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往哪裡去

更新於 2019/01/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寫藝人間:漢寶德談書法藝術》
2013年十一月間,在台北舉辦了「兩岸院校教授書法聯展」,我到場參觀,發現除了我之外,展出的都是書法界名家,當然也都是大作。我繞場一周,看到一個現象,忽然使我心情低沉下來。浮現的問題是,「書法藝術還在進步嗎?在隨著現代改變嗎?改變的方向是什麼?」這讓我回憶起二十幾年前,我在公餘開始提筆習字的歲月,在我腦海裡不斷出現的問題。由於專學的背景,我對國際藝術的現狀是很熟悉的。但是中國書法,若視為一種藝術形式,要從何開始,如何脫離傳統的束縛?
現代藝術的基本精神就是創新。這種精神反映在形式上就是不斷地追求變化,以推陳出新。在我國,繪畫已經慢慢融入現代藝術的潮流,書法也可以趕上去嗎?對我來說,這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其難解之處在於中國書法雖然被稱為第一藝術,嚴格說來,並不是純藝術,它是一種具有藝術性質的溝通工具,可以視為應用藝術或生活藝術。由於它的基本材料就是文字,所以先要完成傳達訊息的任務,才能談到藝術的形式。這樣的藝術仍然可以創新,但是其創造的觀念是跟著應用的時代變化而變化的。想到這裡,不期然就面對書法創新的死結了。今天的時代連毛筆都不用了,還談什麼書法呢?
二十幾年前我面對這樣的答案,才覺得書法面臨的窘境竟與我所關心的建築之創新完全相同。我覺悟到這是我國在創造性活動中必然要下的決定:我們要完全跟著西方的腳步?還是要考慮文化的傳承?我學了、做了幾十年現代建築,直到進入老年,才覺得對傳統的感情不能丟棄,應該把傳統的風貌融入現代之中。我後期的建築作品,如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就是這樣的嘗試。書法是在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是否也應該這樣想呢?
漢寶德設計的中研院民族研究所
找回書法的核心價值
有了這樣的覺悟,首先肯定了書法藝術再現的價值,然後就要尋找傳統書法的核心價值。我們怎麼去欣賞書法,怎麼去論斷書法的呢?原來是通過摹仿與習作。在過去,毛筆字是課業的一部分,我們自小就學著熟悉運用筆墨的技巧,雖寫不好,也可知道怎樣才是好。其次是通過老師,與摹寫的字帖,知道大師們的作品風格。雖然年輕不足以了解風格的意義,但看多了,逐漸熟悉我們自己達不到的境界。由這兩種方式學來對書法的判斷力,沒有理解,只有感覺。高下、好壞的判斷似乎是很自然的,略知書法的人都有同感,要描述,也只能找到一些抽象的字眼,可以描述文學作品的字句來形容。所以要把書法的核心價值說清楚是難上加難的。
我進入老年,重新拿起毛筆,應該依什麼原則來創作?我希望找到自己喜歡的路子。我沒有興趣再去臨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因為它們再好也已經看膩了。這時候我發現清末的碑學派作品是一條新路,與我小學時學習的筆墨技巧完全不同,為什麼?因為清末時期的大家大約對晉唐的傳統也感到厭煩了,就到晉前的碑刻中尋找典範,他們發現了用石刻出的文字,比起筆墨書寫來要剛強有力,因此就用硬筆濃墨來模擬刀斧的力道,來尋求新意。這就是最近兩百年中國書法名家們作品的大勢。他們為中國書法的發展邁出了第一步,可是下一步呢?
漢寶德臨碑之作
我試圖自現代設計的觀念中找到一條新路。「書法」,如果丟掉這個「法」字,純談書寫,是由兩種要素組成。一是筆墨,一是空間。筆的粗細、墨的濃度,可以有諸種變化;筆劃與字體之空間組織,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照理說,書法應該有廣大的創新的天地才是。可是我知道,它不是純藝術,它是文字所構成。文字一定要可以辨識,才不失應有的原意。文字是有意涵的,也就是與文學的情意不能完全脫離。因此書寫完成的形貌與其文字代表的情意應該是相符合的,在 「應用」的層面上有這麼多限制,書法家在創新的途徑上就步步維艱了。
這時候,我很自然地想到日本書道的創作方法。他們的字寫得很認真,但是我看不慣,我向來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寫字的方法與我們不同所造成的。我們自小學習垂直握筆,用筆中鋒;懸腕運筆,求其靈動。而日本人似乎是傾斜握筆,用筆腹部,拖筆成字,在精神上不免有些呆滯,可是不能不承認那是另一個途徑。他們是不是自漢碑學來的呢?我們能欣賞他們的字嗎?坦白說,我做不到。古漢碑上的字有一種樸質的美感,我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合乎我所理解的美感原則。可是經過日本人的手,用筆墨寫出他們的字,也許多了些宗教的精神,但在美感表現上卻完全走樣了。中國書法的未來,不論在傳統精神承續上,或生活美感的要求上,似乎都無法學習書道。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和中國建築與日本建築一樣,可以說是同文不同種吧!

