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地到餐桌,再發現金門石蚵鮮甜滋味

從產地到餐桌,再發現金門石蚵鮮甜滋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踏浪養石蚵

蚵嗲、石蚵湯、蚵仔煎、石蚵麵線、蚵乾飯是金門餐館中經典料理之一,過去吃台灣飽滿大顆的蚵仔,現在吃著小小Q彈較少腥味的石蚵,相較起來金門石蚵更合我的喜好,養殖方式以石條養殖為主,用一條長方形的花崗石條,直立插入潮間帶泥沙土,隨著潮水來去,陽光日照,讓天然蚵苗自行附著於石條上生長,這樣特殊的養殖法已歷經數百年歷史,石蚵田等同家族財產,疆界分明,代代相傳,主要分布位置在西北沿岸,其中我覺得觀賞蚵田夕陽最好的地點在建功嶼、北山海堤、古寧頭。

從建功嶼眺望蚵田

從建功嶼眺望蚵田

石條式

石條式

插枝式

插枝式

北山海堤夕陽

北山海堤夕陽


尋找潮間帶小精靈

田墩海堤位在金沙鎮,鄰近金沙溪出海口,這裡也是石蚵養殖地區,退潮後的沙灘可見小螃蟹、螺、藤壺,及覓食的鳥類,附近鄰居也會退潮來挖蛤蠣。

軌條砦

軌條砦

覓食的鳥類

覓食的鳥類

raw-image
raw-image
附近居民帶著工具挖蛤蠣

附近居民帶著工具挖蛤蠣

raw-image


粒粒皆辛苦的蚵農日常

海岸退潮,就是蚵農上班的時段,穿上防水衣、遮陽帽、手套、雨鞋,推著推車與採蚵工具,不畏寒冬下海工作,在北山海堤拍攝時認識了一位阿嬤,她親切的說:今天下午一點工作,四點半推上岸,目測約有十斤的蚵仔,最近都比較小顆,收成普通,這些都是自產自銷,蚵仔都自己開,偶爾先生會來幫忙,我好奇地問:在地人會生吃蚵仔嗎?阿嬤說:不會,通常都是煮熟吃,你想吃我可以剝給你試看看!

下班收工

下班收工

raw-image
raw-image
偶爾互相幫忙載回家

偶爾互相幫忙載回家

raw-image

金沙溪出海口也是欣賞蚵農工作的好所在,伸手矯健的阿嬤穿梭在岸邊崎嶇不平的石頭上,找尋石蚵的蹤影,拿起鐵鎚、螺絲起子,敲敲敲,大力會敲破殼,每一步都是經驗的累積,阿嬤說:這些是採來自己吃的,沒有要賣,金門蚵仔好吃的原因在於海水會漲退潮,曬的到太陽,所以特別Q,有時候會來這裡採,和朋友來比較有個伴。

金沙溪出海口遇見兩位蚵農

金沙溪出海口遇見兩位蚵農

岸邊石頭也有許多蚵仔

岸邊石頭也有許多蚵仔

用鐵鎚和一字起就能採

用鐵鎚和一字起就能採

raw-image


發現內柔外剛的蚵仔

某日早晨在金城天后宮後巷遇見正在開蚵仔的阿公,我好奇地問:石蚵長成一球要怎麼剝才不會戳破呢?阿公親切的說:刀子要撬殼頂,打開後劃開貝柱(閉殼肌),蚵仔就能輕鬆的挑起,有時候還能遇到一起共生的小螃蟹呢!

raw-image
撬開殼頂

撬開殼頂

劃開貝柱

劃開貝柱

石蚵是很多顆長在一起,眼睛要仔細地觀察牠,殼很鋒利,一定要戴手套開,阿公剝完後殼就會丟掉,沒有做其他用途,跟彰化養殖不一樣。

發現躲在裡面的小螃蟹

發現躲在裡面的小螃蟹

raw-image

9月至明年1月冬季期間,蚵仔都較瘦小,較扁,重量輕,2月至8月春夏季期間,會長的較肥美、胖胖的,現在桌上的分量大概要1小時才能剝完,最後送去市場寄售。

冬季蚵仔都較瘦小

冬季蚵仔都較瘦小

阿公開心地聊著,已經81歲的他,以前是做木工,大木作,蓋房子、廟宇,敲敲打打,爬上爬下,退休後接手母親留下的蚵田,閒暇時間將採蚵當興趣,加減賺一些錢,5個小孩都在台灣工作,有教書,做設計,家裡剩阿公一人,難免有時孤單。

