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時期的寫作關卡解決方法:重新學習寫作、加入小組共學
為了解決感覺式的寫作關卡,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停筆」。
你沒有看錯,就是「停筆」不寫!
那時我發現重覆運用過往的經驗寫作,是無法進步的。
聽完課之後,也只挑選一個小目標練習,例如:只紀錄聽講心得並且建立自己的筆記架構。限縮目標,加上有穩定的知識輸入來源,總算能再提筆繼續寫下去。
同一時間,也剛好加入商業思維學院,並參與學院同學號召的「穩定輸出-寫作小組」。運用簡易的
OTPR執行法、每月定期覆盤,讓我的寫作習慣變得更加穩定。
2022年,達成每月持續發佈1-2篇文章的習慣,文章的產出數目大幅躍進。
v.2時期的寫作方法:每月為自己安排「寫作週」
v.1時間的穩定輸出習慣,看似能如常維持下去,但生活中總有變數和新計劃出現,寫作頻率和模式也需要據此動態調整。
2022年10月正逢累積職涯諮詢的實習經驗和時數,以便申請職涯諮詢師的認證。此時的寫作時間大幅下降,甚至因此長達4個月未發文。
那段期間,下班時間用於職涯諮詢、累積經驗以及自我進修。 寫作的優先順位默默默被往後了,寫作時間銳減。
這期間不止一次想著要重新安排時間寫作,但每次在寫作小組覆盤回顧,都是未達標。每個月也都試著找尋不同的解決方式。
比如說,訂定「每天寫50字」的規則。失敗!
比如說,每週空出一個週末寫作。失敗!
或是,一次寫完3-5篇文章當庫存。失敗!
連續3-4次的失敗後,我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寫作模式和時間安排,最後終於找到成功的寫作方式,亦即「每月直接空出一週時間訂為寫作週」!
這段過程拆解如下。
【觀察和分析自己的寫作習慣】
目前很習慣隨手紀錄靈感和想法,想寫的主題或是草稿文章的數量,也已有10篇左右。只是每次寫文章到完稿,仍需要較完整的一段時間,通常是1小時左右,包含讓眼睛休息的5-10分鐘。
若用「每天撰寫字數」為目標,較難衡量,也較無前進感。
只留半小時的時間也不夠;進入心流後,每次還是需要一段較放鬆和專注的時間段,「一小時」的時間很剛好。
【時間安排的再調整】
前述的「每天用零碎的時間寫作」或「空出週末」的目標設定,與寫作習慣產生矛盾,這表示要從不同角度來思考時間的安排。
我觀察到,下班的晚上只專心執行職涯諮詢這一件事,能保持狀態最佳。在諮詢前後,會整理資料、思考、紀錄。完成之後,稍微整理屋子、收拾碗盤,也差不多準備洗澡和就寢,較難再接續1小時的寫作。
至於週末則是家庭時間,也未必能有易掌控的寫作時間。比如說,需要做家事、整理屋子、煮午晚餐,有時也會安排課程進修,時間變動更頻繁。
有了上述的觀察後,才發現用「一天」為時間單位,會有盲點。若改成以「週」為單位來思考,拉長時間段,更有完整感。
連結以往的經驗,寫一篇文章並上稿的時間也大約5個小時左右。因此,將寫文章的時間分散在一整週內,相當合適。
想出解決方式後,就是實作並觀察「體感」。
現在已是3月,目前也在3月的第一週完成了這一篇寫作習慣的文章。
總計已連續達成2次,找到解決方法並持續前進的感覺真好!
【後記】
這次找到了最佳的寫作模式,並不代表這樣的安排能夠一直維持下去。這段過程,有個體會:職涯和生活不完全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是外部環境造成變化,有時候是自己的選擇帶來變化。變動的過程中,皆會需要再重新回顧自己的目標和優先順序、價值觀,重新再調整成合適的狀態。有意識的練習動態調整生活小習慣,也能讓我們對生活的變化保有彈性並有心靈的餘裕能面對改變。
如果你喜歡生活或職涯相關主題文章,歡迎加入我的
Line@或
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期分享學習、職涯、寫作、行銷、永續的相關心得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