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暖和起來。
這讓宋金剛顯得分外焦躁。
冬季,由於龍門口凌汛,讓李唐的河東部隊能夠得到的支援有限。
一開始,李世民是透過更下游處,來運送糧草。但這條糧道為了詐尉遲恭,已經獻出去了。
宋金剛原本的預計,是要在春天以前,取得足以跟李唐談和的優勢。哪知道李世民這廝軟硬不吃,偏偏劉武周又未能攻下汾陽。
繼續僵持下去,受罰是不至於,但想要成為太原英雄,那就難了。
正因宋金剛有此盤算,所以他決定,退。
對宋金剛而言,近河東地區的領土爭奪,並不是最重要的。雖可據城對峙,但實無險要可守。一旦唐軍大舉度過黃河,攻守之勢必將逆轉。
不如退回臨汾,依汾河阻敵。
柏壁城中,杜如晦也是這麼看的。
在房玄齡報告完目前資材狀況與情報後,杜如晦下了結論。
「宋金剛必於近日內撤退,最佳駐紮地點,莫過臨汾。」
李世民看了李道宗一眼。
他們並未告訴其他人,李靖的秘密任務。
計謀只是多一手準備,特別是這類反間之計,未算勝,先算敗,方為用策之本。
李世民問道:「當前鼓角之數幾何?」
房玄齡答道:「鼓角合共一百五十具,只需趕製旗幟,可供六軍之需。」
這世上,或許有些人能過目不忘,可大多數的人都辦不到。與其處理所有資訊,找準重點更為方便。
蛇無頭不行。
將營必備鼓角,指揮部隊,自古皆然。
李靖就設計了這套,以二十四具鼓角為一將所備,每隊五十人,一軍五千人的編制。有了這個編制規則,李世民就可以很快的下達部隊分配,不需要每次都拿出所有清冊,細細安排。
堪為大將者,李世民自然也是心裡有數。
「好。」李世民道:「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寶、翟長孫、秦武通,各領一軍,隨時預備與我出擊。柏壁城留一軍,聽略陽公號令。」
吩咐已定,各人下去準備。
本名徐世勣的李世勣,原在黎陽,何以至此?
卻說年前魏徵領了李淵之命,前往黎陽說服徐世勣降唐,接納李神通。爾後黎陽為竇建德所破,僅秦叔寶等人出逃。
然竇建德為民心所向,仍命徐世勣鎮守黎陽。
魏徵便出一計,要徐世勣改裝易容,逃歸大興。以徐世勣之威名習性,定能得李淵重用。
至於徐世勣的家人,自有魏徵照顧。
也是錯有錯著,徐世勣抵達時,適逢李密之變後,李淵對於魏軍降將實有防備。但由於獨孤懷恩叛變,李淵只能發李姓宗室代之。
李道宗雖說有智有勇,畢竟年紀尚輕,遂遣得賜李姓的徐世勣輔之。
來到前線,又有秦瓊接引,李世民自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一線五將,四出降將。秦武通卻是太原秦氏出身。
此戰除了要驅逐周軍,更需撤換太原底部勢力。這點,李淵雖未囑咐,李世民也是清楚的。
新降之將,便立功勞也只是建立信任,不封爵土,這點不成文的規定,大家心裡也都了然。
又過數日,周軍果然開始撤退。
按征戰之理,唐軍應先收復河東。李世民下令追擊,大違常道。然李世民要的就是這不按牌理出牌的勝機。
「決戰地點,便在雀鼠谷!」
柏壁至臨汾間多山,其中雀鼠谷道最是狹窄。正所謂「熊虎不過,雀鼠但行」。
雖自李淵南征時,便已拓寬,可一入雀鼠谷道,周軍隊伍仍勢必拉長,首尾難以相顧。
「先滅後軍,一路殺將過去。」
戰術目標就是這麼簡單。
李世勣等人久經戰陣,哪裡看不出這套戰術存在極大問題?但元帥如此指示,照辦便是。
唐軍估算時程,連夜趕路,總算是趕上了雀鼠谷的奇襲。
李世勣,翟長孫指揮兵馬,衝散了周軍的防線。
秦叔寶與程咬金則是下馬步戰,一個手提雙鐧,另一個背上七把刀,殺入谷道。
不出意料,周軍抵抗並不強烈。
甚至衝破後軍,谷道中盡是老弱殘兵,運送著沒有軍糧的輜重裝備。
但越是如此,秦叔寶與程咬金越是加緊腳步。
他們都知道,換了自己是宋金剛,自不會回頭來戰。反而會要前軍加速出谷,於谷道北口列陣以戰。
雖然奇襲可以削減對方部分兵力,但只要時間拖長,宋金剛背後定有援手。
該如何突破?不是將軍們該思考的。
他們要做的,就是打敗眼前的敵人。
如果能趕在敵方列陣前出谷,那麼或許還容易一些。不過一切都是奢望罷了。
秦叔寶與程咬金才殺出一條血路,便教一陣亂箭給射得退回谷中。
宋金剛早已展開陣形,南北七里,其勢便如甕中捉鱉。
到底,是誰算計了誰?