漢寶德(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時三十八歲的我其實很不安,畢竟多少被認定是個別具特色的演員,所以無論演出什麼作品,得到的回應都是「Cut !OK!」、「Cut !OK!」,這種感覺真的很恐怖。這樣下去好嗎?必須做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才行吧?什麼是有挑戰性的工作呢?譬如,一年內只挑戰一個角色嗎?
書道應該是形式與內容的結合。書寫在解除技法之後,應該恢復到工具的本然,像初學寫字的孩子一樣,握筆書寫。心裡有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心與手相連,把這種意義用筆墨表達出來。這是極難達成的目標。寫的字要大家認識,又能在形式上表意,而且還要保持應用藝術中所必要的美感。
帶有表現主義特質的抽象繪畫,不但可以在美國及法國找到,也出現於德國。一九五二年法蘭克福舉辦了「新表現主義」(Neu-expressionisten)展覽,這可以視為該新繪畫手法的開始,並促成了「四人社團」(Quadriga group)的成立。
……初次與風吹女士一起演出連續劇的感覺是,她的演技不好不壞,不是那種會刻意塑造角色的人。風吹女士在拍攝現場給人的感覺很空靈,有一種難以捉摸的存在感,也稱不上是演技派。對我而言,演技這行為就是「純粹感受對方」,絕非道理可以解釋的行為,所以我覺得演戲還是別太出色比較好。
……當文字的使用者成為書法家,他們要用書寫的形式來發抒胸中之逸氣,他們振臂疾書,筆走龍蛇,生命的流動的美感傾洩而出,他們的四周應該是開放的自然的天地,溪水沿曲廊流過,池面漂浮著天光的倒影。因為建築家揮如椽之巨筆,以亭台為點,樓閣為面,曲廊為線,把園林寫在大自然之上,為書法家提供了相應和的生活環境。
從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繪畫風格及手法,令人聯想到日本書道及水墨繪,在行動繪畫的畫家作品中,特別是他們所呈現直接的、生理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書寫的動作等元素,都會引人想到它與書道的可能關係。同時在色域繪畫與墨繪中引人冥想的空靈空間,也同樣引發觀者去做比較。
……當時三十八歲的我其實很不安,畢竟多少被認定是個別具特色的演員,所以無論演出什麼作品,得到的回應都是「Cut !OK!」、「Cut !OK!」,這種感覺真的很恐怖。這樣下去好嗎?必須做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才行吧?什麼是有挑戰性的工作呢?譬如,一年內只挑戰一個角色嗎?
