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成就渾然天成的美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關於托嬰中心孩子們的作品......
四年前,我初到托嬰中心學習照顧寶寶,除了現場的「咩尬」以外,也需要每天填寫各種行政表格,並安排適性發展活動,與每週帶小小孩產出創作品,目的是讓孩子期末時能夠帶走一些學習的軌跡,讓家長可以觀賞與收藏。
當然,托嬰中心是以保育為主,學習為輔,然而家長大多想透過專業的保育人員帶領,讓自己的孩子多方嘗試各種創作。當時非本科系出身,又自視為一個頂級美術白痴的我,為了孩子每週一次創作的作品要做些什麼,曾經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困擾!然而經過了這些時光,大致歸納以下三點是我擔任托育師所見到的狀況:
  1. 每週創作目的與技法要配合孩子的發展,越小的孩子能力自然越少,通常小寶班就是手印腳印蓋好蓋滿(頂多蓋蓋高難度的唇印),然後再由「厲害又厲害」的老師手繪或拼貼,後製成各種不同的畫作。中寶班的孩子逐漸發展出蓋印、撕、貼、塗鴉、滾輪等等的能力,雖然可能生澀或不到位,但這都是孩子成長的軌跡,若加上老師無邊的創意,也可以做出一些不錯的作品。大寶班則等同於幼兒園的幼幼班,基本上能夠理解指令並可以溝通,在可控範圍內想做什麼嘗試都可以玩玩看,單看家長與帶班老師心臟有多強大,因為美術的世界可以很含蓄,也能夠超瘋狂!
  2. 中心有既定的行程與任務,洗手、換尿布、處理情緒、吃飯、吃點心、鋪床、收被、慎防小孩開門關門(或開燈關燈)約八百次、說故事、手指謠、無限量大小肌肉活動、特定節日活動、慶生、抓周、為不小心撞一頭包的小孩或被蚊子叮的小孩冰敷塗藥等等……雖然老師很想讓每個孩子使用大把時間體驗創作的快樂,但基於以上各種行程,導致創作的時間十分有限,而作品的累積又十分必須,於是為了做流程與品質管控,老師也得亦步亦趨的隨侍在側,否則一轉身就會得到各種顏料掐豆(翻倒)、紙張撕破、素材掉落,或者任何匪夷所思的災難!所以在執行之前,老師必須找主題、找素材、經過搭班老師共同討論,並沙盤推演所有孩子可以參與的步驟,確定完成品當中有孩子努力的成分再採取行動。同時也能確保為孩子記錄下創作的照片或影片。(關於如何拍好照片與影片,那又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啦!)
  3. 照顧者應不應該介入作品,或者該介入的部分為何,我想這是每一個現場老師的糾結。多年前,我也曾陷入這樣的瓶頸,因為個人同時身為家長身分的關係,我絕對明白,當父母親收到孩子在校點滴的學習紀錄時,是有多感動、多開心的時刻,期待翻開每一頁能看到那些,貼得歪七扭八的貼紙,撇出圖畫紙外的筆觸,那都是我小孩努力的珍貴痕跡啊啊啊啊!(握拳)但站在老師的立場,當然還是希望在合適的安排下,既能讓孩子體驗創作的樂趣,又可以呈現不錯的作品。如果別被當成資源回收更好,若能被家長搶當收藏品就棒到天花板惹!

為了幫助在有如戰場般求生的托育老師們,這邊提供給陪伴三歲以下寶貝創作的建議,不管是現場的育兒師,或者有心陪伴孩子做體驗的爸爸媽媽們都可以玩一玩!

1. 理解你的孩子並考慮周詳

在一個班上的孩子月齡有大有小,在考慮一項創作時,我們必須將最小的孩子一併考慮進來,確認他們的能力所在,在可以調整的範圍內做難易度的增減,讓較小的幼兒可以進行探索,也使較成熟的幼兒可以嘗試與挑戰。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一次次累加經驗進而熟練的,月齡小的孩子也許一開始不能明白創作的有趣之處,需要老師協助,或者引導進行,但在每週持續進行創作的狀態下,他們很快就能感受到做作品是非常快樂的活動!執行創作活動的當下,可同時觀察得知某些孩子所欠缺的精細動作,也可在日常設計相關的適性發展活動來加強,並且與家長分享發現,建議在家庭生活中同步努力,一舉兩得。