此時,李世勣也帶百人隊趕到,以及沿路收集的木盾木板。
秦叔寶料到的,李世勣也算得到。
唐軍架起木板木盾,緩步推出谷外。
宋金剛見敵軍防得嚴實,也下令停止射擊,長槍隊轉至前方,舉槍立定。
「谷口呈收束狀,周軍不至推進。」李世勣道:「但我軍手中僅有短兵,與槍隊交鋒,大是不利。」
程咬金道:「且交由小弟來辦。」隨即命人入谷,收集鎧甲,拆毀車軸。
谷口這邊,程咬金親自挑選數十勇壯不畏死之士,身披雙鎧,更以長木棍將彼此相連。
「此即連環甲兵隊是也……眾將士,聽我號令,前進!」
程咬金本人亦在行伍中,一聲令下,連環甲兵隊一字排開,持盾護面,自防禦工事中走出,向周軍推進。
對面宋金剛自是老實不客氣,換陣放箭。
但別說箭弩難貫重甲,就是有人運氣不好給射中,在連環木的支持下,甲兵隊仍是持續往前。
放箭無效,宋金剛一咬牙,再次換隊。
程咬金要製造的,就是這個空隙。
身後秦叔寶隨即下令,步兵群湧而出。
「雕蟲小技,也敢獻醜?」
宋金剛冷笑一聲,號令中軍不動準備迎戰連環甲兵,反正那群也只能挨打。左右兩翼,再次換上弓弩隊,瞄準了唐軍後方的輕裝步兵。
「放!」
箭矢如雨飛出,但唐軍損失卻沒有宋金剛想像的多。
大部分的弩箭,都被唐軍步兵用手盾擋了下來。
只因,秦叔寶注意到,敵軍左翼放出的箭幕密度,要比右翼來得薄弱。那麼只要防守一側便可。
宋金剛當然也發現了。自軍左翼為何不聽指揮?
「大唐秦王,李世民在此!」
不知從何而來的騎兵隊,正反覆衝擊周軍左翼。人人口中,皆喊著李世民名號。
饒是宋金剛治軍極嚴,右翼也有不少部隊已經轉過身去,想要拿下李世民。
秦叔寶與程咬金雖不知怎麼回事,也知良機莫失。
「連環兵!棄船!」
這是程咬金與甲士們定下的暗號,一聲發喊,仍有行動能力的甲士隨即拔刀,切斷連環木的繩索。
帶刀甲士解開束縛,立刻如狼似虎向前撲去。
後方李世勣也不怠慢,立刻下令舉旗:「全軍,突擊!」
雙方混戰一起,李世勣連忙派人要後方翟長孫等人趕來。若不能佔據兵力優勢包圍對方,宋金剛必然會退往臨汾城。
甚至,或許宋金剛早已通知援軍前來了。
思及此,李世勣便聞攀上高處的斥侯報:「周軍旗幟自後方來,一,三,十,百……一百六,約莫八千之眾!」
李世勣大驚,都不說能不能勝,若李世民確在宋金剛後方襲擾,眼下便是個包抄之局。
正欲鳴金退兵,頭頂上又傳來聲響。
「等等,大纛倒了……換上,秦王旗號!」
來人,便是尉遲恭。
原來,李世民囑咐五將戰術後,便自領精騎,下至西側河谷,繞往臨汾而去。所為,並非再施精騎奇襲戰略而已。
李世民往與李靖接頭,確認尉遲恭領兵出戰,再先行趕至。眼看敵軍變陣頻繁,又要放箭,李世民即知秦叔寶等人不負所托,正努力奮戰。
隨即下令衝擊宋金剛後方,大聲呼喊,志在擾亂。
此刻,宋金剛眼見友軍旗號驟變,也已經猜到了幾分。
「早知今日,當初就該先殺了尉遲恭……叫右翼轉後迎戰,另點五百騎給我!」
宋金剛自領五百騎,便往左翼支援。
然而,直至唐軍勝出,打掃戰場,都沒有人見到宋金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