書道應該是形式與內容的結合。書寫在解除技法之後,應該恢復到工具的本然,像初學寫字的孩子一樣,握筆書寫。心裡有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心與手相連,把這種意義用筆墨表達出來。這是極難達成的目標。寫的字要大家認識,又能在形式上表意,而且還要保持應用藝術中所必要的美感。
帶有表現主義特質的抽象繪畫,不但可以在美國及法國找到,也出現於德國。一九五二年法蘭克福舉辦了「新表現主義」(Neu-expressionisten)展覽,這可以視為該新繪畫手法的開始,並促成了「四人社團」(Quadriga group)的成立。
……初次與風吹女士一起演出連續劇的感覺是,她的演技不好不壞,不是那種會刻意塑造角色的人。風吹女士在拍攝現場給人的感覺很空靈,有一種難以捉摸的存在感,也稱不上是演技派。對我而言,演技這行為就是「純粹感受對方」,絕非道理可以解釋的行為,所以我覺得演戲還是別太出色比較好。
……當文字的使用者成為書法家,他們要用書寫的形式來發抒胸中之逸氣,他們振臂疾書,筆走龍蛇,生命的流動的美感傾洩而出,他們的四周應該是開放的自然的天地,溪水沿曲廊流過,池面漂浮著天光的倒影。因為建築家揮如椽之巨筆,以亭台為點,樓閣為面,曲廊為線,把園林寫在大自然之上,為書法家提供了相應和的生活環境。
從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繪畫風格及手法,令人聯想到日本書道及水墨繪,在行動繪畫的畫家作品中,特別是他們所呈現直接的、生理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書寫的動作等元素,都會引人想到它與書道的可能關係。同時在色域繪畫與墨繪中引人冥想的空靈空間,也同樣引發觀者去做比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是小學還是國中?記得學校有書法課,一週兩節。那時期待上課,可以帶外面寫著「書道」的手提盒去上學,覺得很厲害。將書法用具收在一起,打開時會發出一種光芒似的(笑)。 作者對於書法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小時與其父親練字的時光。我就沒有這麼溫馨的回憶,只覺得帶著「書道」手提盒去上學很厲害(笑)。作者摹寫練字的過
Thumbnail
在摹寫詩詞閒賦時,如能更了解這篇作品的背景、內容和表達的情感,選擇適當的字體,相信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文化蘊涵。 最後,書法是表達情感的書寫,就像現今社會,如果收到一封手寫的書信、賀卡,遠比印刷的字感受到其中的情義。 動手來寫書法看看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常常覺得人生到了這個「坎站」(台),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假裝自己還年青,也不必動不動就拿「老」當藉口,就是「做自己」罷了!」 我想到以前曾加入了一個書法社團,看人家臨摹得好像,自己卻是獨創的四不像,書法本是心境的表出,你不是創寫字帖的書法名家、所以也很難揣摩到他當時的心境,除了筆法形似外,或
Thumbnail
學習書法,通常要從楷書學起,然而楷書很困難,也幾乎沒有應用之處,那麼,為什麼要學楷書呢? 學習楷書通常會學習某一名家的字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是最普及的,但普及不等於簡單、容易,歐、顏、柳都是百代宗師,他們的書法建立在高深的功力上,尋常人花十數年功夫,恐怕還不能窺其門徑。那麼為什麼還是要學
標準筆墨 在我的教學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標準的筆墨紙的組合。 這個標準建立在我自己的書寫經驗上,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書寫、試驗、修正、再修正,不斷修正之後的結果,特點是可以用最小的力氣、方法,寫出理想的筆畫質感。 毛筆、紙張的特性決定了書法的風格,這是無法挑戰和超越的,因為物理性質如此,用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是小學還是國中?記得學校有書法課,一週兩節。那時期待上課,可以帶外面寫著「書道」的手提盒去上學,覺得很厲害。將書法用具收在一起,打開時會發出一種光芒似的(笑)。 作者對於書法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小時與其父親練字的時光。我就沒有這麼溫馨的回憶,只覺得帶著「書道」手提盒去上學很厲害(笑)。作者摹寫練字的過
Thumbnail
在摹寫詩詞閒賦時,如能更了解這篇作品的背景、內容和表達的情感,選擇適當的字體,相信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文化蘊涵。 最後,書法是表達情感的書寫,就像現今社會,如果收到一封手寫的書信、賀卡,遠比印刷的字感受到其中的情義。 動手來寫書法看看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常常覺得人生到了這個「坎站」(台),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假裝自己還年青,也不必動不動就拿「老」當藉口,就是「做自己」罷了!」 我想到以前曾加入了一個書法社團,看人家臨摹得好像,自己卻是獨創的四不像,書法本是心境的表出,你不是創寫字帖的書法名家、所以也很難揣摩到他當時的心境,除了筆法形似外,或
Thumbnail
學習書法,通常要從楷書學起,然而楷書很困難,也幾乎沒有應用之處,那麼,為什麼要學楷書呢? 學習楷書通常會學習某一名家的字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是最普及的,但普及不等於簡單、容易,歐、顏、柳都是百代宗師,他們的書法建立在高深的功力上,尋常人花十數年功夫,恐怕還不能窺其門徑。那麼為什麼還是要學
標準筆墨 在我的教學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標準的筆墨紙的組合。 這個標準建立在我自己的書寫經驗上,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書寫、試驗、修正、再修正,不斷修正之後的結果,特點是可以用最小的力氣、方法,寫出理想的筆畫質感。 毛筆、紙張的特性決定了書法的風格,這是無法挑戰和超越的,因為物理性質如此,用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