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当你有了小孩,你可能是专横霸道的父亲;可能是过度保护的母亲,或者相反。作者说最好的惩罚方式,就是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候惩罚他们,这样就能教育他们,让他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不能犯同样的错误。相反的,如果你想要孩子继续做好事,你必须在他们做得对时,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你是多么地感激他们, 然后我们期望孩子继续这项好的习惯或习性。
要讨厌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很容易的,有可能你刚丢了工作;有可能在你绝望的时候;有可能在你感到无助,没人帮你的时候;有可能当你感到痛苦、愤怒、怨恨的时候,孩子在这个错误的时间点出现,做出了错误的举动,你很难不会对他感到讨厌,然后对他们责骂一番。所以,我们必须有策略来面对这项问题,因为只要你自己都不喜欢这个孩子,很大可能别人也会不喜欢你的孩子。
在孩子在1-4岁时,身为父母,要让孩子在社交方面更有吸引力。如果你能够让其他小孩都喜欢跟你的小孩玩在一起,这能够象征你是一个成功的父母。要做到这点,你不应该盲目地宠爱他们。例如说在他们吵闹时,给他们看手机,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大部分现在父母的做法。你应该花时间告诉他们, 他们的举动是不对的,然后指引他们改过,直到他们做对了,再给予奖励。其实,孩子小时候在哭闹时是为了得到你的注意力,并且不断地犯错来挑战你的极限,借此学习哪些举动是应该或不应该做的。所以,父母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告诉他们对或错,而不是去忽视这个问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不然,他们就没有办法学习把错误纠正过来,持续地变本加厉。
养儿育女真的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你爱你的孩子,就想办法不要让他们做出令你讨厌他们的事情。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仪的烦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三条法则是結交希望看到你成功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从小,我们交朋友,很单纯,只要玩得来,就能和很多人交朋友,无忧无虑。长大后,交朋友变得越来越难,会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其中之一;许久未联络的朋友,点开她的电话号码,一直不敢按下通话键,许多的话一直不懂如何开口,最终放弃联系,友情慢慢淡了。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二条法则是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你爱的人(Treat yourself like someone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helping)。这一条法则从古至今是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提倡所有人类应该爱自己,不过实际上做的的人却少之又少。
压力是现代人都会经历的痛苦,尤其是现代人的压力跟上一代相比,更加大。每天翻开社交媒体,成千上万的内容,不断输入脑中,到处都充满了危机。网络霸凌、谣言侵扰、各种攀比、网络暴力等等,无时无刻都围绕着我们,很难不会感到压力。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三条法则是結交希望看到你成功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从小,我们交朋友,很单纯,只要玩得来,就能和很多人交朋友,无忧无虑。长大后,交朋友变得越来越难,会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其中之一;许久未联络的朋友,点开她的电话号码,一直不敢按下通话键,许多的话一直不懂如何开口,最终放弃联系,友情慢慢淡了。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二条法则是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你爱的人(Treat yourself like someone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helping)。这一条法则从古至今是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提倡所有人类应该爱自己,不过实际上做的的人却少之又少。
压力是现代人都会经历的痛苦,尤其是现代人的压力跟上一代相比,更加大。每天翻开社交媒体,成千上万的内容,不断输入脑中,到处都充满了危机。网络霸凌、谣言侵扰、各种攀比、网络暴力等等,无时无刻都围绕着我们,很难不会感到压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經常面臨如何激勵孩子的難題,一句「為何你不如他?」可能就無意中種下孩子自卑的種子。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與誰競爭,而是如何超越昨天的自己。本文將探討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激勵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同時培養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閱讀全文,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責備孩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經常面臨如何激勵孩子的難題,一句「為何你不如他?」可能就無意中種下孩子自卑的種子。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與誰競爭,而是如何超越昨天的自己。本文將探討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激勵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同時培養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閱讀全文,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責備孩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