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17-視覺挑食

(2022.02) 其實人的眼睛 看出去的世界都不一樣 . 因為不同的顏色 波長會不同 每個人的眼睛構造也不一樣 在能力範圍內可被接收到的波也不同 . ( 不是指某些顏色的色盲,而是多少會有接收上的誤差 )
像我對綠色的辨識能力就很差 所以觀賞植物都不會看莖葉的部分 (我只看花☺️) . 尤其是以前水彩課去戶外寫生 對我而言都蠻痛苦的 . 因為在我眼中樹葉的層次就是不明顯 他們是一團綠綠的東西😅 . 雖然這也能透過後期觀察訓練去彌補 但或許我就是對綠色沒什麼感受性 (一定是因為畫綠色很挫敗,所以更討厭了!) . 因此才對觀察綠色間的變化不感興趣 . . 這也是每個人的想法 感受 體驗等 各種層面都相差很多的原因之一吧! . . Ps:以上是透過兒童美術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每個小孩有自己觀看上的喜好,喜歡海洋生物與動物的小朋友在人物表現上呈現不到一般程度的水準,但生物的描繪卻超乎水平非常多(厲害到嚇死😳) . 而且家長也分享他對小朋友的觀察 日常中的同一個畫面 小朋友都只先看動物 完全忽略人物 . 不過透過家長和老師的引導 就能改善觀看不平均的狀況 . #希望其他小朋友不要跟我一樣 #在觀查顏色或對象物上挑食😅 . 但這也造就了 每個人獨特之處🌟 . . 儘管是同一件事 同一個畫面 觀看的角度不同 世界就完全不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微光,微小的能量,或尚在發展的能量。存在於每個個體之中,獨特到無法用單一名詞去形容並定義它。它的光芒,一直都存在著,只是被社會集體價值所遮蔽而不被看見。但只要你相信它,找回它,它的光亮就能照破一切框架!從身體由內而外地照耀出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Q Min Lin/林庭如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