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
小時候沒有那麼多心思靜下心來寫點東西、過個年,反倒是出了社會,失去了開學、期中期末考、寒暑假這些行程,生活漸漸無以計日,便愈發想認認真真過這些節慶日子。
於是手寫春聯這幾年成為了我們家的新年慣例。
而當好友邀約在年假的最後一天一起去看書法展,就彷彿是去感受收假前最後的一點年味,似乎也是個不錯的踏青行程,遂而答應,順便帶比較有相關知識的我妹出門晃晃。
展覽位置在桃園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我們搭了高鐵過去,下車之後還要走約近半小時,當作是走春踏青也挺不錯,抵達前要先穿越橫山書法藝術公園,視野廣闊,人造湖很美,而書藝館建築本身是清水模,除了跟書法主題風格搭配,也很適合拍照打卡。
**
這次看的展覽是首屆的橫山書藝雙年展,主題「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
漢字的書寫從純粹的記錄進入到藝術階段之後,各國因為對這項技藝的理解與背景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稱呼。韓國稱「書藝」(其作為藝術);日本稱「書道」(其作為一種精神追求);而中國乃至臺灣稱為「書法」,暗示書寫的規矩與法度,遵從形式而有所昇華。
但隨著現代書寫工具的變遷,甚至近年來親筆書寫的機會降低,都成為「書法」這項技藝在當代受到的挑戰。
所以策展方將「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作為副標題,去探討、回顧台灣當代書法的發展脈絡,並邀請不同國家、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展示他們對「書」這項技藝的詮釋、思考。
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應該遵循什麼?又有什麼部分可以跳脫呢?如果在看展前先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中,也許在觀展時可以感受到更多趣味。
展覽的動線可以正向也可以逆向著走,我們最初沒有意識到,走的是逆向。
若注重脈絡,建議正著來:從比較古典、讓人熟悉的書法作品開始,越後面的作品越是跳脫框架,也更有新鮮感,最後走出展館就彷彿看到了新世界。
而若是如我一般倒著看,就會先受到無比衝擊,然後慢慢平復,最後回到熟悉的世界。
各有趣味就是了,不過為了文章的搭建脈絡,此篇我還是順著脈絡來吧。
《不如可以聯》何懷碩
書法最基本的對聯形式,只是內容稍微沒那麼嚴肅,筆法也隨心可愛。
(如果有人做這個字體我會想買。)
《聼傳政復蓮者,靜觀望園盤故,游至晴朗梳學》唐家偉
屏棄了「字」的閱讀功能,而更重視這些筆畫分佈、錯落的藝術性,比起字更偏向畫一些。
《上有飛瀑》王公懿
「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可前橫,返虛入渾,人淡如菊」
先將宣紙摺疊(左右往中間折,共三等分),以重墨書寫再打開,利用宣紙的透水特性玩了一個小遊戲,充滿童趣。
《抱》井上有一
作品說明寫「凍墨」,查到的資料是說,將動物膠加入墨中,並將其冷凍一晚後再加水使用。這樣磨出來的墨有顆粒感,不能完全地融水成墨,所以變成這樣墨色流動,而筆觸分明的樣子。
《黃州寒食詩IV(蘇軾)》加藤堆繫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這幅作品應該是我個人最喜歡的!
還是看得出是書畫創作,選用的文字也是傳統書法的行書代表作,但經過線條切割與適當留白,顯得特別當代。這個風格很適合用各種線條(橫線、同心圓等)再創作不同的字帖,是很容易商業化又好看的作品。喜歡到有錢的話會願意買回家裡掛!
