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在時光靜止的孤獨死模型屋裡,一位遺物整理師重現「死亡終將造訪」的生命場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
氣味難聞,
異味殘留,
要仔細清掃,
屋裡才有可能復原到原來的樣子。
難以想像住在垃圾屋的光景,
擺著百來瓶的寶特瓶承裝著尿液。
令我難忘的是書中有個例子,
死者生前有養貓,
他過世時,
貓飢餓難耐,
只好啃噬屍體。
有些家屬基於一些理由,
不願或不敢自己清理,
因此委託專業業者協助整理、丟棄遺物。
有時會看到人性的可怕,
突然有陌生人或親人出現拿走值錢的遺物。
我和昆玲分手時,
有些紀念品留在她家沒帶走。
她也留著一些東西在我這,
如果彼此都沒丟掉這些東西。
百年後,
當有人整理到這些東西,
會知道背後的故事嗎?
有些自殺者怕麻煩到別人,
還會自己先清理家中物品。
做足準備才離世。
不論生前富裕或貧窮,
我們都有可能面臨孤獨死,
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的我們,
死亡終將造訪每個人。
希望我們都能做好準備。
猜你喜歡:
1.我是遺物整理師. 遠足文化
2.離開後留下的東西: 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
3.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 橡樹林
4.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時報出版
#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在時光靜止的孤獨死模型屋裡,一位遺物整理師重現「死亡終將造訪」的生命場景
#時が止まった部屋:遺品整理人がミニチュアで伝える孤独死のはなし
#小島美羽
#麥田
#遺物
#遺物整理師
#孤獨死
#模型屋
#死亡
#老衰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1會員
219內容數
雞蛋哥分享這幾年對閱讀、寫作、素食、搖擺舞、情慾按摩、自媒體經營等領域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雞蛋哥的閱讀宇宙 的其他內容
最近因貪心虧了七萬, 和朋友討論後, 摸摸鼻子認了。 我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 該是時候來複習萬維鋼的書, 重新調整對這世界的認知, 學習怎麼當一個高手, 不要只貪圖眼前利益、 忽視長遠的目標, 而招致更大損失。 ☆高手的定義: 精英(高手)的構成=智慧×見識 高手把自由時間花在學習上,而普通人把自由
25年讀完3000本書的我,整理出近年很喜歡的幾本書,給同樣迷惘的你,望我們藉著閱讀、實踐,走出更好的人生,慢慢長成喜歡的自己。 加油,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1.新時代全球大局,你的留學思維、選擇與職涯規劃. 商周出版 2.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 出版
本書齊聚中國歷代十四位美男, 如果有個男神選拔, 到底誰是人氣最高的呢? 誰將站在C位呢? 依序出場的有: 有先秦第一美男公孫子都、 寫賦奇才宋玉、 師奶殺手宋文公、 竹林七賢顏值擔當嵇康、 竹林七賢人氣擔當阮籍、 東吳名將周瑜、 亂世小鮮肉趙雲、 中國最知名美男子潘安、 五胡十六國傾國傾城第一人、
結束了為期十天的國民外交, 當不成情侶, 就把她變成兄弟。 身為職業級背包客的她, 第一次遇上身為耍廢客的我, 說生平頭一次旅行搭這麼多趟Uber和小黃。 她想省錢, 我說別擔心, Uber的錢我來出, 我不想努力, 不, 我不想走路了。 這幾天我們大概也吵了兩三次, 為了不傷及奶茶聯盟的和諧(她是
N這次排了很多宮廟參訪, (還有佛教界迪士尼) 所以我借了這本書來研究一下道教。 本書第28頁有乩童見血的照片, 怕看到血的讀者可以跳過。 我在澎湖十八年, 只看過一次乩身拿狼牙棒自殘, 聽說乩童當下是沒有感覺的, 事後也恢復的很快。 我也想到菲律賓Pampanga的San Pedero在每年復活節
在入境大廳看到她了, 發現她脖子上多了道刺青, 問她代表什麼意思。 她說祈求好運。 想增加好運? 沒問題, 第一站龍山寺, 跟她說祈求不同的事情要拜不同的神像, 每尊執掌的業務不同。 跟她說有人會用珍奶拜月老, 祂喜歡吃甜甜的東西。 結果供桌真的出現珍奶XD 這本書能讓你臨時抱佛腳, 從臺灣的觀光景
最近因貪心虧了七萬, 和朋友討論後, 摸摸鼻子認了。 我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 該是時候來複習萬維鋼的書, 重新調整對這世界的認知, 學習怎麼當一個高手, 不要只貪圖眼前利益、 忽視長遠的目標, 而招致更大損失。 ☆高手的定義: 精英(高手)的構成=智慧×見識 高手把自由時間花在學習上,而普通人把自由
25年讀完3000本書的我,整理出近年很喜歡的幾本書,給同樣迷惘的你,望我們藉著閱讀、實踐,走出更好的人生,慢慢長成喜歡的自己。 加油,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1.新時代全球大局,你的留學思維、選擇與職涯規劃. 商周出版 2.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 出版