2. 吸收新知與留心生活

正所謂學海無涯,首先多看、多聽、多吸收準沒錯,不管是基本的色彩學配色知識,或各種有趣的素材發揮,都是加強基本功。我個人喜歡看臉書豐富的幼教社團或者親子粉專分享的創作,或者名為「Printerest」的APP,也有豐富創作技法可以參考。配合我們留心生活中的點滴,不管是氣候、季節、時事、節慶、特殊事件,都可以是帶領孩子創作的契機,所謂「有感生活」,即是孩子用天生的好奇去探索,而大人用後天的成熟去深究。就像下雨了,我們可以帶孩子用噴霧罐裝著藍色顏料做一幅雨景噴畫。冬天到了,也可以帶孩子做雪花刷畫。防疫戴口罩,也可以彩繪自己的創意口罩。能夠結合生活,深化經驗,就是最好的學習。

3. 大膽嘗試和細心紀錄

面對年紀越小的孩子,創作前的準備越多,一旦進入孩子參與的部分,要盡可能給孩子空間去揮灑他的創意與感受,不管是讓孩子挑選素材或媒材的顏色,或者讓他選擇要貼或畫在哪個位置,甚至畫滿或大量留白,這都是孩子的決定,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觀察並記錄每個孩子的細微之處,並與家長分享關於孩子在創作過程中的策略與行動,是否與他的氣質與個性相符,或者他們有什麼樣的突破與創新,這些觀察都是很有趣的,家長也很喜歡接收到老師分享孩子在校的各種樣貌,因為親師能夠對應孩子的發展,代表我們雙方都十分關注著孩子。重點在於,老師要能夠放手,讓孩子決定,他覺得這樣漂亮,就是漂亮,不管畫面的配色、分布、完整與否,那都是大人的眼光,在孩子的世界裡,享受創意的自由與快樂最要緊!
在學校拍作品照時,我也會隨性地拿一些小飾品來做搭配,這不僅是給家長觀賞,也是對自己教案成果的紀錄,自己也覺得心情很好。
最後我想說的是,畢竟,作品是孩子成長的軌跡,我個人不希望為了交出各種漂漂亮亮的作品,以致於最後家長悉心收藏數十年的,其實是托嬰老師的作品集。所以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將主導權還給孩子,練習從一點點到全部,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的過程嗎?上圖是中心一位孩子的黏土豆豆手掌印作品,做法十分簡單,先以紙黏土壓成餅狀,再請孩子用力蓋上自己的小手印(這部分需要大人幫忙,施力較平均),接著請孩子刷上白膠,最後倒入滿滿的豆子壓平,老師再幫忙拿到戶外曬太陽待乾就完成了!這次擺件作品完成後,我在學校拍照紀錄,就讓孩子帶回家。
不久後,家長傳來照片分享,他們將作品認真裱框,放在家中當擺飾,十分溫馨可愛,並且獨一無二,看得我與主任感動異常,因為這就是我認真帶孩子做作品的終極目標,讓小小孩的學校作品「成為家的收藏品」。
感動萬分的家長分享裱框,謝謝家長的用心,這對我們來說,是最美好的回饋。
未來我也將陸續分享我在托嬰現場陪伴孩子玩的作品,玩,要玩得有益、有趣、有美感,因為能進入腦袋的,從來都不是你覺得無聊的東西,對吧!
育兒暖手 親職夥伴 創意分享 記錄生活 以溫暖與爆笑點綴日子 用思考及學習豐富生命 podcast頻道「Ella老師的5678」主持人 https://reurl.cc/dLApj6 演講與撰文邀約:pika0201@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臟按摩真的是一項非常吃力的工作,而且真的活人比安妮更難按,同時我覺得敢對安妮做出這些施救措施,也不見得在真正遭遇危機時施作的順利,一般人在緊急狀況下的驚恐與焦急絕對會讓頭腦空白,定期的複習讓身體記憶實在很重要。 另外還有嬰幼兒異物梗塞的練習,不會說話的孩子必須靠照顧者時
一場場抓周慶典,都是以孩子為焦點的祈福儀式,也是為這不容易的育兒第一年做慶祝,可是爸爸與媽媽的角色呢?他們不也是剛滿周歲的爸爸與媽媽嗎?尤其身為母親,太明白從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起,女人是全身心靈的大改版,於是我決定,我要為這些媽媽做些什麼才行。
不會畫畫的老師 我從小就是一個被教學體制侷限的兒童,在一路以來的美術學習經驗中,對我而言,凡事畫的不像就是不會畫畫,於是也慢慢覺得自己是個畫畫白痴,一路自我放逐到長大成人......
心臟按摩真的是一項非常吃力的工作,而且真的活人比安妮更難按,同時我覺得敢對安妮做出這些施救措施,也不見得在真正遭遇危機時施作的順利,一般人在緊急狀況下的驚恐與焦急絕對會讓頭腦空白,定期的複習讓身體記憶實在很重要。 另外還有嬰幼兒異物梗塞的練習,不會說話的孩子必須靠照顧者時