蚵刀

蚵刀

蚵刀

蚵刀


品嚐金門獨有的鮮甜滋味

蚵仔可做多樣化的料理,煎、煮、炒、炸、生食(金門人很少生吃),如:蚵仔煎、蚵仔麵線、蚵乾飯、豆鼓鮮蚵、蚵嗲。

位在成功的老屋子蚵嗲是我最喜歡的店家,外酥內軟,有高麗菜的清脆感,蚵仔的鮮甜味,些許的芹菜讓整體香氣更加分。

raw-image
內餡有高麗菜、芹菜、紅蘿蔔、蔥、蚵仔

內餡有高麗菜、芹菜、紅蘿蔔、蔥、蚵仔

老闆蚵嗲的技巧是,先炸半熟讓他定型,客人點的再炸一次,讓他更酥脆,吃到是熱熱的,熟度剛好也不會太油膩。

裹上薄博的麵粉漿

裹上薄博的麵粉漿

蚵嗲滋滋作響

蚵嗲滋滋作響


本次專題走訪地點

景點

  • 建功嶼|金城鎮
  • 金沙溪出海口|金沙鎮
  • 田墩海堤|金沙鎮
  • 三獅山|金沙鎮
  • 北山海堤|金寧鄉


店家

  • 金道地小吃店|金城鎮
  • 文記蚵仔麵線|金城鎮
  • 蚵嗲之家|金城鎮
  • 吾家蚵嗲|金城鎮
  • 老屋子蚵嗲|金湖鎮
  • 新大同餐飲|烈嶼鄉
  • 黃厝三層樓芋頭餐館|烈嶼鄉
建功嶼

建功嶼

北山海堤

北山海堤

北山海堤

北山海堤

田墩海堤

田墩海堤

金沙溪出海口

金沙溪出海口

高洞坑道外

高洞坑道外

三獅山

三獅山

三獅山

三獅山

黃厝三層樓芋頭餐館

黃厝三層樓芋頭餐館

新大同餐飲

新大同餐飲

avatar-img
離子燙浪貓的時空
15會員
49內容數
台中人,藝文工作者,投入藝術管理、田野調查、平面攝影、離島生活,專欄收錄金門、馬祖、基隆、宜蘭、彰化的移住生活經驗,包含:地方觀察、工作內容、生活感受、美食旅遊推薦、田野調查、專題攝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離子燙浪貓的時空 的其他內容
這次在烈嶼旅途中幸運的遇到正在採收芋頭的農友夫婦,兩位親切的分享芋頭採收技巧、大小分類、市場銷售,及當地生活故事,以前只熟悉桌上的芋頭蛋糕、貨架上的生芋頭、葉子長得像姑婆芋,對於它的生長環境不曾接觸,這次就讓我們跟著芋農夫婦的腳步認識芋仔吧!
走進熱鬧的菜市場,一箱一箱的新鮮蔬果、清晨現捕漁貨一字排開,五顏六色,種類多元,叫賣聲此起彼落,這是台灣市場的日常。
金門街上的傳統店家幾乎有個共通性:服務(產品)品項多元,而位在后浦的金合盛銀樓,從店門口桌上可見陳列各式帽子、圍巾、絲巾、雨傘、手套,另一桌擺放麵茶,招牌寫著銀樓與雅芳保養品,不禁令人好奇這間店在賣什麼?
雜貨店是親朋好友、鄰居來泡茶、聊天、休息的好所在,這裡能發現在地的傳統文化、家庭故事、社區八卦等,金門的販售的商品非常多元。
金門家廟族譜現況,關於姓氏、宗祠、堂號的故事。
打工換宿/國外打工度假是個深度體驗當地文化、「以工換宿」的互惠互利方式,讓自己用少負擔的生活開銷,獲得不同產業/領域的技能,及當地人脈資訊網絡,這次在來福客棧打工換宿約兩個月半,相關的招募資訊民宿網站有詳細的說明。今天來分享民宿小幫手的一天(沒有賴床在外吃早餐版本)。
這次在烈嶼旅途中幸運的遇到正在採收芋頭的農友夫婦,兩位親切的分享芋頭採收技巧、大小分類、市場銷售,及當地生活故事,以前只熟悉桌上的芋頭蛋糕、貨架上的生芋頭、葉子長得像姑婆芋,對於它的生長環境不曾接觸,這次就讓我們跟著芋農夫婦的腳步認識芋仔吧!
走進熱鬧的菜市場,一箱一箱的新鮮蔬果、清晨現捕漁貨一字排開,五顏六色,種類多元,叫賣聲此起彼落,這是台灣市場的日常。
金門街上的傳統店家幾乎有個共通性:服務(產品)品項多元,而位在后浦的金合盛銀樓,從店門口桌上可見陳列各式帽子、圍巾、絲巾、雨傘、手套,另一桌擺放麵茶,招牌寫著銀樓與雅芳保養品,不禁令人好奇這間店在賣什麼?
雜貨店是親朋好友、鄰居來泡茶、聊天、休息的好所在,這裡能發現在地的傳統文化、家庭故事、社區八卦等,金門的販售的商品非常多元。
金門家廟族譜現況,關於姓氏、宗祠、堂號的故事。
打工換宿/國外打工度假是個深度體驗當地文化、「以工換宿」的互惠互利方式,讓自己用少負擔的生活開銷,獲得不同產業/領域的技能,及當地人脈資訊網絡,這次在來福客棧打工換宿約兩個月半,相關的招募資訊民宿網站有詳細的說明。今天來分享民宿小幫手的一天(沒有賴床在外吃早餐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