《山不在高》李君毅
直接拋棄毛筆,而改用與書法本就息息相關的印章為創作工具。
傳統書畫作者/收藏者常會在作品上壓上鈐(ㄑㄧㄢˊ)印,目的與落款類似,是要標註其所有權、使用權。大家最有印象的應該就是乾隆那天女散花般的鈐印。
這幅作品卻反客為主,將本來作實際用途的鈐印當成主角,以點陣成圖的形式完成,且若是細看,每一方格之中不單單是畫,作者還偷偷藏了心經在畫裡面,是幅非常有趣的作品。
《曲流》潘信華
這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作品。
作者使用了長卷軸(足足有736公分)去完成水的動態。
長卷軸由右至左,本就是一種呈現橫向動態的視覺形式,而作者使用這樣的方式去展示「無波(靜)—有波(動)—無波(靜)」的畫面,是一幅看似簡單,卻純粹得讓人心裡平靜。值得反覆觀看、欣賞許久的作品,是一種類似聆聽自然白噪音的享受。
另外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作者刻意,作為畫布的卷軸本身,最左,也就是動態結束的部分泛著一些黃斑,好似退水後沙岸,是個很可愛的細節。
《光字心經》馮明秋
這個作品非常有趣,一般看到書畫作品中,會有大量留白,來呈現其中的韻味,這個作品卻反過來,將畫布塗黑,只留下一些三角形為白。
好似你來到一個全然漆黑的內部空間,卻有許多透著光的洞照耀你、指引你、使你傾聽,或使你傾訴。而每一個「光洞」都淡淡的印出一個字,一個個光洞排列,便成為整篇心經。
非常有意境,可惜手機很難拍出它的美。
《呼應》川尾朋子
這也是純粹得令人一眼就很喜歡的作品。
這幅作品展現了「一顆水珠的墜落」,左邊長軸是正在墜落的動態,右邊長軸是已經墜落後的靜態,一動一靜之間,卻好似把水珠墜落的瞬間拉長又凝結,充滿了禪意。
**
觀展時我自己覺得很有趣的是,非常容易辨認出作者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
可能是因為東方有使用筷子的文化,對於手部肌肉訓練的細緻度明顯較高,因此在觀看書法作品時,運筆的韻味就會有所差異(但很難用文字表達出來),西方作者則更大開大合些,而且作品通常會著重在色彩、筆觸(或直接說是色塊)上;而東方作者的作品線條細節較多,以及比較能表現出留白的韻味。
不過可能從小接觸已經習慣,我自己喜歡的作品還是以東方居多。
以上挑了幾個我自己特別喜歡的作品,拍照後寫了自己的心得、筆記,當然還有很多的漏網之魚,例如吳季璁的錄像作品〈書法習作001〉,畫面中的毛筆沾墨點在宣紙上,而宣紙則分為四段,分別以不同的速度滾動,藉此來展現不同速度下的筆觸。這般作品以動態影像呈現簡直天作之合,非常有趣。
但因為這樣的作品若是拍照也難以留住其中精華,而若是錄影⋯⋯那就如再次側錄一般,站在維護著作權的角度總覺得有所顧慮,所以在此謹用文字敘述,希望有興趣的大家一定要自己到場去看看啦!
最後說一個本展缺點,作品每一個都很棒,但是作品的導覽說明⋯⋯建議大家觀看此展自己看就好,千萬不要一時好奇去掃說明牌上的QRcode!
如果掃出來是文字還好,可能就是詞不達意了一點,但如果你掃到的是音檔⋯⋯那它可以毀了一幅作品。
我就是掃碼聽了一個作品還不死心,掃了第二個作品的碼,原本一幅看似很厲害的作品,瞬間在我心中降了不知道多少檔次。
所以就自己用心感受那些作者灌注在作品上的專注、巧思吧,如果有與朋友一同參觀,討論、交換觀點也是不錯的選擇,也許可以碰撞出許多可愛、精彩的火花。至於掃QRcode聽解說,那就NO NO囉!
希望館方這部分再加油吧!
這個展覽到四月底,非常推薦大家去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看看!
展覽資訊附在下面,自己參考囉!
2023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
2023 Hengshan Calligraphy Biennial: Era of Principle and No Principle Interwoven-Calligraphy as a Visual Form
展期:2023年1月20日至4月24日
(週三至週一 09:30-17:00 每週二、國定例假日休館。)
門票:全票100元;桃園市民、18歲以上學生及軍警消享半價優惠;18歲以下65歲以上、持志願榮譽服務卡志工、身心障礙者及陪同人、導遊等資格者免收費。
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100號)
橫山書法藝術館 官方網站
【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