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反向思維,開啟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查爾斯·托馬斯·蒙格(Charles Thomas Munger) 於 1924 年 1 月 1 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內布拉斯加州)。與巴菲特一樣,蒙格是奧馬哈土生土長的市民。
蒙格的富有程度不若巴菲特,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人生態度不同。他不像巴菲特一樣喜歡表現,雖然他也可以十分討喜。正是這兩個因素,讓蒙格家族享有億萬富豪所難得的隱私,沒有因為名氣而受干擾。

總是反過來想

在某次波克夏公司的股東年會上,有位年輕人問巴菲特:「人生怎樣才能成功?」。巴菲特分享他的想法後,蒙格接著說:「別吸毒,別亂穿越馬路,別染上愛滋。」
這句話很幽默,也反映了蒙格在生活中避免麻煩的大智慧。他通常會先注意應該避免什麼,也就是說,先弄清楚應該「別做什麼事」,然後才會考慮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的反向思維模式。
我試著在生活裡運用反向思維來看待問題,以閱讀來說,有人問我:「閱讀有什麼好處?」 我反問對方:「閱讀有什麼壞處?」對方一時語塞,草草地說:「是沒什麼壞處啦…」。
朋友問我:「妳是真的喜歡閱讀,還是為閱讀而閱讀?」這問題我也問過自己,特別是在第四季的時間軸裡,在回顧過去與展望未來時,我也曾迷惑,是不是陷入閱讀的迷思裡?
既然說喜歡閱讀有可能是為閱讀而閱讀的迷思,那麼,我就用反向思維來提問:「我不喜歡閱讀嗎?」問句一出,我便能很肯定的回答:「不,我喜歡閱讀。」
同樣的情境也適用在寫作上,我是真心喜歡寫作,還是為寫而寫?於是我問自己:「我不喜歡寫作嗎?」答案也是呼之欲出。
時近年底,公司或個人都開始思考明年的規劃與目標。有人跟我說,他不知道他想要什麼,我則問他:「你不想要什麼?」
此時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他設定工作目標時,總是意興闌珊,但問及不想要什麼時,卻沒有工作的選項,工作對他而言,雖不是想要的,但也不是不想要的,釐清這點後,他說:「這樣好像比較能正視設立目標這件事。」
換個角度想可以有不同的解方,而非鑽牛角尖的一味從正面思考,這將有助於在做決定時可以擁有不同的角度的思考。

同中有異,異中求同

巴菲特與蒙格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交情是眾所皆知的事。這對好友關係密切,看似是同一圈子人,實則是一對多元素的組合。
比如,蒙格不會因巴菲特遵循葛拉漢的概念而不表達自己的投資觀,巴菲特也沒有因為蒙格不認同葛拉漢的概念而排斥蒙格。
比如:他們各自有其支持的政黨,蒙格是眾所皆知的共和黨員;巴菲特則支持民主黨。
比如:經營事業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巴菲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全都獻給了事業;蒙格卻多年來不參與波克夏日常營運。
其他的差異還有:
  • 巴菲特的形象是親切的,蒙格的形象則是冷酷的。
  • 巴菲特希望別人喜歡他,蒙格則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
  • 巴菲特專注於投資領域,蒙格則傾向跨領域思維。
  • 巴菲特會檢視投資最重要的關鍵數字,蒙格則拆解所有要素並且逐一檢查。
  • 巴菲特性格中最強大的力量是專注,蒙格最強大的力量是理性。
這樣的差異性使得兩人產生了互補效應,而他們兩人思考上的共同點則是以實證為基礎,目光遠大的戰略思維,以及看透未來賽局變化的能力。
讓自己在同一領域中表達或接納不同的聲音,更能拓展自己看待世界的視野。如此異中求同的合作關係,是我所欽羨嚮往與學習跟進的方向。

你絕對值得

要得到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
蒙格不斷提醒:「你們一定要非常勤奮才行!」他說他這輩子遇到的合夥人都極其勤奮。而他之所以能夠和他們合夥,一部分因為他想努力做到能與他們匹配,一部分則因為他很聰明的選擇了這些合夥人,剩下的一部分蒙格謙虛的說:「是我運氣好。」
舉例來說,許多人在求職時一味追求高薪,希望能有好的福利、環境及薪資報酬,卻從未檢視自己真正的實力。我們應該思考的是……
全文繼續閱讀: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