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光環 P.K. 學歷無用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學歷的光環在當今社會還是非常好用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擠破頭都想進入某些明星學校的原因,但是也有人主張學歷無用論,最著名的就是,日本SONY的共同創辦人盛田昭夫更是出書批判當時1995年日本人對高學歷的迷思,認為更重要的是事務上的學習,而不是高學歷。
當然這兩方說法都有道理,首先高學歷在今日社會的價值觀,還是屬於一種正向指標,不論是求職上或是在社交場合,當人們知道你畢業於那遙不可及的一流大學,那種被欽佩的神情,可以馬上讓你的虛榮心爆棚。
反之我們也常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思維與做事方式非常不靠譜的人,最後發現他也是來自一流的好大學,心裡不免也沾沾自喜,果然只會唸書的書呆子也是無用,那種可以貶低名校原來不過如此的自尊心,也是優越感爆棚。
而學歷無用論,除了剛剛上述那種實力與學歷不相匹配的人以外,其實讓盛田昭夫,或者是社會大眾更批判的是,下列幾種人
1.僅想透過求學10幾年的高學歷而不思終身進步的人。
要知道即便學到博士,那只是知識的深度,但職場上的複雜問題通常是需要廣度,而且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需要時時掌握新知與新技能。
2.坐擁高學歷,自成一個圈子,排斥非高學歷,甚至於非名校的人。
這些人自視甚高,其實可能是自卑型人格作祟,要知道用學歷貼人標籤是一種懶惰的行為。
3.實力與成就配不上高學歷,卻把高學歷老是掛在嘴邊的人。
這些人可以說是最輝煌的時刻就是畢業的時候,如果有著博士的高學歷,卻甘願做一份庸庸碌碌工作,社會的貢獻跟配學歷不相匹配,那又何必把高學歷掛在嘴邊,這樣只會讓人更深信學歷無用論。
即便有人倡導學歷無用論,又有許多上述令人討厭的反例,更有不少知名創業家,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這類的『倖存者偏差』。怎麼還是有這麼多人對高學歷為之崇拜,甚至癡狂。我想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畢竟總是需要一些篩選條件,而學歷在第一份工作或是升遷算得上相對客觀的指標。(至少某些學科與學位,需要一定的智商與堅忍的精神才能畢業。)
2. 通常來說學歷跟知識儲備量通常來說是正相關,所以應此容易讓人覺得知識淵博。
3. 現在社會社地位高的人大部分擁有高學歷,高學歷已經成為一種比較的籌碼。
所以我會建議,在你不痛苦的前提下,與經濟環境允許時,儘可能拿到你可以拿到最高的學歷。
最後我想補充僅用學歷這個指標看人,或者是僅僅拿到高學歷光環就不想再學習的人都是一種懶惰的行為,我們應該要用心,全面的考察再評斷一個人。
如果你是拿到高學歷的人,更要當楷模的虛心終身學習,不該再當學歷無用論的最佳代言人。
圖片來源:https://share.readmoo.com/book/506261
avatar-img
190會員
275內容數
我的沙龍有五種主題,自我成長、健康、職場、投資理財與有趣的心情隨筆,目前深耕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的系列,常常能給不少格友與讀者啟發。希望能給路過的你,也有收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次我的一位美國商學院教授來台灣,我們約了吃飯,他很真誠的跟我說他覺得台灣是個守秩序的地方,在捷運站內,大家上下手扶梯,會很守規局的靠右邊站,讓出左邊給需要趕時間的旅客,進出車廂時,嚴格遵守先下後上,也是有秩序的排排站好,他用了Unbelievable(不可思議)這個字,我開玩笑的說:教授如果你在
有幸在兩岸工作了一陣子,常常會聽到現在的年輕人(新鮮人)抱怨房價,依現在的收入即便不吃不喝工作三十年,我也買不起房子,所以立志買房的人開始降低自己所有非必要的開銷,什麼手機六年不換,假日避免旅遊,隔天上班的中餐自己準備等等⋯⋯。 而及時享樂的人,在台灣叫做享受小確幸(微小而切確的幸福),在大陸叫做躺
失敗的人的歸咎於運氣!什麼時不我與,都是命運造就了我的悲劇,而諸多成功的人也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成運氣,我只是運氣好了點,我如果沒有這樣的機運我不可能成就現在的自己等等⋯⋯。 兩種看似完全對立的人,難道都真的只有運氣這一個簡單的因素嗎?其實未必,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兩種心態的差異。別看都是運氣好與壞
有一次我的一位美國商學院教授來台灣,我們約了吃飯,他很真誠的跟我說他覺得台灣是個守秩序的地方,在捷運站內,大家上下手扶梯,會很守規局的靠右邊站,讓出左邊給需要趕時間的旅客,進出車廂時,嚴格遵守先下後上,也是有秩序的排排站好,他用了Unbelievable(不可思議)這個字,我開玩笑的說:教授如果你在
有幸在兩岸工作了一陣子,常常會聽到現在的年輕人(新鮮人)抱怨房價,依現在的收入即便不吃不喝工作三十年,我也買不起房子,所以立志買房的人開始降低自己所有非必要的開銷,什麼手機六年不換,假日避免旅遊,隔天上班的中餐自己準備等等⋯⋯。 而及時享樂的人,在台灣叫做享受小確幸(微小而切確的幸福),在大陸叫做躺
