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思索書】我不是作家,但沒關係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219275181224544&id=1660030768 陳雪─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18257215336033&set=a.1480552508020 陳雪─寫出來並且寫下去   陳雪說:在〈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裡說:「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這就是肯定自己最好的方式。」我覺得這一篇應該與她在半年前的〈寫出來並且寫下去〉一起讀。這兩篇我不知道有沒有發表在它處,但一起讀的脈絡是比較連貫通順的。   她也說:「那些寫得不順,寫不出來,以及看起來像是沒有在寫作的時刻,只要你還心懷夢想,你可以銘記那每一個時光,靜心等待可以寫作的時刻到來。」我想,這應該是長期且持續保持寫作節奏的人才能領悟的。現實生活裡,還是有很多人會想:怎麼銘記?怎麼靜心?我沒有可以銘記的東西,我也無法在煩躁的生活裡靜下心來,遑論持續寫作,但我仍然熱愛寫作,並且想寫。   要檢驗自己是不是真心熱愛寫作,其實不難。對於一項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有回報的活動(如馬拉松、烹飪、彈琴、繪畫、寫作......),付出努力的時候會消耗精神體力,但基於對它的喜愛,大腦會在過程中分泌腦內啡(Endorphin)這個透過神經傳導的物質,她的效果等於天然止痛藥,也有良好抗憂鬱的效果,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一個人真心沉浸寫作時,精神上會感到愉悅,並為了愉悅感而持續書寫。   因此陳雪寫的是一種覺悟、一種心靈的指引,是願意接近(或處在)寫作軌道上的人,在文字乾涸的時候不自責、不焦慮的處方,而非推遲不寫的藉口。如果有人說他想寫作、他也確實能寫,但就是沒有任何產出,偶爾寫了,卻讀著沒有獨特體悟、沒有生活韻味,那麼或許他對寫作並未投入熱情,只是想蹭文青的氣息罷了。   職場浮沉十餘年,因為生活與家庭因素,我的文章產量極少,往往都是忽然獲得一個很長時間的空白,在那個天時地利人和下,才會偶然寫出一些浮光掠影。所以我未曾積極關注任何投稿、文學獎,作家講座......我就是把文字當成自療;簡單地說,我把寫作留置在「寫出來並且寫下去」一直到「寫出只有你可以寫的作品」這個過程的起點─「寫出來」,至於寫下去這件事,我還在顛簸的路上,但至少沒棄它而去,算是我固守的底線。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確獲得愉悅感,並認知我能讀能寫願意寫,只是人生畢竟有取捨,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對於必須花費大量時間投入,而不一定有回饋的事物,能不能讓我們放棄生活中更重要的活動?想清楚並與現實達成平衡,在許可並有限的狀況下閱讀及寫作,才不會困在枯竭狀態的自責迴圈裡。   所以我也從來不求「寫出只有我可以寫的作品」。正確說法是,我的文字就是我的作品,能寫的時候我就用力寫,韶光困頓的時候我就簡單寫。如果我夠努力前進,我的每個文字就會有我的味道。每個人都可以寫母親、寫鄉愁、寫歡欣、寫苦痛,但讀者的共鳴有時候不在處於同樣的時空、經驗、記憶,而是彼此心中透出的感嘆、矛盾、無語之語。讀者的評價是讓自己省視文字,讓自己離動人更進一步,而不是從此告訴自己:我沒有天份 我不適合寫作。   我不停告訴自己,寫作可以慢可以拖可以久,但不要停,只要照自己的步調就好。也不要只用獎只用名只用出書來認定來證明自己能寫。我也承認透過類似的激勵反饋迴圈,在寫作的道路上能最有效率鞭策自己,不過,得獎出書只是手段,而不是定寫作之路的驟死賽,只要願意持續不輟地書寫,無論被貼上「作者」還是「作家」的標籤,都已不影響寫作本身。我當然不是作家,只是一個偶爾記得寫寫什麼的作者,但沒關係。我會寫出來,也會想辦法寫下去,即使最終沒辦法寫出「只有我可以寫的作品」,也沒關係。   因為我只是享受寫作這件事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遺我雙鯉魚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