轎子旁氣定神閒的裴矩,儼然便是這場三方大戰中,真正的勝利者。
孔德紹與裴矩眼神交會,皆是輕輕點了點頭。
隨即,裴矩輕輕敲了身旁的轎子兩下。
一名中年男子,掀開轎子走了出來,昂然而立。
卻是本應在洛陽城內的儒聖,崔君肅。
佛門,儒家,妖門,共聚一堂。
夏王竇建德的山東霸業,此刻才正要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