一場場抓周慶典,都是以孩子為焦點的祈福儀式,也是為這不容易的育兒第一年做慶祝,可是爸爸與媽媽的角色呢?他們不也是剛滿周歲的爸爸與媽媽嗎?尤其身為母親,太明白從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起,女人是全身心靈的大改版,於是我決定,我要為這些媽媽做些什麼才行。
不會畫畫的老師 我從小就是一個被教學體制侷限的兒童,在一路以來的美術學習經驗中,對我而言,凡事畫的不像就是不會畫畫,於是也慢慢覺得自己是個畫畫白痴,一路自我放逐到長大成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2024/5/2 紀錄一下最近遇到的狀況,前一學期去幼稚園教創造力的課,覺得大班小朋友都可以專心看圖片、透過引導想像力互動回答問題,並很投入的製作作品。但這個新學期,換了一個幼稚園,覺得小朋友好不受控,怎麼那麼調皮,愛吵,無法專心啊??? 一開始和另一位同時在同一個幼稚園教課的老師聊,那位老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孩子畫出的人都長一模一樣怎麼辦?這可能是因為該小男童還處於學習和發展階段,尚未掌握多樣化的繪畫技巧和表現形式,他可能尚未學習到如何觀察和描繪不同的人物特徵,或者尚未意識到人物可以有不同的姿勢、表情和特點,可以給予他更多的繪畫素材和啟發,並鼓勵觀察模仿不同的人物特徵。
Thumbnail
這是我在育幼院與孩子們一起生活的故事,透過日常點滴展現孩子們在兒少安置機構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照顧。育幼院的工作日常,充滿了孩子們有趣、溫馨的小故事,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育幼院的工作人員用愛和耐心,讓孩子們的傷口慢慢癒合。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新年到的應景創作,孩子大人都喜歡 發出去的紅包如果是自己創作的,那感覺會皆連接的更好。 把自己當成一個創作者,最能激發後續的動力。 大人給自己一個時間與空間,好好創作,油畫、版畫、粉彩、色鉛筆、 後現在代藝術、素描、靜物、描繪、寫生、風景、各種多元的創作, 都在每一次創作的課堂上,逐一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2024/5/2 紀錄一下最近遇到的狀況,前一學期去幼稚園教創造力的課,覺得大班小朋友都可以專心看圖片、透過引導想像力互動回答問題,並很投入的製作作品。但這個新學期,換了一個幼稚園,覺得小朋友好不受控,怎麼那麼調皮,愛吵,無法專心啊??? 一開始和另一位同時在同一個幼稚園教課的老師聊,那位老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孩子畫出的人都長一模一樣怎麼辦?這可能是因為該小男童還處於學習和發展階段,尚未掌握多樣化的繪畫技巧和表現形式,他可能尚未學習到如何觀察和描繪不同的人物特徵,或者尚未意識到人物可以有不同的姿勢、表情和特點,可以給予他更多的繪畫素材和啟發,並鼓勵觀察模仿不同的人物特徵。
Thumbnail
這是我在育幼院與孩子們一起生活的故事,透過日常點滴展現孩子們在兒少安置機構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照顧。育幼院的工作日常,充滿了孩子們有趣、溫馨的小故事,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育幼院的工作人員用愛和耐心,讓孩子們的傷口慢慢癒合。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新年到的應景創作,孩子大人都喜歡 發出去的紅包如果是自己創作的,那感覺會皆連接的更好。 把自己當成一個創作者,最能激發後續的動力。 大人給自己一個時間與空間,好好創作,油畫、版畫、粉彩、色鉛筆、 後現在代藝術、素描、靜物、描繪、寫生、風景、各種多元的創作, 都在每一次創作的課堂上,逐一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