失敗的人的歸咎於運氣!什麼時不我與,都是命運造就了我的悲劇,而諸多成功的人也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成運氣,我只是運氣好了點,我如果沒有這樣的機運我不可能成就現在的自己等等⋯⋯。 兩種看似完全對立的人,難道都真的只有運氣這一個簡單的因素嗎?其實未必,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兩種心態的差異。別看都是運氣好與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台灣這個重視文憑的社會中,學歷似乎成了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要讀好書」、「要考上好大學」的觀念。但是,在瞬息萬變的現代職場中,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讓我們來聽聽阿忠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沒有光鮮學歷的情況下,成為業界翹楚的。
Thumbnail
一、學歷與機會之間的橋梁 在這個講求學歷的社會,學歷不足是否意味著夢想的彼岸遙不可及?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學歷,不僅僅是一紙證書,更是一把開啟職業大門的鑰匙。當機會降臨時,學歷往往成為篩選的第一道門檻。想像一下,在茫茫人海中,學歷是一個讓你脫穎而出的標誌,是一個你對知識和能力的承諾。
Thumbnail
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多半會被認為很聰明,但倘若做人處事不夠圓融,在人際關係上處處碰壁或與人結怨,還會被認為是聰明嗎? 其實,以時間線拉長來看,「聰明」不只是求學取得好成績,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職場或在社會上與人互動及相處,所以日本全民教育家齋藤孝便在《什麼是真正的聰明?》這本書中提到能否適應
Thumbnail
2022年Google人資長在TFT跨界對談說「學歷≠能力,如果沒有學歷……你要拿什麼證明你的能力那才是更重要的」。去思考我可以做什麼(具備哪些該職缺所需要的能力),或我曾做過什麼並且帶來什麼樣具體的成果(直接拿出客觀量化的實績來說服對方),具體呈現在履歷上,那才是幫自己拿下面試門票的首要任務。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Thumbnail
我會因為只想著讓別人覺得好用,從未發覺自己也可以有用人的一天。
Thumbnail
畢業自哪個學校,與此人之後的成就沒有關聯。過去我們以為要進入大公司、大平臺,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價值,在科技的不斷進步與自媒體的潮流湧動下,有了更多樣化的自我實現的方式。時代風向改變,學歷不代表「成功的萬靈丹」。
Thumbnail
內田樹  2008 麥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作者以消費主義對教育的影響,解析現代日本年輕人不想學習、不想工作的原因。本書主要內容是作者2005年在Top Management Coffee講座中的演講稿。   重要字句: 逃避學習:日本九零年代以來學
Thumbnail
在台灣這個重視文憑的社會中,學歷似乎成了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要讀好書」、「要考上好大學」的觀念。但是,在瞬息萬變的現代職場中,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讓我們來聽聽阿忠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沒有光鮮學歷的情況下,成為業界翹楚的。
Thumbnail
一、學歷與機會之間的橋梁 在這個講求學歷的社會,學歷不足是否意味著夢想的彼岸遙不可及?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學歷,不僅僅是一紙證書,更是一把開啟職業大門的鑰匙。當機會降臨時,學歷往往成為篩選的第一道門檻。想像一下,在茫茫人海中,學歷是一個讓你脫穎而出的標誌,是一個你對知識和能力的承諾。
Thumbnail
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多半會被認為很聰明,但倘若做人處事不夠圓融,在人際關係上處處碰壁或與人結怨,還會被認為是聰明嗎? 其實,以時間線拉長來看,「聰明」不只是求學取得好成績,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職場或在社會上與人互動及相處,所以日本全民教育家齋藤孝便在《什麼是真正的聰明?》這本書中提到能否適應
Thumbnail
2022年Google人資長在TFT跨界對談說「學歷≠能力,如果沒有學歷……你要拿什麼證明你的能力那才是更重要的」。去思考我可以做什麼(具備哪些該職缺所需要的能力),或我曾做過什麼並且帶來什麼樣具體的成果(直接拿出客觀量化的實績來說服對方),具體呈現在履歷上,那才是幫自己拿下面試門票的首要任務。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Thumbnail
我會因為只想著讓別人覺得好用,從未發覺自己也可以有用人的一天。
Thumbnail
畢業自哪個學校,與此人之後的成就沒有關聯。過去我們以為要進入大公司、大平臺,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價值,在科技的不斷進步與自媒體的潮流湧動下,有了更多樣化的自我實現的方式。時代風向改變,學歷不代表「成功的萬靈丹」。
Thumbnail
內田樹  2008 麥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作者以消費主義對教育的影響,解析現代日本年輕人不想學習、不想工作的原因。本書主要內容是作者2005年在Top Management Coffee講座中的演講稿。   重要字句: 逃避學習:日本九零年代以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