本書齊聚中國歷代十四位美男, 如果有個男神選拔, 到底誰是人氣最高的呢? 誰將站在C位呢? 依序出場的有: 有先秦第一美男公孫子都、 寫賦奇才宋玉、 師奶殺手宋文公、 竹林七賢顏值擔當嵇康、 竹林七賢人氣擔當阮籍、 東吳名將周瑜、 亂世小鮮肉趙雲、 中國最知名美男子潘安、 五胡十六國傾國傾城第一人、
結束了為期十天的國民外交, 當不成情侶, 就把她變成兄弟。 身為職業級背包客的她, 第一次遇上身為耍廢客的我, 說生平頭一次旅行搭這麼多趟Uber和小黃。 她想省錢, 我說別擔心, Uber的錢我來出, 我不想努力, 不, 我不想走路了。 這幾天我們大概也吵了兩三次, 為了不傷及奶茶聯盟的和諧(她是
N這次排了很多宮廟參訪, (還有佛教界迪士尼) 所以我借了這本書來研究一下道教。 本書第28頁有乩童見血的照片, 怕看到血的讀者可以跳過。 我在澎湖十八年, 只看過一次乩身拿狼牙棒自殘, 聽說乩童當下是沒有感覺的, 事後也恢復的很快。 我也想到菲律賓Pampanga的San Pedero在每年復活節
在入境大廳看到她了, 發現她脖子上多了道刺青, 問她代表什麼意思。 她說祈求好運。 想增加好運? 沒問題, 第一站龍山寺, 跟她說祈求不同的事情要拜不同的神像, 每尊執掌的業務不同。 跟她說有人會用珍奶拜月老, 祂喜歡吃甜甜的東西。 結果供桌真的出現珍奶XD 這本書能讓你臨時抱佛腳, 從臺灣的觀光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一個人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能從哪裡爬梳過去活著的痕跡呢? 有人說是從別人的記憶裡,亦有人說從遺留下來的物品去拼湊,而日本小說家中山七里在《特殊清掃人》這部作品裡告訴我們「房間」才能體現一個人在世時最真實的樣貌。 所謂的「特殊清掃」指的不只是垃圾屋,而是涵蓋凶宅的居家清潔,隨著「孤獨死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那棟垃圾屋的獨居怪人被發現死在路邊。 鄰里已沒人記得他的名字了。 清潔隊花了一周才將屋內的垃圾全數清出來。社區也終於都鬆了口氣。
Thumbnail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殊清掃:死体と向き合った男の20年の記録》 ✍️作者:特掃隊長 譯者: 莊雅琇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06 📝閱讀記錄: 這本書是作者部落格文章整理而成,如此艱難的工作
Thumbnail
一、衣櫃 我是一具屍體,但曾經卻是個衣櫃,如今躺在雨中的街角,宛如一塊塊碎片。那些從關節拆下的螺絲釘零散地放在我身上的小口袋,有人走過會翻翻他們,掂一掂價值後果斷走開。 我的主人將我肢解,這也不是我第一次頭首分離,在許久以前有兩名強壯的男性將我包上厚厚的塑膠膜,坐在敞開的車子後座,抖著來到這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Thumbnail
《作者:盧拉拉》 〔推薦理由〕 我是人生整理師,是盧拉拉的第二本著作,這次探討的面向,不只侷限清掃死亡現場的描述,更聚焦隱藏在後的社會議題–「孤獨死、親情、遺物斷捨離」。 透過盧拉拉的文字,我們彷彿跟著走進那些髒亂、孤單的死亡現場,隨著清洗的過程,能夠還原空間的樣貌,但心中的結卻無法輕易解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一個人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能從哪裡爬梳過去活著的痕跡呢? 有人說是從別人的記憶裡,亦有人說從遺留下來的物品去拼湊,而日本小說家中山七里在《特殊清掃人》這部作品裡告訴我們「房間」才能體現一個人在世時最真實的樣貌。 所謂的「特殊清掃」指的不只是垃圾屋,而是涵蓋凶宅的居家清潔,隨著「孤獨死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那棟垃圾屋的獨居怪人被發現死在路邊。 鄰里已沒人記得他的名字了。 清潔隊花了一周才將屋內的垃圾全數清出來。社區也終於都鬆了口氣。
Thumbnail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殊清掃:死体と向き合った男の20年の記録》 ✍️作者:特掃隊長 譯者: 莊雅琇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06 📝閱讀記錄: 這本書是作者部落格文章整理而成,如此艱難的工作
Thumbnail
一、衣櫃 我是一具屍體,但曾經卻是個衣櫃,如今躺在雨中的街角,宛如一塊塊碎片。那些從關節拆下的螺絲釘零散地放在我身上的小口袋,有人走過會翻翻他們,掂一掂價值後果斷走開。 我的主人將我肢解,這也不是我第一次頭首分離,在許久以前有兩名強壯的男性將我包上厚厚的塑膠膜,坐在敞開的車子後座,抖著來到這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Thumbnail
《作者:盧拉拉》 〔推薦理由〕 我是人生整理師,是盧拉拉的第二本著作,這次探討的面向,不只侷限清掃死亡現場的描述,更聚焦隱藏在後的社會議題–「孤獨死、親情、遺物斷捨離」。 透過盧拉拉的文字,我們彷彿跟著走進那些髒亂、孤單的死亡現場,隨著清洗的過程,能夠還原空間的樣貌,但心中的結卻無法輕易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